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慶
摘要: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指的是小學生能夠準確的題目的意思,再結合題目進行答題。審題是做題的第一步,也是正確答題的基礎。很多小學生在沒有弄清題意的情況下進行答題,不僅會與正確答案背道而馳,還費時費力。特別是在作文中,如果審題能力不足,沒有弄清題目的要求,所寫的文章則會偏離主題,失分嚴重。因此,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題能力。本文對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的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高段語文;審題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具備審題能力是小學生正確答題的基礎,很多小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不以為然,當試卷發(fā)到手中,才恍然大悟,后悔自己為什么沒有認真審題。很多小學生可能認為是自己粗心導致的結果,其實這與小學生本身的審題能力也具有一定的關系。從小學生拿到題目的那一刻開始,小學生就需要經歷讀題、審題和做題的過程。審題則要求小學生能夠認真分析研究題目的含義,明確題目的要求,以找到問題的解決之法。審題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的去培養(yǎng),需要教師輔以相應的教學策略。
1、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審題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
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刻意為之。然而,部分教師在其教學環(huán)節(jié),往往會忽視小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相較于小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更加注重對習題的講解,以致于稍微換一下題型學生又不會了。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代替小學生去分析題目,跳過了小學生自主分析題目的環(huán)節(jié),忽視了對小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小學生本身存在思維定式,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維習慣,當遇到問題,就會沿著固定的思路去思考問題。也有的小學生缺乏審題的方法,以致于小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理解錯誤的問題。
2、簡析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的策略
2.1教會小學生審題的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小學生學習不如教會小學生學習的方法[1]。因此,小學高段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教授小學生審題的方法與技巧,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習慣,要刻意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題能力。小學生只有了掌握了審題的方法與技巧,才能獨立的審題,獨立的解題,提升審題能力。具體來說,教師要教會學生在審題過程中掌握這兩種方法,一種是讀,一種是圈。
首先,是讀。讀題是審題的第一步,讀題需要小學生認認真真、一字一句的去閱讀題目,明確題目的含義,弄清題目的要求。很多小學生在讀題的過程中都不夠細膩,只是快速、草草的閱讀一遍題目,便開始做題,以致于小學生根本沒有弄清楚題意。因此,教師務必要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認真讀題的好習慣,要引導小學生在審題的時候要默讀題目,要邊讀邊想,不漏字也不添字,準確的理解題目的要求。其次是圈。所謂的圈,指的是在讀題的過程中,要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要對題目中的重要信息進行圈畫,以深入的了解題意,掌握做題的具體要求,并在這些字詞的引導下找出解題的方法。每個題目中的關鍵字詞不止一個,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畫出所有的關鍵字詞,以防遺漏,以準確的找到解題的線索。例如,在語文試題中常常有這樣的題目要求,“劃去不正確的讀音”,畫出正確的“讀音”等,這就需要他們準確地找出”不正確”和“正確”這兩個關鍵詞,并且圈起來,這樣才能夠了解題意,才能夠將題目做正確。
2.2利用課后習題培養(yǎng)小學生審題能力
小學高段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題能力,需要教師利用好課堂這一陣地[2]。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后習題,與小學生共同審題,以幫助小學生掌握審題的步驟,明確審題的要點,進而有效的提升小學生的審題能力。
例如:以《落花生》為例。在課后習題中,有這樣一道題:“從課文中的對話可以看出花生具有怎樣的特點?父親想借花生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教師可以先帶領小學生一字不差的進行讀題,讀懂題意,再組織小學生圈畫出重點,啟發(fā)小學生思考,題目主要考察的內容是什么,命題人的意圖是什么,解題的突破口在哪里,有沒有最佳解題途徑等。在答題時,強調答題要規(guī)范,尤其是一些問答題,不能只答一方面,盡量圍繞中心,從多方面進行解題。在教師的指導、訓練與監(jiān)督下,學生每做一道題目都不會省去審題環(huán)節(jié),都能按要求認真審題并做好標記,審題意識強化了,審題習慣養(yǎng)成了,審題方法掌握了,審題能力自然也提高了。
2.3利用典型示范
小學生有著較強的好勝心,喜歡表現(xiàn)自己,喜歡得到他人的肯定,這是小學生的特征[3]。因此,小學高段語文教師在小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上,要注重把握小學生的心理與特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為小學生樹立榜樣,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勝心。
例如:針對同一個題目,有的小學生會因為身體能力不足而做錯,有的小學生則有認真身體,圈畫重點而回答正確。教師可以挑選一名或者幾名應正確審題,理解題意而正確做題的小學生,并在全班進行積極的表揚,號召其他小學生向其學習。教師此舉,首先能夠提高被表揚者的學習興趣。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fā)學生在某一方面的學習探索的自主能動性,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促進他們智力的發(fā)展。學生在全班面前受到老師如此表揚,會心生自豪,也會將這習慣持續(xù)保持,繼續(xù)發(fā)揚。同時,也能給班級中的其他小學生帶去動力,激發(fā)其內心的競爭意識。小學生大多都有好勝心理,看到別的同學被老師表揚他們心里會不服,這樣就會促使他們努力學習和這些學生一比高下。他們就會在以后的解題過程中認真審題,并且學習這些同學的好的審題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審題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題能力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畢竟任何能力的養(yǎng)成都是建立在時間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將小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持之以恒的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題能力,以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幫助,使其能夠在語文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唐振軍,石顏東.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的研究[J]. 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20):69-72.
[2]孫笑陽,高鑫磊.例談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的切入點[J].新時代周刊,2017,(09):63-65.
[3]陸建偉,張弘陽,徐曉麗.淺談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的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8,(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