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勇
【摘要】高三學習內(nèi)容繁多且復雜,學生要面對升學壓力,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兩者相輔相成,并且相互促進。兩者之間相結(jié)合并且深度融合,在綜合實力方面加強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培養(yǎng),其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進行提升:對比、從屬、聚散、形象聯(lián)想記憶法進行記憶,也可通過文理交融、圖文結(jié)合、緊扣學習主線的方法來做到深度學習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綜合思維;學習方式;教學策略
引言:綜合思維是指學生在學習高中地理時,認識地理圖形和地理環(huán)境的思維方式及思維能力,其可以很好地很好地幫助學生,從整體到部分進行深度分析和理解高中地理問題,使得學生可從多方面進行思考問題,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綜合思維能力。
一、構(gòu)建完整知識網(wǎng)絡,形成基礎思維方式
每節(jié)課前布置相應課程的預習工作,并要求學生對預習內(nèi)容進行基礎的整理,并畫出自己理解的思維導圖,對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標記,然后老師通過對同學的思維導圖進行提前批改閱讀,并對學生的疑難點提前進行詳細分析。所以在課堂中老師可通過PPT對同學思維導圖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并且將每位同學的疑難點進行講解補充,并對重點內(nèi)容進行再次強調(diào),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做到提前預習,并有效借助思維導圖的繪制,使得學習過程更加輕松,對老師所講到的新知識內(nèi)容能夠很好的理解。學生通過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進行知識補充備注,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識,并且通過對舊知識的補充,可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構(gòu)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網(wǎng)絡,也可通過多次重復的知識訓練,形成屬于每位學生自己的基礎思維模式。課后學生通過對習題的練習,可再次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總結(jié),可以很好地很好地加強知識的理解記憶。
二、辨析知識重點,突破定向思維
通過之前學習的思維訓練可以很好地很好地使學生形成思維慣性,在平常解題過程中,對于一般的題目可以通過定向思維很好地解決,但是對于其他特殊不尋常的題目,通過學生一般的定向思維是很難將問題解決出來的,所以這時老師所要做到的就是打破學生所形成的定向思維模式,即跳出原有的思維模式,教授學生不同的解題思路及方法,使得學生找到更好、更適合每一道題目的解題方式,讓學生在今后做題過程中,能夠根據(jù)每一道題目做到融會貫通。通過以下幾個實例進行舉例說明。
(一)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條件的分析
首先學生需要知道什么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條件,通過綜合思維能力聯(lián)系當?shù)厝宋年P系以及當?shù)貧夂蛱卣骱偷匦翁卣?,進行分析理解,將題目進行更加深入地思考,這樣可以在學生大腦中生成對題目分析的思維導圖,由淺到深,一層又一層地將題目進行剖析,這樣可以將整個題目的問題回答得更加完整細致,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小切口入手,并對問題進行深度的挖掘。此舉可較好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二)對“氣候”“地形”的深度分析
學生在分析“氣候”這個問題時,想法往往比較單一,只會從氣候類型、分布規(guī)律、氣候特點以及形成這種氣候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例如學生在分析降水量的問題上。學生往往只是關注在“量”上,而很難同時關注到當?shù)氐匦翁卣鳎约敖邓畷r間長短的問題進行分析。在對“地形”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學生往往局限在“土地的類型以及利用”上,難以進行深度思考,從而關于地形一類的題目很難切入。所以教師需要做到的就是幫助學生進行思維建模,使其在解決“氣候”和“地形”問題上時,要學會相互結(jié)合、相互聯(lián)系進行思考,讓學生在大腦中形成屬于這道題目的思維構(gòu)圖,并且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從新的問題中進行深度思考,得到屬于學生自己的解題方法,完成小切口到大縱深的完美轉(zhuǎn)換,并且實現(xiàn)在做題的過程中,將自己腦海中碎片化的答案進行整理,完成邏輯表達。
三、學習地理基本方法,訓練綜合思維能力
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有許多復雜的知識點,都是需要學生進行記憶的,很多學生無法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從而感到學習地理知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所以學生首先要掌握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下面就介紹三個不同的記憶方法。
(一)對比聯(lián)想法記憶
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有許多知識它是存在對立面的,所以學生在記憶的過程中,應該善于用到這一點,即通過事物的對立面來進行聯(lián)想記憶。通過這種方式的記憶可以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各個對立事物的差異性,并且掌握對立事物不同的特性,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程度。例如氣旋與反氣旋是一組明顯具有對立特征的事件,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時,不管是其在氣壓、氣流、天氣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甚至可以說完全相反。所以在記憶的時候完全可以只通過記住其中一種,對其進行聯(lián)想,以此加深知識記憶,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從屬聯(lián)想記憶法
