王麗潔 徐越群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混合教學模式; 教學資源平臺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yè)深度合作,教師、師傅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yǎng)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yǎng)模式?,F代學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傳承,由校企共同主導人才培養(yǎng),設立規(guī)范化的企業(yè)課程標準、考核方案等,體現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1]。依據《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及《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河北省財政廳關于全面推行企業(yè)新型學徒制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石家莊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材料工程技術專業(yè)與中鐵建設集團、中鐵京誠檢測、河北建工集團等企業(yè)合作,校企雙方就學徒培養(yǎng)問題制定了較為完善的合作制度,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
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是通過校企協同育人,工學交替對人才進行培養(yǎng)。這種培養(yǎng)模式符合現代職業(yè)教育教學理念要求,針對建筑材料專業(yè)學徒制學生的學情特點,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合這部分學生的人才培養(yǎng)?,F代學徒制教學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環(huán)境,整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將課堂教學與企業(yè)實踐崗位結合,設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通過校企雙師協作完成教學內容,從而解決現代學徒制線下集中教學困難的問題[2]。
1 建筑材料工程技術專業(yè)教學分析
建筑材料學生自2017年開始施行現代學徒制培養(yǎng)模式,與合作企業(yè)簽訂共同培養(yǎng)協議,我院教師灌輸系統的專業(yè)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企業(yè)通過師傅帶徒形式,依據培養(yǎng)方案進行崗位技能訓練,真正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
1.1學情分析
現代學徒制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校學生,又是企業(yè)員工,其學情復雜,總結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學習動機問題?,F代學徒制招生生源有企業(yè)人員、中專生和高中生,部分學生有崗位經驗,部分學生毫無經驗,基礎參差不齊,大多數呈現出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
(2)學習態(tài)度問題。部分現代學徒制學生沒有受過高中階段的正規(guī)教育,底子薄、基礎差,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學校懶散成性,缺乏求知欲,整體學風散漫。
(3)學習興趣和紀律問題,現代學徒制學生的興趣較為廣泛,喜歡探索,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但對專業(yè)課的學習缺乏濃厚的興趣,學生自我意識較強,行為表現上我行我素,對學校紀律漠視,學習紀律散漫。
1.2教學目標分析
針對學情特點,以建筑材料專業(yè)教學標準、材料檢測各崗位規(guī)范、建筑材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為依據,把學生培養(yǎng)為理想信念堅定、德技并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適應鐵路運輸產業(yè)轉型升級和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職業(yè)道德和創(chuàng)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yè)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掌握本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石膏、水泥制品及類似制品制造、房屋建筑業(yè)、土木工程建筑業(yè)等職業(yè)群,能夠從事建材試驗、土木建筑材料管理、土建質量管理、土建施工管理等崗位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建筑材料專業(yè)線上線下課程資源分析
在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體系中,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與教學重難點,針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研究,包括線上資源創(chuàng)建、線上與線下教學融合、考核評價體系的確定以及教學模式與人才培養(yǎng)的關系等。
以建筑材料工程技術專業(yè)《工程材料》課程為實踐對象,對傳統課程內容進行重構實施模塊化教學,打造理實一體的智慧化教學環(huán)境,探索運用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挖掘學生如何為“主體”、教師如何為“主導”的探究式教學,形成“教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模式。
土建類專業(yè)《工程材料》課程體系研究為基礎,對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設計,以信息化教學手段為抓手,考核評價為助力,課堂實踐為目標,推動《工程材料》課程教學質量的跨越式提升,改變了《工程材料》課程教學的面貌。以《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為輻射點,引領《混凝土材料基礎》《新型建筑材料》等建筑材料工程技術專業(yè)其他課程進行改革。成果研究內容如圖1所示。
