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摘要】當學生們第一次接觸英語時,往往對學習英語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難度的增加使得一些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成為學困生?,F(xiàn)階段的英語學困生是指在課堂上表現(xiàn)暫時滯后的學生,導致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是學生學習興趣的缺乏和自控能力的缺乏。本文探討了通過各種策略轉化小學英語課程中的學困學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
前言
小學英語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最終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但如今課堂上的教學模式的落后和不完整的教材,加劇了學生的兩極分化。因此,如何轉化“學困生”成為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高潮”。
1.學困生形成的成因
1.1學生自身的因素
首先,導致“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是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不感興趣,導致學習動力不足。小學英語學習是一個需要學生長時間強化和重復的過程,但是,"學困生"對學習態(tài)度消極,無法達到學習目標的要求。其次,"學困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英語學習技巧,英語作為語言工具,具有詞匯量大、語法碎片化、句型復雜等特點,英語也是西方文化的承載者。但在學習過程中"學困難生"大多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憶課堂知識,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以詞匯記憶為例,很多英語單詞都有一定的規(guī)則,如room,classroom,bedroom等,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需要記住主要單詞room,然后按照單詞規(guī)則添加之前的class,bed,living,使得學生快速記住這些單詞。然而,有學習障礙的學生不能很好地學習單詞組合規(guī)則,盲目記憶單詞,導致單詞記憶效率低下,使得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最后"學困生"一般沒有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很好的了解,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績得不到提升。
1.2學生家庭的因素
家庭因素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之一。國內(nèi)有專家指出,家庭環(huán)境對"學困生"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家長的教育和期望上。當前家庭環(huán)境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首先,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由于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母不希望孩子受苦,當孩子不想學習時,家長就讓他一個人呆著,沒有起到指導和輔導的作用。其次,很大一部分有學習障礙的學習者是無人看管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忙于,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輔導和監(jiān)督。最后,有學習障礙學生的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此外,一些"學困生"的家長沒有受過教育,不懂英語,不能教孩子寫作業(yè),也不能很好地檢查孩子的作業(yè)。
1.3外部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
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一方面為小學生的教育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也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F(xiàn)在有的學生非常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沒有時間和精力完成作業(yè),大多沉迷于網(wǎng)絡的虛擬世界,對學習不感興趣。此外,小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特殊階段,長期置身于不良的社會氛圍中,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思想和行為。因此,如果英語教師只注重向?qū)W生傳授知識,而忽視對學生心理成長的指導,那么學生可能會誤以為學習是不必要的,最終成為"學困生"。
2.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2.1創(chuàng)新英語課堂形式,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小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相對被動,不能積極參與英語課程,這使得學習困難的學生很難在課堂上有效地學習英語。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需要對癥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造成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是學生對學習英語不感興趣而無法專心學習英語。因此,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來改變學困生的學習觀念,在課堂上積極實施創(chuàng)新的英語教學方法,讓學困生在英語課堂中找到樂趣,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Would you like pie?"中的"Story time"時,教師可以更新課堂教學方式,將簡單的傳統(tǒng)口頭講授轉變?yōu)槲枧_演示來講解課文。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A:Would you like a pie?學生A:No,thank you。然后,教師在詢問學生B:Would you like a pie?學生B:Yes,please隨后,教師在詢問學生B:Would you like a pie?學生B:Yes,please。最后老師給學生留出時間進行練習,練習結束后教師選派幾名學生在講臺上進行表演。通過實踐,教師可以觀察學困生的學習狀態(tài),鼓勵學困生積極練習,耐心引導學困生運用在本次實踐中學到的知識,與同齡人一起提問和回答問題。在這些基礎英語課上,教師引入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增加學生的位移感,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困生做出積極的嘗試,有助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更好地融入英語課堂氛圍,這種生動有趣的課堂英語教學形式可以讓學困生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2.2給予英語展示機會,通過鼓勵樹立學困生的自信心
成績差距導致學困生對英語科目學習缺乏安全感,導致學困生厭煩英語學習,進一步惡化了學困生的學習環(huán)境。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讓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學到的英語知識,并通過積極的鼓勵,讓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有機會重新獲得學習的信心,從而改變英語學習的消極狀態(tài)。對于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幫助這一部分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學"Would you like a apple?"時,教師可以利用問答的形式耐心指導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隨后教師選擇一名有學習障礙的學生與其他學生互動,在學生發(fā)言后教師要帶頭為學生鼓掌,并指出學困生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地方,幫助學習困難學生了解自己的長處,使得學習困難學生獲得學習英語的信心。教師在課堂上的持續(xù)支持和指導,可以幫助有學習困難的學生以更細微的方式專注于學習英語,提高學生的學習英語能力和成績。
