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煒
(佛山市中醫(yī)院三水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100)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指發(fā)生于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癥,是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隨著近年來環(huán)境污染加劇,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發(fā)生率逐漸上升。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常見致病菌有變形桿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等[1]。臨床治療以控制感人為主,但是單純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復發(fā)進展為慢性中耳炎,病情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在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中采用中藥治療,在促進療效提升的同時,也能夠調(diào)理患者的體質(zhì),減少藥副作用,提升治療安全性,最終提升治療效果。本文將對溫膽湯加減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進行探究,具體內(nèi)容如下。
此次研究的對象選自于我院門診治療的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總共200 例,均在2019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1月31 日到我院門診接受治療。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分別為100 例。對照組中有52 例男性患者,48 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為29~68 歲,平均(48.52±6.38)歲。研究組中有54 例男性患者,46 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圍為30~68 歲,平均(49.07±6.4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和年齡之間對比后,其差異不明顯(P>0.05),具備可比性。
納入標準[2]:符合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中醫(yī)、西診斷標準者;年齡在14~70 歲內(nèi);患者均為志愿參與,并對檢查和治療方式需知情同意;入組前1 周未行抗生素治療;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
排除標準[3]:在妊娠、哺乳(母乳喂養(yǎng))患者;對本次研究所有治療藥物過敏或者為過敏體質(zhì)患者;慢性中耳炎急性發(fā)作者,或有耳鼻咽喉手術史者;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免疫缺陷、精神障礙或肝、腎功能損害者、糖尿病及惡性腫瘤者;同時正在接受其他醫(yī)學研究項目者。
在治療前,對兩組患者采用0.3%的雙氧水對外耳道進行膿液處理,隨后使用生理鹽水對殘留的雙氧水進行清洗,并進行負壓吸凈外耳道液體。對照組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加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滴耳+西藥(抗生素+促排藥)口服治療,滴耳液配置:氧氟沙星滴耳液(5mL:15mg)1 支加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12gmg:5mL)0.5mL 混合,每次使用前均需搖勻;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457mg tid),促排藥:鹽酸氨溴索片(30mg tid)。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方式基礎上,加溫膽湯加減治療。溫膽湯加減基礎方:茯苓15g、半夏10g、陳皮10g、路路通15g、枳實10g、竹茹15g、石菖蒲10g、澤瀉15g、蒲公英10g、甘草5g、大棗10g,熱重者加黃芩10g、梔子10g,濕重者加薏苡仁30g、白術15g,鼻塞者加白芷10g、蒼耳子10g、辛夷花10g,便干者加冬瓜仁15g、火麻仁10g,中藥均采用水煎服,水煎至200mL,分2-3 次口服,每日一劑,7 天為一個療程。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并進行對比。
療效標準判定:參考《中耳炎診治指南》及《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具體如下:痊愈:臨床癥狀消失或治療后總評分降低>80%;顯效:臨床癥狀部分消失,部分癥狀明顯好轉(zhuǎn),或治療前后總評分降低50%-80%;好轉(zhuǎn):臨床癥狀好轉(zhuǎn),或治療前后總評分降低30%-50%;無效:癥狀無改善,或治療前后總評分降低<30%。臨床總有效率=(痊愈+顯效+好轉(zhuǎn))/總例數(shù)×100%[4]。
安全性評價標準:1 級:安全,無任何不良反應;2 級:比較安全,治療過程中若出現(xiàn)不良反應,無需處理癥狀即可消失;3級:有安全問題,經(jīng)處理消失;4 級:因不良反應中止試驗[5]。
在治療效果方面,研究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在用藥安全性方面,研究組的用藥安全性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目前,臨床上針對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主要為控制感染、引流等措。但是在臨床中抗生素的使用較為廣泛,甚至可能出現(xiàn)濫用現(xiàn)象,導致多種細菌產(chǎn)生了耐藥性。因此,單純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感染控制效果欠佳。并且為了達到治愈的目的,臨床上許多醫(yī)生增加用藥劑量,延長用藥時間,不僅進一步導致耐藥性產(chǎn)生,而且促進了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影響到整體治療效果。
在此次研究中,相比于對照組患者,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更高,表明在常規(guī)的西藥治療基礎上,采用膽湯加減治療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溫膽湯是臨床上常用的方劑之一,藥方中的半夏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降逆和胃;竹茹能夠清膽和胃;枳實、橘皮具有理氣化痰之功效,氣順則可消痰;茯苓能夠健脾滲濕,去濕后痰則不生;甘草具有益脾和中的作用,調(diào)和諸藥,生姜、大棗,和胃健脾兼制半夏之毒,諸藥合用,有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之功效[6]。脾胃失和,痰濁內(nèi)而擾膽,使其疏泄失職,決斷無權(quán),痰濁在先,膽病在后,此方正是通過調(diào)理脾胃氣機以“祛痰治膽”,從而達到化膿通竅之目的。中西藥結(jié)合治療能夠發(fā)揮出兩藥協(xié)同的作用,能夠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n(%)]
表2 對比兩組的用藥安全性
本次研究中的研究組的安全性更高,氧氟沙星滴耳液外用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療效確切,但是隨著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的增多,耐藥現(xiàn)象初步顯現(xiàn),如何增強其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效果,縮短用藥時間,是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和抗過敏作用,對結(jié)締組織的增生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夠降低毛細血管壁以及細胞膜的通透性,可有效減少炎性滲出,并能抑制組胺及其它毒性物質(zhì)的形成與釋放。近年來,中醫(yī)作為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治療方式,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由于口服西藥的副作用較多,中藥治療得到了更多患者的接受。中醫(yī)治療追求整體觀念,辯證論治,標本兼治,注重對患者機體的整體調(diào)理,不僅在改善癥狀方面有療效,而且對于疾病長遠療效、減少復發(fā)等方面,亦有一定效果,能夠減少西藥的使用劑量,在減少不良反應上具有較好效果,有利于提高臨床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中,采用膽湯加減治療具有顯著的輔助治療效果,并且副作用小,用藥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