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婧
摘要:隨著教育的發(fā)展,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僅僅要教導學生學習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德育文化。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教學,以此來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構建高效的音樂課堂。
關鍵詞:信息化視野;小學音樂;德育滲透
由于小學生的心智發(fā)展還不成熟,所以在課堂教學時需要教師逐步的引導學生,為了進一步的培養(yǎng)學生,教師要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音樂,學習音樂。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同時,還要促進學生的道德文化。
一、基于信息化視野下小學音樂德育滲透探究意義
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教導學生學習音樂,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的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在課堂上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教導學生,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音樂課本中有很多德育知識,教師要深度挖掘,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更好的陶冶學生的情操,為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基于信息化視野下小學音樂德育滲透探究策略
1、改變教學模式
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創(chuàng)新教師的教學觀念,幫助教師突破以往教學的難點,在音樂課堂上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更好的帶領學生學習音樂。教師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進一步的突出學生的學習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根據(jù)課文中的音樂內(nèi)容來滲透德育,把良好的精神品質滲透到學生的心理,逐步的影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道德文化。為了更好地做到這一點,教師在課下備課時,要深度的挖掘音樂課本,把課本中的德育知識良好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以此來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全方位的感受德育知識,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品德以及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的習慣。在小學音樂課本中有很多愛國主義的音樂作品,教師在帶領學生演唱的時候可以著重的講解愛國精神,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1]在課堂開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觀看微課,讓學生提前了解教學的內(nèi)容,這樣在課堂學習時就能夠快速地掌握教師所講解的重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共產(chǎn)兒童團歌》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觀看演奏視頻,讓學生進行歌曲賞析。然后讓學生在班級進行合唱,在合唱中要注意旋律,以及歌唱情感,層層遞進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質。
2、構建情境教學
在音樂的課堂上,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構建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音樂,更好地感受音樂文化。教師可以給學生構建德育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德育知識,進一步地促進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教師應該把德育內(nèi)容貫徹到音樂教學中,讓德育和課本中的音樂自然地進行結合。利用學生的情感,帶領學生深入的了解音樂。通過情境教學,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一般,能夠全身心的感受音樂,更好地了解音樂中的情感。[2]在學生進行音樂賞析的時候,還可以挑選優(yōu)秀的學生在課堂上演唱,鼓勵和贊揚學生,更好的激勵其他學生。在學習音樂時,教師給學生觀看音樂的視頻,或者傾聽音樂的音頻,讓學生在學習之前進行賞析。在賞析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投入到音樂中,這樣才能夠感受音樂所傳達出的精神文化。教師可以把學生的生活帶入到課堂當中,結合學生的生活進行教學,構建生活情境,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音樂,把學到的知識更好的應用到生活當中。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明白學習音樂的意義以及目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十二生肖歌》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給學生觀看動畫視頻,讓學生跟著視頻來學習音樂。通過視頻的賞析,學生對這首音樂作品有一定的認識,然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進行演唱,逐句的引導學生學習,教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構建活動教學
教師結合學生的特點,在課堂上給學生構建音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音樂。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學習音樂的樂趣,在以后的課堂學習中會更加沉浸。因為小學生的年紀原因,在課堂學習中不能長時間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很容易走神,不能快速地掌握教師所教學的重點。所以給學生構建活動,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靈活的應用在活動當中,更進一步的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在設計活動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興趣,把德育文化也滲透在活動當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道德素養(yǎng)。[3]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從多方面的觀察學生,以此來挖掘學生的特點,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教師不能長時間地舉辦同一種類型的活動,要及時的更換活動形式和活動主題,避免學生感到無聊。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把課文中的音樂知識延伸到課外,更進一步的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我當老師》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歌曲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情景演示,給學生觀看歌曲的視頻,讓學生跟著視頻來學習動作,在課堂上展示出來。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展示自己,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進一步都突出學生的學習地位。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滲透德育,在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同時促進學生德育文化的提高,進一步的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菲.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求學,2020(43):63-64.
[2]陳榕臻.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09):90-91.
[3]鮮虎. 以樂育人潤物無聲——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C]//課程教學與管理研究論文集(四),2021:36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