從屬聯(lián)想記憶法是指每個事物還是知識點,其都具有一定關聯(lián)性,所以學生在記憶過程中往往可以采取每個事物的聯(lián)系性,來將知識進行關聯(lián)記憶,以此提升自身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通過對每個地理知識關系進行聯(lián)想,使得學生的知識網(wǎng)絡更加全面完整,理解更加的透徹,從而使學生在思考每一個問題時,能做到從多方面入手,并找到適合該題目的解題思路及解題方向,使學生在接下來的解題過程中,更加有思路、更加有條理。例如學生在思考地理自轉(zhuǎn)問題時,要想到是偏轉(zhuǎn)力使其進行自轉(zhuǎn)的,而偏轉(zhuǎn)力又是因為盛行風向,盛行風向又是因為洋流的流向形成的,以此通過一步步的深度思考,使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三)聚散聯(lián)想記憶法
聚散型聯(lián)想記憶法是指運用聚合思維進行聯(lián)想記憶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在聚中進行發(fā)散。聚散型聯(lián)想是指學生在提前聚合的基礎知識上通過聯(lián)想,按照一定的基本規(guī)律進行組合,由于每個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學生也可運用不同的發(fā)散思維,將知識進行補充記憶,使地理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更加有邏輯性以及更加全面。聚散性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是對立的記憶方法,但是通過這兩種記憶方法可以使不同的方法進行互補,聚散型思維,可以使地理知識的理解記憶更加緊密,但是發(fā)散型思維可以使學生在記憶過程中,通過舉一反三的方式使知識更加全面,從而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使思維擴大并建立屬于學生自己的“記憶集團”。通過此方式,學生在記憶地理知識的時候,可以在聚中進行發(fā)散,又從發(fā)散中進行聚攏,從而使學生的綜合思維模式得到很好的提升,使其以后不僅可在地理學習中可以運用這種方式思考問題,在生活中也可以用這種思維模式,將問題進行聚攏和發(fā)散,使問題思考更加全面,更加有深度。
(四)形象聯(lián)想記憶法
形象聯(lián)想記憶法是指學生在記憶的過程中,懂得將事物、圖形、數(shù)字、漢字進行聯(lián)系起來并在后面的記憶過程中,通過形象的思維進行完美的轉(zhuǎn)化記憶。在形象記憶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很好地將學生的興趣結(jié)合起來。人們常常說到興趣是最高的老師,同理在記憶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興趣也可以使記憶更加牢固和容易,并且使知識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同時調(diào)動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積極性。例如新疆的地理特征可以通過“疆”字來進行聯(lián)想記憶,“疆”字中的三橫表示新疆的三座大山即阿爾泰山、昆山、天倫山;“疆”字中的兩個田字表示新疆地區(qū)的兩大盆地即準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對新疆的地理地形特征更加容易記憶,并且使學生在記憶的過程中更加的準確,不會出現(xiàn)漏記的情況。
(五)文理結(jié)合全方面思考問題
地理是高中文科學習中一門更偏向理科學習的科目,所以要想學好地理一定要做到文理交融,做到將文科基本知識的理解與理科知識計算相融合。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過程中,其主要學習內(nèi)容都是偏理科的知識,例如地球的運動以及時間的計算、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各種日照時間、氣候變化、流洋變化、以及各種等高線的計算,具有鮮明的理科學習的特征,需要學生擁有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在做這一類題目的時候,學生需將文科和理科的知識進行完美地結(jié)合。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得掌握理科的學習思路,需要更多的邏輯思考以及對計算原理的理解,聯(lián)系實際問題和文科的理解能,綜合兩種不同的學習模式將地理知識進行理解解答。
小結(jié)
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學生通過構(gòu)建思維導圖的繪制,以及概念圖的理解,從而達到思維的綜合訓練,并且通過層層深入理解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對知識的加工從而達到對知識的深度含義的掌握理解。所以綜合思維和深度思考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通過兩者的結(jié)合,可最終達到全面學習和高階思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鮑華弘.高中地理復習課綜合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究——以“降水”教學為例[J].考試周刊,2020(46):146-148.
[2]江振武.基于“綜合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高三地理復習課深度教學[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19):56-58.
[3]朱克西,周圣烘.基于問題創(chuàng)設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以“氣候成因”復習課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05):38-40.
50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