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碩
〔摘要〕近些年中小學學生的心理危機狀況值得關注。有嚴重心理問題且因各種原因拒絕治療、繼續(xù)在學校上學的學生,給校園安全帶來很大隱患,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陷入被動。知情同意書的簽訂,可使學校和教師在充分行使學生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權的基礎之上,明晰職責,通過運用策略,充分利用家校溝通應對問題,化解危機,形成教育合力,幫助學生早日康復。
〔關鍵詞〕心理危機;知情同意書;簽訂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03-0065-03
一、知情同意書的概念
(一)什么是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原本是指在心理危機干預中,來訪者有權知曉心理咨詢師對其進行了哪些操作以及這樣做的原因,來訪者有權對這些操作表示反對或同意,心理危機干預的有效開展是以來訪者與心理咨詢師達成一致的干預目標為前提的,并且要求參與雙方相互配合。因此,心理咨詢師只有充分尊重來訪者的知情權并取得其同意,才能建立起雙方之間良好的相互信任關系[1]。中小學校同樣需尊重來訪學生的知情同意權。
(二)為何要簽訂知情同意書
保密例外是知情同意的重要組成部分。絕大多數(shù)中小學生為未成年人,其法定監(jiān)護人往往是父母。根據(jù)《精神衛(wèi)生法》,當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健康時,中小學校應以學生安全或健康為首位考慮因素,通知其法定監(jiān)護人,充分告知未成年學生的心理狀況、建議就診的方式、拒絕救治的后果,協(xié)助監(jiān)護人做好安全監(jiān)控工作及家校配合共同育人的方案,等等,使心理危機學生重建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在穩(wěn)定、安全的環(huán)境下逐漸恢復心理平衡、重新調整生活與學習安排或轉介到更專業(yè)的心理治療機構。
(三)何時需簽訂知情同意書
有部分處于心理危機中的中小學生不愿意將真實情況告知監(jiān)護人,或拒絕接受專業(yè)心理醫(yī)生的建議就醫(yī)治療,一些監(jiān)護人在班主任或心理教師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之反復溝通、勸說后由于認識不到位或經濟原因等依然拒絕配合孩子治療,這時就需要采用書面化的知情同意書,請家長、學生在充分行使知情同意權的情況下簽署知情同意書。
一般來說,以下幾種情況特別需要簽署知情同意書。
1.心理問題為中重度神經癥、精神疾病等需要就醫(yī)、服藥,甚至住院但拒絕治療的;
2.有強烈自殺、自傷意念和嚴重自傷行為或強烈傷人意念的;
3.經心理或精神科醫(yī)生評估后不適宜復學卻依舊想復學的學生。
二、簽訂知情同意書的溝通策略
(一)委婉表達,統(tǒng)一戰(zhàn)線
班主任或心理教師在約家長到校簽署知情同意書之時,要注意委婉表達,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校方代表要隨時觀察學生與家長的言談舉止,分析其情緒反應與心理承受能力,并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恰如其分的語言。不要將心理疾病形容為洪水猛獸,而是以鼓勵的語氣客觀表達,爭取樹立學生與家長配合治療的信心或告知不配合治療的風險。在談話中,教師要站在家長的角度,告知家長此次晤談的目的是維護監(jiān)護人的知情同意權,而不是把所有責任推給家長。例如對于因治療而需要走讀或休學的學生,教師要講清楚學校的職責、對復學的規(guī)定、在休養(yǎng)期間的特殊安排,等等,表明學校并不會對他放任不管。校方與家長的共同目的是維護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共同敵人是心理疾病本身。學校和家庭統(tǒng)一戰(zhàn)線,才有利于孩子早日康復。
(二)充分告知,注重理解
