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艷,郭艷通信作者)
(山東省泰安市解放軍九六零醫(yī)院泰安醫(yī)療區(qū),山東 泰安 271000)
熱射病為中暑類型之一,臨床癥狀表現為神志障礙、以及高熱等,更甚還會產生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若未能夠加以及時救治,則易致使機體損傷,造成患者死亡。針對易感人群可將熱射病劃分為勞力性與非勞力性兩種類型,其中非勞力性熱射病多發(fā)生在老年與兒童身上,而勞力性熱射病通常發(fā)生在劇烈運動后,以及參與強體力勞動后的軍人,或是運動員身上。所以由軍事訓練所致的中暑情況屬勞力性熱射病,對此務必要重視開展早期救治。本文主要研究軍事訓練導致勞力性熱射病早期救治策略,現研究報告如下。
在本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25 例勞力性熱射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患者年齡18~37 歲,平均年齡(23.35±4.85)歲,其中軍官2例,新兵7例,士官16例。訓練初,4 例存在不適癥狀(包括發(fā)熱、感冒等),其余21 例無不適癥狀。
1.2.1 迅速降溫
入院后,全部患者的體溫均大于39℃,應予以患者物理降溫,調節(jié)好室內溫度,約在20℃~23℃[1]。在患者大動脈搏動處放置冰袋,對于存在煩躁、以及高熱癥狀的患者,應予以冬眠合劑,注射氯丙嗪25 毫克,哌替啶50 毫克、以及異丙嗪25 毫克加以鎮(zhèn)定。
1.2.2 迅速擴容
患者進入ICU 病房后,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靜脈注射10%的生理鹽水,以及5%的葡萄糖液,還應針對患者情況,為患者注入新鮮血漿及白蛋白。在前2 個小時可補液2000~2500 毫升,24 小時補液總量需達到6~10 升。
1.2.3 防治腦水腫
對于存在意識障礙以及高熱癥狀的患者,應予以醒腦注射液20 毫升,以靜脈滴注方式給藥,2 次/日。并且,個體運用20%甘露醇125 毫升靜脈滴入,8 小時/次[2]。
①觀察25 例患者入院時器官功能障礙狀況,受累器官與系統(tǒng)包括:腦、外周循環(huán)、心、凝血系統(tǒng)、肝臟、腎、肺。占比=(實際例數)/全部患者數×100%。②觀察25 例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變化情況,包括T、ALT、K、PT 這四項指標。
采用SPSS 25.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者入院時,存在腦、外周循環(huán)、心、凝血系統(tǒng)、肝臟、腎、肺方面的功能障礙,其中腦部功能障礙最為嚴重。具體見表1。
表1 25 例患者入院時器官功能障礙狀況(n)%
治療后,25 例患者T、ALT、K、PT 指標,均較治療前獲得了明顯改善。具體見表2。
表2 對比25 例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變化情況(n)%
熱射病發(fā)病主要原因是人體長期處于高溫的環(huán)境下,內源性產熱量過高,進而導致人體正常的體溫調節(jié)功能無法正常發(fā)揮,致使患者出現的一種致病性急癥?;颊甙l(fā)生此類問題之后,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心力衰竭、腦水腫、肺水腫、肝腎功能衰竭以及休克等。
勞力性熱射病存在致死風險,對于處在高濕度、高溫度環(huán)境下所開展的高強度訓練,則容易使得人體產生超過機體散熱的負荷,進而造成機體熱量積聚,而誘發(fā)急性時相反應,而且也會釋放大量的炎癥介質以及細胞因子,引發(fā)內毒素血癥,造成細胞損傷,最終致使MODS[3]。
臨床上在對熱射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器官功能支持以及迅速降溫是最主要的兩個基本原則,同時,還需要保證治療活動開展的時效性,治療時效性越低,患者的康復效果越差。
吸氧與迅速降溫為治療早期勞力性熱發(fā)病的重要方式,因腦組織對缺血及缺氧的耐受力通常較差,所以及時給予高流量吸氧則非常關鍵,如利于改善患者的缺氧情況,保證調節(jié)功能發(fā)揮作用?;颊咴诮邮芪踔委煹倪^程中,為了有效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醫(yī)護人員還需要做好對患者鼻腔內分泌物以及異物的清理工作,避免患者在吸氧過程中因吸入異物而產生不良反應,同時也能有效避免患者因長期缺氧問題而引發(fā)腦部損傷的情況。若患者頭腦意識清醒,通常情況下采用面罩或是鼻導管吸氧的方式,而若患者已經失去意識,則主要采用機械通氣治療的方式,隨著患者意式的逐漸恢復,轉為采用面罩或是鼻導管吸氧的方式引導患者吸氧。
可采用物理降溫的方式,這是因物理降溫方式具備便利及簡單等運用優(yōu)勢,大腦組織對高熱的實際耐受性偏差,體溫升高1℃,那么腦耗氧量就會隨之增高8%,而運用物理降溫方式,則利于快速降溫,降低患者的腦耗氧量[4]。并且,能夠抑制乳酸集聚,對生物膜發(fā)揮穩(wěn)定作用,也能夠增強患者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力,有效保護患者的腦組織,從而使患者能夠獲得最為快速、科學的早期救治。常用的物理降溫方式主要包括冰毯、醫(yī)用乙醇降溫以及溫水擦浴降溫,冰帽以及冰塊降溫也是十分常用的輔助性物理降溫手段,相關操作方法能夠有效降低血液流過部位的溫度。在物理降溫無效的情況下,還需要同時采用聯合藥物降溫的方式,手段主要包括肌肉注射復方林巴比妥以及使用退熱栓的方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入院時,存在腦、外周循環(huán)、心、凝血系統(tǒng)、肝臟、腎、肺方面的功能障礙,其中腦部功能障礙最為嚴重;治療后,25 例患者T、ALT、K、PT 指標,均較治療前獲得了明顯改善。
總之,對于軍事訓練導致的勞力性熱射病,需采取早期救治策略,如迅速降溫,迅速擴容等,從而改善患者各項指標,增強患者的救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