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秋怡
(南京體育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14)
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云:“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青少年為國家關注的重點人群,是我國未來綜合國力的頂梁柱。如今青少年體質(zhì)下降已變成國家首要解決問題。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綱要》中明確指出青少年為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要人群,然而,影響青少年體質(zhì)健康最為直接的因素是缺乏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是體質(zhì)健康控制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對于青少年來說,體育鍛煉往往不能一直堅持下去,缺乏體育鍛煉導致體質(zhì)下降,從而喪失自信心,自尊水平得不到提高,進一步影響其身體及心理健康。一般來說,心理學家認為自尊是自我的核心組成部分,他們對于“自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尊上?,F(xiàn)代心理學對自尊的研究經(jīng)歷了起起伏伏,如,興起、高漲、冷漠、升溫等。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從一開始就為自尊的興起和發(fā)展做了大量的基礎準備,進而形成了心理學研究的自尊熱。然而,當行為主義的浪潮淹沒了所有不可觀察的研究對象時,自尊的研究逐漸成為心理學家研究的熱點。隨著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迅速發(fā)展,自尊研究又回到了心理學的前沿。
自尊是個體對社會角色自我評價的結(jié)果。其通過社會比較而形成,自尊首先是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自尊也包括對他人、社區(qū)與社會對自我尊重的期望。另一個角度,自尊是一種自我價值感,一種對整體價值的肯定。受社會比較、他人評價、成敗自我肯定等因素的影響。國內(nèi)有關于自尊的研究多與身體自尊、體育鍛煉、整體自尊相關。國內(nèi)學者黃希(2003)認為,自尊是以自我評價為基礎的自重、自愛和自尊的情感體驗。在社會生活中,對客體自我和主體自我的認識和評價所產(chǎn)生的這種積極情感,意味著一個人尊重自己,不向他人卑躬屈膝,不想被別人瞧不起,更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自己。
錢銘怡等人對體質(zhì)健康、自尊、身體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研究表明,自尊與體質(zhì)健康得分、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和焦慮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自尊可能是自我效能感和兒童體質(zhì)健康的重要中介。許多研究也探討了其他心理因素與自尊的關系,如社會支持和主觀幸福感。全宏艷等人對自尊、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的研究表明,自尊不僅可以預測積極的應對方式,還可以預測消極的應對方式。對大學生的社會支持、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呈正相關。本文研究了大學生社會支持、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發(fā)現(xiàn)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呈正相關。顏軍等人發(fā)現(xiàn),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可以顯著提高小學高年紀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對學生的自信心起著部分中介作用。
身體自尊是個體社會認知的結(jié)果。是與社會評價密切相關的“個體對身體不同方面的滿意或不滿意感”。作為自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人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F(xiàn)在,心理學研究領域的熱門話題是身體自尊的研究。研究的重點是青少年的成長。根據(jù)Secord的研究,身體自尊與社會評價信息密切相關。個人對自己身體的不同方面感到滿意或不滿意。個體在處理身體自我評價時,更注重自己的外表,注重自己的情緒和情感體驗。
李崎等人以高年級小學生為實驗對象,通過組合運動項目進行課外體育鍛煉。證實了中等強度體育鍛煉能夠顯著提升高年級小學生的身體自尊;身體自尊在高年級小學生體育鍛煉中起著中介作用。