目前,很多家長對于心理疾病有誤解,或因文化水平問題而無法充分理解專業(yè)術語,或對拒絕治療的可能后果缺乏全面認識,等等。這時就需要心理教師盡可能采用通俗、客觀、形象的語言,運用類比、打比方等方式,努力讓他們充分理解,以免誤解發(fā)生。例如有家長不了解重度抑郁的病理機制,以為只是“孩子想得多”“看開點就好了”,而不重視治療。對此,教師可以“感冒”作為類比來解釋:心理疾病如同感冒一樣,是常見的現(xiàn)象。假如你告訴患有感冒的人“均勻呼吸就好了”“不要流鼻涕”,當事人是做不到的,因為感冒是無法主觀控制的。這時就需要尋求醫(yī)學上的治療,看醫(yī)生、做診斷、吃藥或者打針。如果不就醫(yī)治療,免疫力好的當事人可能難受一兩周后自愈,免疫力不好則可能發(fā)展為肺炎甚至威脅生命。重度抑郁如同“心理感冒”,是孩子的生理機制發(fā)生了變化,僅僅依靠主觀調節(jié)不足以應對,經過醫(yī)生診斷后必須進行專業(yè)治療。重度抑郁對生命的威脅要遠遠大于感冒,當事人自殺風險較高,學校有義務、有責任告知家長拒絕治療各種可能的后果。
(三)解除疑慮,靈活應對
學校應多傾聽、理解家長,主動解除家長的疑惑,如擔心藥物會有副作用、休學會影響學習,等等,給家長和學生支持。重申學校不會歧視孩子或給孩子貼標簽,再次重申保密原則。 對不同性格的家長可以采用不同的溝通策略:對于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家長,教師要營造寬松安全的晤談氛圍,鼓勵家長多表達想法與意愿;對于性格外向、侃侃而談的家長,教師要注重傾聽,抓住關鍵與之交流;對于開朗豁達的家長,教師可坦誠、直接地與之探討孩子的問題;對于容易焦慮擔憂的家長,教師要注意使用委婉的表達方式,消除其不必要的壓力。
(四)多方會談,明晰責任
家長知情同意書的簽訂,需有心理教師、班主任、校方代表(如年級領導、校級領導)、學生、學生家長多方進行聯(lián)席會談,可以保存錄音,會后在場所有人員簽字。在知情同意書簽訂之前,教師要向家長明確表示,家長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第一責任人;心理教師的主要責任是講清楚學生的心理狀況,引導學生與家長溝通,建議救治方案,聯(lián)系轉介機構;班主任的主要責任是聯(lián)絡家長和校方代表,辦理學生請假事宜,闡述學生日常在校情況,等等;校方代表的主要責任是見證在場情況,在學校政策層面予以支持和幫助。 在知情同意書簽訂的過程中,切忌搞成某一方的“一言堂”,而是多方要不斷探討適合當下學生的最佳應對方案,知情同意書模板的細節(jié)內容可以根據(jù)個案具體情況而有所變動[2]。在充分告知與多方溝通、確定家長在全然理解的狀態(tài)下,可以允許家長現(xiàn)場緩沖一段時間(如5~10分鐘),謹慎思考后再作決定簽字。知情同意書一式三份,由校方代表、班主任、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分別存檔。
三、發(fā)揮知情同意書的延伸意義
對心理危機學生的處理,依然是在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目標下進行。因此,應當進一步發(fā)揮學校知情同意書的簽署意義,使之不僅僅局限于知情同意權的充分行使,而是要充分發(fā)揮其育人功能。
(一)感受關愛,消除誤解
由于青春期封閉性的心理特點,小學中高年級和中學學生與家長溝通不暢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心理危機狀況的形成,也與長期親子溝通不良有關。因此,在簽署知情同意書的前后,除了要多次向學生澄清保密原則和保密例外,還要消除學生對家長的誤解。諸如“讓家長來學校就是給家長添麻煩”“媽媽已經很累了,我不想讓她那么煩”,澄清這只是學生的想象而并不一定是事實。更多地引導學生將知情同意書的簽訂理解為親子溝通的良好機會,這么做是為了爭取更多力量、支持與關愛,力圖塑造新的親子相處模式,強化求助行為,而不是為了將他(她)的秘密或傷心事告知父母或故意制造尷尬場面。
(二)家校溝通,教育合力最大化