2.3張力課堂,讓學困生改變方法,培養(yǎng)習慣
有的學生雖然上課認真聽講,但學習效果不大,這可能是由于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問題。由于認知差異和長期學習困難,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會產(chǎn)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況,往往在教師、學生和團隊學習中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行為偏差,導致學生學習成績相對落后,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走神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隨時保證互動狀態(tài),及時指導學生存在的不足,并且在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也不應忽視或嚴厲訓斥學生,以免產(chǎn)生沖突。在英語課上,教師要逐步引導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養(yǎng)成認真聽、做筆記的好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
2.4趣味學習,讓學困生提升興趣,積極參與
學生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學習障礙的學生能否提高英語技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的努力,但還是需要受到某種外力的刺激。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詞匯,將很難在英語世界中遨游航,記憶單詞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往往是一個難題,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使用有趣的詞匯記憶技巧,讓學生記住長單詞和容易拼錯的單詞。例如,在記憶bed這個單詞的時候,可以想象床的樣子,一個e(小人兒)被夾在字母b和d的中間。Blackboard則是一個合成詞,black是黑色的意思,board是板的意思,合起來黑色的板就是黑板,這種趣味教學法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單詞的記憶,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5正面評價,讓學困生重拾信心,收獲成長。
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評價是必不可少的。學生無論成績好壞,總是希望聽到老師的認可和表揚,如果將英語課比作一灘水,適當而有效的問題可以激活水,但是教師在提問問題時應該有重點,對于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問題可以稍微簡單一些,例如讓學生重復單詞和句型,回答文本中的問題等,在學生回答正確后老師應該表揚和鼓勵;如果學生的答案不正確,教師可以耐心指導和鼓勵學生進行深思熟慮的思考。教師還應認真對待學困生的作業(yè)批改,了解學困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并盡可能多與他們交流,這不僅會促進師生之間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也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進一步加快學困生的轉化速度。
2.6小組合作,實現(xiàn)雙贏
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學習過程中的互動和合作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至關重要,并在促進有學困生轉變方面發(fā)揮作用。合作小組學習制度應植根于英語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跟上學習進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點教授有閱讀困難的學生,并在課后教學生閱讀課文的技巧,也可以利用一對一互助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匹配一個優(yōu)秀學生,讓優(yōu)秀學生作為學習困難學生的"小老師"進行幫扶學習。因此,優(yōu)秀學生應隨時準備幫助有學習障礙的學生進行學習,創(chuàng)造一個溫暖、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小組合作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來說,也是驗證學生學習成果的過程,不僅促進了學習困難學生的發(fā)展,也促進學習者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者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實現(xiàn)雙贏。
2.7家校配合,雙管齊下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主要途徑。有效的家校合作,尤其是對于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直接決定了其學習效果。有的老師對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缺乏耐心,讓家長會對老師產(chǎn)生抱怨的心理,家長們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不滿意時會對還在進行嚴厲的斥責或是毒打。這種做法不僅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還會讓有學習障礙的學生討厭學習,讓問題變得更糟。因此,教師不僅要對學生說明孩子的具體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要與家長討論如何轉化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化解學生學習恐懼的心理,讓學生更加尊重和信任老師,并在家長和教師合力教育下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2.8強化學困生的聽課意識
目前,小學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并且缺乏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教師的教學方法枯燥,導致英語就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大量的學困生。因此英語教師要教會學生認真傾聽、認真思考、積極動腦。由于缺乏自控力,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總是分心。為此,英語教師應鼓勵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大膽發(fā)言,不怕犯錯,努力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有意識地用英語交流,強化學生的聽課意識。例如,在談論最高級別的形容詞時,教師可以專門邀請初、中、高層次的學生上臺發(fā)言,老師可以讓高層次學生說I am tall,中層次學生說I am taller,最后讓學業(yè)有困難的學生說I am tallest of the three。這教學方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工程。即便如此,每位教師都應該以冷靜的心態(tài)對待"學困生",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最終完成"學困生"轉化。
參考文獻:
[1]楊春萍.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化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08):163-164.
[2]鄒小芬.小學英語學困生的掉隊原因及轉化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5):198-199.
[3]邱立艷.小學英語“學困生”轉化的策略研究[J].英語教師,2020,20(07):74-77.
[4]黃曦穎.小學英語“學困生”之心理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J].校園英語,2018(4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