衡量自尊的量表有很多種,其中Rosenberg于1965年編制的自尊量表是衡量整體自尊的經(jīng)典量表。該量表由10個項目組成,用于測量單個維度的整體自尊水平,包括5個肯定性陳述和5個否定性陳述。Rosenberg的自尊量表使用四分制評分系統(tǒng),其中1分代表“非常不一致”,2分代表“不一致”,3分代表“一致”,4分代表“非常一致”。3,5,8,9,10。反向得分。分數(shù)越高,自尊心就越強。熊承清發(fā)現(xiàn),研究分數(shù)高的大學生傾向于采用“問題解決”和“求助”的應對方式,而分數(shù)低的大學生傾向于采用“抑制”、“逃避”和“退縮”的應對方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自尊水平較低(平均低一個標準差)的高中生scl-90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自尊水平較高的高中生(p<0.001)。
身體自尊是鍛煉心理學探究中的主要課題,相關量表也有許多應用。Franzoi與shields編制了身體自尊量表(thebody-esteemscale,BES),該量表有35個項目,分為三個維度。性感(sa)、體重(wc)和身體狀況(pc)是女性的三個維度,而身體吸引力(pa)、體力(vbs)和身體狀況(pc)則是男性的三個維度。Bes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國外相關研究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橫向調(diào)查研究作為學者們研究課題做常用的方法。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確定運動與自尊關系背后的機制。Sonstroem研究檢驗了感知體育能力對青少年早期身體自尊的影響依賴于個體和性別特異性重要性評級的假設。共有257名青少年參加了這項橫斷研究,他們完成了紙筆問卷,以測量感知的體育能力、體育能力的重要性、身體自我概念和身體自尊。結(jié)果表明,感知體育能力對身體自尊的影響受到個體重要性的調(diào)節(jié)。盡管男生認為體育比女生更重要。總而言之,該研究支持關于青少年早期感知到的運動能力與身體自尊之間關系的個人重要假設,但不是針對性別的重要假設。
體重污名化一直被描述為社會貶低人們的基礎上他們的體重,它是與消極的后果。該研究旨在探討超重青少年對體重的偏見及其與身體自尊的關系。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探討體重偏見與超重青少年身體自尊行為之間的中介作用,通過橫斷研究設計和目的抽樣技術(shù),從巴基斯坦拉合爾市招募了200名超重青少年女孩。參與者被要求填寫與體重污名、身體自尊和飲食失調(diào)行為有關的自我報告措施;spss和amos被用于分析數(shù)據(jù)。皮爾遜積矩相關顯示,體重污名經(jīng)歷與超重少女的身體自尊呈負相關,與飲食失調(diào)行為呈正相關。體重偏見與青少年飲食失調(diào)行為之間存在顯著的中介作用,體重偏見與體重偏見在超重青少年飲食失調(diào)行為的發(fā)展和維持中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設計提高認識/教育方案,使少女能夠克服體重污名化的負面后果。此外,可以在大學或?qū)W院設計具體的方案,以提高一個人的身體自尊和減少飲食失調(diào)行為。
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積極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自尊水平。一定的運動量、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是良好自尊心理效益的關鍵因素,但運動形式和運動項目對自尊和身體自尊沒有顯著影響。
實驗研究作為學者們探討體育鍛煉與身體自尊的重要手段。King等人讓體育教育(體育課)利用不同的資源、方法和內(nèi)容來促進學生的健康。該研究探討了運動游戲?qū)τ變呵榫w及身體自尊的影響,并與傳統(tǒng)體育課進行比較。對213名兒童(7-11歲)進行了抽樣調(diào)查,其中140人來自小學四年級和五年級的10個班級(59名男孩,81名女孩;平均年齡9.41±0.48歲),分為實驗組 (如:n=68;五個集群)和一個PE組(PE;n=72;五組),參與該實驗對照研究。EG在3節(jié)40分鐘的課上進行了練習,體育組進行了3節(jié)常規(guī)的課程體育課。應用布魯內(nèi)爾情緒量表和羅森博格自尊量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確定了性別和組間的差異。EG的主要結(jié)果為女孩張力降低(p<0.05;ES:0.62;95%置信區(qū)間:0.17-1.05)。在性別比較方面,女孩的憤怒情緒較低(F:4.57;p<0.05;ES:0.61;95%可信區(qū)間:0.11-1.11)。EG 組女生活力高于體育課組(F:5.46;p<0.05;ES:0.56;95%置信區(qū)(p<0.05;ES:0.58;95%CI:0.08-1.07)和女童精神障礙的減輕(p<0.05;ES0.58;95%可信區(qū)間 0.15-1.06)。因此,運動游戲和傳統(tǒng)的體育課一樣,會影響男孩和女孩的身體自尊和情緒。進一步研究學校運動對身心健康的長期影響至關重要。運動游戲帶來了有趣、多樣的內(nèi)容、技術(shù)和創(chuàng)新,可以增加體育的吸引力。
