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茹
【摘要】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把握語文學科的教育特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打造高效課堂,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文課堂;培養(yǎng)
引言
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事業(yè)的進步,對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進行了顛覆,各學科教師都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本文分析了現階段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現狀,并對綜合培養(yǎng)策略展開探討和研究,旨在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一、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現狀
(一)學生漢字學習能力低,缺乏自主學習意識
當前很多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認識不足,對識字、寫字不感興趣,漢字學習的目的不明確,認為學習漢字就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就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認識不到漢字學習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由于小學語文教師授課的方式不同,有些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導致學生從心底排斥漢字,把漢字學習當成負擔,漢字學習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學生的字詞儲備,造成學生閱讀和寫作出現困難。
(二)閱讀方式單一,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當前很多學生能夠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可以進行自主閱讀,但是還是有些學生被動進行閱讀,語文教師布置了閱讀任務就去閱讀,沒有布置閱讀任務就不閱讀,沒有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在閱讀方式上,大部分學生采用的都是默讀、朗讀、誦讀這幾種閱讀方式,閱讀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在閱讀內容的選取上隨意性很強,很多學生只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娛樂,和語文教學的關聯(lián)性不強,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幫助不大。
(三)寫作水平不足,口語交際實踐少
寫作是學生情感的抒發(fā)和升華,學生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表述真情實感,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對寫作感到厭煩,寫的都是假話、大話、空話和套話,寫作思路混亂,寫的作文脫離生活實際,這樣的作文沒有任何價值。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寫作的興趣,對身邊生活缺乏敏銳的洞察力,導致學生寫作水平不足。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口語的指導和關注較少,沒有給學生提供口語交際的場景,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愿意和他人主動交流,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和發(fā)展。
二、開展鑒賞教學,叩響鑒賞大門
語言具有一定的美感,但簡單的讀寫無法讓學生感悟其中的特殊之美,因此,語文課程的教學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分析語言承載的美,使學生發(fā)現語文的魅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在豐富自身審美體驗中增強對美的感悟。詩歌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作為中華文化沉淀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傳承意義。無論哪個年代的詩歌,都具備一定的學習價值,其簡練的文字往往蘊藏著豐富的內涵和情感,篇幅簡潔卻意義深遠。所以,為提高學生的鑒賞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借由詩歌帶領學生叩響鑒賞的大門。
例如,在“輕叩詩歌的大門”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完成對詩歌的鑒賞和分析,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在實際開展活動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收集一些詩歌作為活動素材。在活動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閱讀詩歌,并讓學生對收集到的詩歌進行分類。隨后,學生對分好類的詩歌進行鑒賞,找出不同類別詩歌的特點。接著,每位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詩歌進行分析,探究這一詩歌的辭藻、情感和意境等,提升詩歌鑒賞能力。在學生分析完詩歌后,教師再為學生設計匯報表演的小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詩歌,進一步體會詩歌的韻律和情愫,發(fā)展欣賞美的能力。
詩歌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教師結合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對詩歌進行鑒賞和分析,能夠為學生搭建發(fā)展審美鑒賞素養(yǎng)的平臺,使學生在感受詩歌魅力中不斷提高審美素養(yǎng)。
三、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
第一,設計巧妙的課前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正如柏拉圖的名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導語的設計,對課堂教學的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需要貼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等,通過謎語、歌曲、故事等方式進行導入,讓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第二,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和情感經歷有限,想象力豐富但聯(lián)想能力不足,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涵,教師可以從生活角度出發(fā),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想感悟,這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作用。
第三,設計教學提問,引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
古人有云“學源于思,思起于疑?!敝挥挟攲W生對某一事物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之后,才會主動對其進行深入地挖掘與探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沖突性的教學情境,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加強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四、利用問題引導,促進思維發(fā)展
問題既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重要工具,又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內容。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常常利用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未知情境,以便學生基于好奇心,主動進行知識探究[6]。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語文教師應主動發(fā)揮問題的價值,圍繞綜合性學習內容,向學生提出多樣化的問題,促使學生沿著問題的思路進行深入思索,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進行思維鍛煉,真正提高其思維能力。
例如,在“難忘小學生活”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問題貫穿于活動的始終,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經過六年的小學生活,學生已經由懵懂的孩童變成了成熟的少年,這六年間發(fā)生了許多令人感動、欣喜和遺憾的事情?;诖耍處熆梢韵忍釂枺骸霸诹甑膶W習生活中,哪件事讓你最難忘?為什么難忘呢?”將學生的思緒一下子帶到過去,使學生主動思考之前發(fā)生過的事情。在學生回憶完畢后,教師再提問:“如果讓你對朋友留下臨別贈言,你想說些什么?”讓學生在思考后使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惜別之情。最后,教師提問:“想想你還能為學校做些什么嗎?”使學生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出發(fā),思考自己可以為學校做些什么,從而將自己對學校的不舍之情付諸實踐。