混合教學模式以建筑材料工程技術專業(yè)《工程材料》課程為例。現代學徒制課程的線上教學資源運用網絡課程教學平臺如MOOC、SPOC等其他網絡課程資源。
3.1課程內容的重構
《工程材料》的教學內容是以校企合作模式為指導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質為目標,面向崗位技能需要,實現學生培養(yǎng)與崗位需求的“零距離”銜接。該課程是土建工程技術專業(yè)的一門必修專業(yè)基礎課,課程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建筑材料方面如水泥、石灰、石膏等的基本知識和對材料檢測、使用的技能,為更好地從事工程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依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崗位設定的需求,對原課程內容進行了重構,將其整合成七個模塊: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氣硬性膠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漿、建筑鋼材、防水材料進行項目化教學。按照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實驗內容與理論內容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達到本專業(yè)的崗位技能要求。
為了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采用碎片化式教學,將課程內容分割為多個知識點進行處理,圍繞某一個知識點制作多樣化的課件、動畫、微課等學習資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移動終端上進行學習,通過豐富的學習資源完全可以掌握某一個知識點的內容。這種教學方式也有利于教師組織課堂教學,通過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案例分析、動手操作等方式對章節(jié)內容進行深挖細扣,使學生對知識真正達到融會貫通。在每個知識點后還設置相應的練習、測驗或討論,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這種碎片化式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調控課程進度,達到工程材料這門課的教學目標。
3.2 教學實施過程
(1)現代學徒制 MOOC 課程資源?!豆こ滩牧稀氛n程利用MOOC平臺,將課程PPT、視頻、微課、虛擬仿真等線上資源上傳至平臺,為現代學徒制課程教學提供 內容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現代學徒制學生充分利用MOOC資源時間與空間的靈活性,達到隨時隨地學習的目的。
MOOC平臺充分發(fā)揮了學習自由的優(yōu)越性,學校教師和企業(yè)師傅通力合作,根據實際教學、生產需要選擇合適內容進行學習,使學徒制學生獲得了良好的 專業(yè)知識及崗位技能。
(2)現代學徒制 SPOC 課程資源。 SPOC平臺作為重要的線上教學平臺,針對課程學習規(guī)模較小、學習要求較高的教學,適應現代學徒制課程的知識、技能的提升學習、深度學習、拓展學習等的需要。
《工程材料》課程在教學中利用SPOC 平臺。課前教師將所要講的內容的要求、所講材料如何測定的微課等其他碎片化資源及課堂評價考核的標準、課前測試題發(fā)布在平臺上。課上教學階段,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總結他們的薄弱點集中在哪個部分,所以課上會將重心向重難點內容傾斜。課后,教師通過云課堂布置課后作業(yè),習題、測驗或在開放實訓室的實訓操作,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點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向學生推送相關材料的發(fā)展,講座或報告,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例如,在講授混凝土用細骨料粗細程度與顆粒級配時,課前教師將學習任務發(fā)布,并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總結易難點。課堂上首先由動畫作為導學內容,引出評定細骨料粗細程度與顆粒級配這一重難點問題,并通過設置問答、討論等教學方式解決這一難點問題。
在實際操作階段,教師進行細骨料篩分析試驗的操作,并將標準操作通過實時攝像頭放大投放到大屏幕上,并將操作過程錄像,學生不僅能看清每一個細節(jié),還能再循環(huán)學習。學生操作完成后在云課堂教學平臺完成測試題,教師根據大數據再次講解,攻克難點、易錯點。
3.3教學評價與考核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評價體系是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模式,考核比例1:1。過程性考核即對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三者比例為1:3:1,過程性考核包含校企雙師評價,既包含專業(yè)知識測評又考察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結語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是依托信息化資源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建筑材料工程技術專業(yè)學生依托這種模式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提高了教學質量?,F代學徒制課程教學需要提升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質量,才能提升培養(yǎng)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官燕燕,陳海生等.線上教學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21(11):169-172.
[2]馮燕芳 陳永平.現代學徒制線上線下課程資源質量提升途徑研究[J].職教論壇,2021.37(09):58-65.
作者簡介:
王麗潔,1988年3月,女,漢族,籍貫邯鄲市,研究生學歷,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
基金項目:2021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課題(項目類別:青年課題,課題編號:20210201331)
3262501186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