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強強,葉婉秋,莫曉寧,蘇木慶
(廣西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4)
我國菜肴根據氣候變化、地理位置的不同,有著顯著差別,各個地區(qū)根據不同的時令和天氣有著不同的菜肴風格。對于不同地區(qū)或者是不同省份的人來說,飲食口味和制作方法也有所區(qū)別,而針對不同人群或是不同體質的人,通過食用相應菜肴可以對自身進行調節(jié),達到食療養(yǎng)生的效果[1]。
本文對貴州的菜肴和湯羹進行研究,分析各種貴州特色菜肴的食材搭配方法,探討貴州一年四季的氣候特點及與之相適的菜肴,為通過貴州飲食食療養(yǎng)生提供參考。
貴州省,位于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在全國是唯一一個沒有平原的省份。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因此,不同的氣候、地域的差別及獨特的人文風俗造就了貴州地區(qū)別具一格的飲食文化。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不同民族的飲食習慣也不一樣,都有著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
在貴州,人們雖好食酸辣,但在四季變化中,對菜肴的選擇上也極為講究,根據時節(jié)和季節(jié)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菜肴,順應季節(jié)變化的同時,也注重食療養(yǎng)生,用飲食來調節(jié)身體,是貴州人對食療養(yǎng)生的基本理解。
人體在四季的變換過程中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所以在季節(jié)交替過程中,人們的飲食也會有相應的變化,只有了解四季和氣候的變化和人體變化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的運用這些變化來制作不同季節(jié)不同人群適宜的菜肴,來達到飲食養(yǎng)生的效果。
貴州春季溫暖少雨,春季人體會出現上火、眼睛干澀、睡眠不好、肩背酸痛、全身乏力及脾氣暴躁等癥狀。在飲食調理上應該以養(yǎng)肝為主。例如,有補肝養(yǎng)血功效的芹菜炒豬肝,主要材料為豬肝300 g、芹菜500 g、紅椒15 g。制作方法:①豬肝切片,芹菜和蔥分別切段,蒜切沫,把紅椒切成絲。②豬肝放入容器中,分別加入醬油、料酒、胡椒粉、少量鹽進行腌制。③將芹菜段用淡鹽水焯水,撈起待用。④鍋內放油,將蔥姜蒜和紅椒絲爆香,然后放入豬肝,炒至豬肝變色,然后放入芹菜翻炒,調味即可。此菜肴選用的豬肝味甘、苦,性溫,歸肝經,以肝補肝,是補肝養(yǎng)血、養(yǎng)生佳品。適宜人群:貧血病人,能夠改善貧血病人造血系統的生理功能;對于高血壓人群,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2]。
貴州有著避暑之都的美譽,與其他地區(qū)炎熱的夏天相比,貴州的夏天較為涼爽。但是在夏天烈日暴曬或高溫情況下,重體力勞動,工作時間太長,容易出現大汗、口渴、乏力、頭暈及胸悶等癥狀,以養(yǎng)心為要。例如,有滋陰清熱功效的火鍋老鴨湯,主要材料為老鴨一只(年齡在一年以上)、時令蔬菜1 000 g。制作方法:①將老鴨宰殺干凈,沖凈血水,在開水中焯去血水。②把泡姜和老姜都切片,大蔥切段,酸蘿卜改刀成0.5 cm寬、2.5 cm長的長條待用。③開火上鍋,下油燒至五成熱,下蔥、老姜大火爆香,下酸蘿卜條和泡椒、泡姜一起翻炒出香味,放入骨頭湯、鹽、雞油用武火燒沸。④下胡椒粉,改小火,放入老鴨文火熬煮至少2 h,煮至湯白鴨香時放入雞精、味精、蔥段,帶火上桌即可。此菜肴選用老雄鴨為佳,食性甘、咸、甜,有滋陰清熱的功效。適宜人群:腳氣病患者,能夠有效的抵抗腳氣??;對于病后體虛,營養(yǎng)不良引起的水腫人群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貴州秋季非常干燥的,隨著氣溫的變化,在注意添減衣物之余,也要注重飲食,在飲食方面,應當多飲水、多吃潤肺的食物。例如,有祛風明目功效的火鍋菊花魚片,主要材料為秋菊100 g、鮮鯉魚500 g、雞蛋2個、雞湯適量。制作方法:①將白菊花去蒂,摘下花瓣,挑出其中潰爛和有雜質的花瓣,將合格的花瓣放入流動的清水中自然漂洗20 min,瀝干水分待用。②先將鮮鯉魚切成薄片待用,將事先準備好的調料和雞湯放入鍋中,并用火鍋蓋蓋上鍋。③待鍋中燒開后,把魚片放入鍋中,待5~6 min后,打開火鍋蓋,在鍋內再放入一些菊花瓣,立即蓋好,再過5 min即可食用[3]。此菜肴選用的鯉魚,性平、味甘,為補益利水養(yǎng)生食品;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的功效,為清熱解毒養(yǎng)生食品。適宜人群:中風人群,對于預防和治療中風有治療效果;對經常性腰膝酸痛人群具有滋補效果。
貴州冬天相對比較溫暖,在冬天,養(yǎng)生的原則則是“養(yǎng)腎防寒”,防寒的關鍵就是養(yǎng)足腎氣。例如,有強身健體功效的芙蓉蹄筋,主要材料為蹄筋、雞蛋清、火腿、熟冬筍和雞湯等。制作方法:①將豬蹄放在灶上烤干,然后放在油鍋中,用文火低溫燜2 h左右,見蹄筋全部回軟時,用漏勺撈出,再改用武火燒油至七成熱,倒入蹄筋,并用勺不斷的翻動鍋,直到蹄筋發(fā)漲發(fā)足為止,然后用漏勺將蹄筋撈出,瀝干油。②炸好的蹄筋置于清水中,浸泡約1 h,見回軟,將蹄筋撈出,置于鍋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隨即改用小火煮約1.5 h,見蹄筋已發(fā)足無硬性即可,然后撈出,置于盆中,加些堿,用開水浸泡后,再洗去油漬,洗干凈即可。③將蹄筋置于案板上,每根蹄筋都切成兩個小段,火腿和熟冬筍切成片。④瓷碗中加入料酒、精鹽、味精、淀粉和清水攪拌均勻待用。⑤炒鍋上火燒熱,用油滑鍋后,加入雞油,燒至五成熱,倒入雞蛋清,隨即用勺推幾下,雞蛋清翻上來時,倒入漏勺中,控干油,鍋復上火,加入雞湯,加入蹄筋,然后加入料酒、精鹽、味精。⑥待材料燒透后,倒入芙蓉蛋,再將冬筍片、火腿片放在芙蓉蛋上面,用水淀粉,淋入鍋中勾芡,邊淋邊晃動鍋,加入芝麻油出鍋裝盤即可。此菜肴選中的豬蹄筋,性平,味甘、咸,為補血益精養(yǎng)生佳品。日常食之可益精血、健腰腳,適于經血不足體質、肌膚枯燥、產后虛弱以及無病強身者食用。適宜人群:青少年、中老年人、腰膝酸軟、身體瘦弱者食,有助于青少年生長發(fā)育和減緩中老年婦女骨質疏松速度[4]。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在菜肴風味和制作原料的選擇上有略微差異,本文通過對貴州四季菜肴制作和藥膳功效的探索,旨在讓更多人了解貴州特色地方飲食文化,對食療養(yǎng)生提高關注度,了解飲食的同時了解文化,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