“減少體育鍛煉會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積極使用電子游戲有助于促進心理健康”等謬論導致印度的身體自尊研究正在不斷發(fā)展,然而,在印度人群中,還沒有心理測量學上有效的方法來評估身體自尊。該研究采用成人和青少年身體自尊量表(besaa)對印度城市青少年進行英語適應和驗證。該研究對1462名生活在印度北部的青少年完成了適應量表和量表的結(jié)構(gòu)效度評定。對于女孩,一個包含15個項目的三因素模型提供了最適合的數(shù)據(jù),使用因子分析,“外表消極”,“外表積極”和“體重”子量表。對于男孩,一個7項的雙因素模型提供了最佳匹配,包括“外表消極”和“外表積極”兩個子量表。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確定模型。量表具有良好的內(nèi)部一致性和重測信度。結(jié)構(gòu)、趨同效度與體型評定量表和身體自尊呈顯著相關。進一步的分析使用共同的項目跨越女性和男性的規(guī)模,產(chǎn)生了一個心理測量健全的規(guī)模,可以使用相對跨性別。該研究提出了一個文化適應、簡化的量表,作為評估城市印度青少年身體自尊的一個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羅海燕為了揭示健美操鍛煉對女大學生身體自尊的特點和規(guī)律,分析身體自尊與健美操技術(shù)成績的相關性,揭示身體自尊如何影響健美操成績。該研究對周口師范學院50名女大學生進行健美操訓練。它是采用《身體自尊量表》對訓練前后健美操鍛煉的身心影響進行測量。結(jié)果表明,經(jīng)過8周的中等強度健美操鍛煉,女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身體形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也受到了積極的影響。
國內(nèi)外研究結(jié)果顯示:(1)體育鍛煉與身體自尊呈顯著正相關(2)身體自尊在體育鍛煉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表明體育鍛煉既能直接提高身體自尊,又能通過改善身體自尊進而間接提高體育鍛煉能力。
低自尊常常被認為是青少年人格、焦慮和身體形象障礙的根源。運動自尊模型(EXSEM))是一個框架,體現(xiàn)了身體自尊的多維和層級結(jié)構(gòu)及其與身體活動的關系,在指導身體活動干預設計方面已經(jīng)卓有成效。雖然該模型已在多種人群中得到驗證,但在青少年中仍有待驗證。張智鍇等人抽取小學高年級50名學生運用《少年兒童身體自尊量表》完成青少年身體自尊的測量。運用“籃球+花樣跳繩”組合運動項目進行體育鍛煉測試,新提出的擴展-EXSEM模型與原EXSEM相比,利用結(jié)構(gòu)方程建模(χ2=4.54(p=.21)、CFI=.99、RMSEA=0.07、SRMR=0.02),提供了良好的模型 -數(shù)據(jù)擬合。體力活動水平與身體自尊顯著相關,是身體自我效能的積極預測因子。身體自我效能感、身體協(xié)調(diào)和技能都是身體自尊的預測因素,直接影響著身體自尊。
這項研究的結(jié)果表面,小學高年級學生通過為期12周籃球加花樣跳繩組合訓練,以健康、身體形態(tài)、協(xié)調(diào)性、動作技能、力量、耐力等方面作為測試項目都有顯著提升??梢钥闯鲩L期進行體育鍛煉,優(yōu)化身體形態(tài),增進體質(zhì)健康,提高心肺耐力以及協(xié)調(diào)性,從而改善身體自尊,使其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驗證體育鍛煉促進青少年身體自尊的研究。
Koszaka Silska Agnieszka對15-17歲青少年設計專門的AE課程,為期5個月,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自尊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社會能力。所有分析均采用Statistica13.0版(Stat-SoftPolskaSp.zo.o.2020)。描述的定量數(shù)據(jù)以平均值和標準差(M)表示±SD)。常態(tài)使用夏皮羅-威爾克方法測試每個變量的平均值。定性變量是以百分比和計數(shù)(%,n)表示。為了檢驗各組(實驗、控制)和時間(前、后測試)之間的變化及其隨變量的變化取決于身體自尊(RSES)和社會能力(SCQI)方差分析的兩種獨立重復測量方法(2×2)一直傳導系數(shù) F、索引自由度、p(p)值和影響大?。ú糠枝?)報告每個方差分析。
這項研究的結(jié)果表明,在AE的基礎上引入5個月PE這項課程能提高學生的身體自尊,學生的表現(xiàn)和社交能力表現(xiàn)出自信社交行為。該計劃不影響在密切的人際關系中與有效的行為模式有關的能力。參與該項目明顯提高青少年的身體自尊,比較實驗組對該性狀的穩(wěn)定性有正向影響在。
自尊被認為是人類情感變化和生活的最佳預測因子。其不僅是一個人格變量,也是一個評價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身體自尊是整個自尊的二級結(jié)構(gòu),與個體自尊密切相關。根據(jù)運動心理學的研究,體育鍛煉是最好的測試方法。結(jié)果表明,體育鍛煉能夠提高青少年的整體自尊水平和身體自尊水平,效果不等。雖然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短期的體育鍛煉自尊在心理上沒有顯著的好處,但是持續(xù)時間超過平均水平三個月的體育鍛煉更容易看出明顯的心理益處。對于自尊基線值較低的人來說,體育鍛煉產(chǎn)生的自尊心理上的好處通常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