由上述案例可見,教師將問題貫穿于綜合實踐活動中,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教師所提問題的指向性較為明顯,目的性較為突出,是學生完成實踐活動的重要依據。教師設置問題,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調動學生自主思考的積極性,以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有效鍛煉,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五、巧借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積極誦讀傳統(tǒng)文化經典,從中學習古人高尚的情操和正確的人生觀,實現“誦國學經典,與圣賢同行”的目標;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傳統(tǒng)文化視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通過觀看視頻學到很多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結合課本資源,對學生進行禮儀規(guī)范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包含禮儀知識,學生寫字時要注重筆順結構,寫字做到橫平豎直,做人也是如此,必須堂堂正正,遇到師生要有禮貌,主動打招呼,學生之間出現矛盾時要心平氣和的解決,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保持班級衛(wèi)生;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抓住時機,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蘊含著豐富的精神財富,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傳統(tǒng)節(jié)日,給學生講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引導學生親身感受我國特有的民族風情,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主性表現較差,在教學的過程中很依賴于教師的監(jiān)督,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對課堂的教學效果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就需要先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利用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心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的提升打好基礎。
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談心、講故事、玩游戲、講笑話等方式,從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fā),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小學生的表達欲望,從而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做好榜樣作用,通過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更好的管理,同時采取賞識性的教學策略,肯定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和發(fā)展,以委婉的方式指出學生的問題和不足,并鼓勵學生勇敢面對錯誤、自主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為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加強閱讀教學,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
閱讀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表達和寫作能力,還能有效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隨著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面臨著新的要求,不僅要注重課堂閱讀和基礎訓練,更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在閱讀中樹立正確的道德品質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具體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繪本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繪本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擺脫了單純依靠漢字進行閱讀的現狀,學生在不認識漢字的情況下也能讀懂繪本內容,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提煉和閱讀分析能力,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科學選擇閱讀內容,同時要教會學生綜合運用各種閱讀方法。學生的閱讀素材要符合認知規(guī)律,與課堂所學內容緊密相關,能有效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拿到閱讀內容時,學生要先進行略讀,對文章有初步的整體了解,再精讀理解文章內容,掌握文章主題。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邊讀、邊記、邊思考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及時記下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或段落,提升語文閱讀素養(yǎng)。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文課堂的陣地作用,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通過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加強對閱讀、口語、寫作等多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有施展才華的空間,使語文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總之,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當將著力點始終放在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更加關注學生,關注實踐,關注生活。當前語文課程的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程的針對性更強,實踐性更強,正因如此,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更應當從學生的語言、思維、審美、文化這四個維度上去落實,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充分關注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文綜合性學習才能更好地為語文能力的發(fā)展、思維的培養(yǎng)以及審美能力和文化底蘊的熏陶服務。
參考文獻:
[1]牛倩云借助綜合實踐活動出彩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20(29).20-21.
[2]李倩小學語文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思考[J]家長,2020(26)-134,136.
[3]吳梅麗小學語文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運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11):78.
[4]仲晶晶小學語文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整合[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02):98.
[5]張煒倩開展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J]求知導刊,2020(51):4-5.
[6]朱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與創(chuàng)新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7):185.
[7]萬銀潔.從課程出發(fā):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20,(11).
[8]計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與培養(yǎng)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9,(17).
[9]薛猛,豐基礎教育階段“美”的內涵與實踐原則探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
[10]張華.論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9,(04).
[11]周春.小學語文德育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在“非連續(xù)性文本”模式中的體現[J].試題與研究,2021(30):109-110.
[12]羊鑒云.淺析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構建小學“1+X”閱讀教學模式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