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抗逆力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一場心理“重感冒”而言,家庭環(huán)境就是孩子的心理免疫力。家校合作就是將家庭和學?!@兩個對學生最具影響力的社會結構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并且,知情同意書簽署的過程強化了學生將自己看作家校關系中重要一員的觀點,并強調了學生在家校關系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意義,除了見證監(jiān)護人“知情”之外,還要盡力爭取其“同意”。充分告知以“爭取患方配合,有利治療效果”為指導原則[3]。也就是說,充分告知的更大意義在于家校達成共識、充分配合、共同育人,形成最大化的教育合力,共同勸說孩子就醫(yī)、協(xié)商診療計劃、形成學生監(jiān)護、完成學業(yè)的方案,等等,使學生早日康復。
(三)轉變角度,使其成為教育契機
學生可能一開始對簽署知情同意書有抵觸情緒,家長也有各種不理解。但是,知情同意書簽署的過程中充滿了教育契機。例如,教師在溝通中的行為、言論、態(tài)度等可能成為教育的內容,簽署過程中可以呈現(xiàn)、梳理與化解親子關系中長期隱藏的矛盾,學生可在錯誤地對待心理危機的方式之中進行反思,尋求正確的解決之道,等等。因此,引導家長與學生積極看待心理危機與知情同意書的簽訂,將心理危機的產生和化解當作成長的過程來看待,充分把握教育契機,可將“壞事”轉變?yōu)楹檬隆?心理危機學生知情同意書的簽訂,是集合多方力量共同應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學生的早日康復、家校溝通、幫助規(guī)避學校風險具有現(xiàn)實意義。以下附上我校知情同意書模板作為參考,各??梢愿鶕?jù)自身情況予以修改或補充。
參考文獻
[1]臧書起.高校心理危機干預中的倫理困境論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5(2):62-64.
[2]趙靜波,季建林.心理咨詢和治療的知情同意原則及其影響因素[J].醫(yī)學與哲學,2007(4):45-47.
[3]張韶國,陳文鵬.維護患者知情同意權的幾點思考[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3(10):1091-1092.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龍山中學,中山,528471)
編輯/劉 芳 終校/劉永勝
附錄
××市××學校學生家長知情同意書
姓名: 性別: 年齡: 年級: 班級: 班主任: 情況說明: 年 月
首次診斷結果: 當時是否服藥: 藥物名稱及劑量:? ? ? 年 月
復診結果: 沒有服藥的原因是(家長或學生填寫):
目前是否服藥: 藥物名稱及劑量: 是否住院治療過:
家長姓名: 家長聯(lián)系方式:
學生須知:
1.學生在校期間,聽從老師和班主任管理,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樹立集體觀念,維護集體榮譽。若不服從管理(如擾亂紀律、毀壞公物、欺負同學、打架、抽煙等),經教育不改正者,學校將通知家長(監(jiān)護人),并給予處理。
2.學生嚴禁攜帶所有刀具、管制器械、易燃易爆物品等。
3.加強集體觀念和組織紀律性,學生有事需事先向老師請假;注意安全,不做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的事。如遇突發(fā)事件,人身安全為上;遇事先向老師反映,不自作主張。
4.尊敬師長,友愛同學,關心他人,相互謙讓,若遇問題或矛盾時,應理性解決;無法決斷的,及時向老師反映。
5.情緒波動和心情低落時請及時與班主任或學校心理輔導教師聯(lián)系。
家長須知:
1.家長(監(jiān)護人)要正確面對孩子的心理困擾,消除對心理疾患的錯誤看法,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并把您的信心傳遞給孩子。
2.敦促孩子生活作息時間規(guī)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及飲食營養(yǎng),避免過度勞累,增加運動,過健康生活。
3.家長(監(jiān)護人)及時履行監(jiān)護職責,每周和班主任老師聯(lián)絡,孩子如有思想波動,請及時告知班主任。
4.對學生的心理疾病,家長(監(jiān)護人)應有危機意識,要及時到心理門診就醫(yī),不得延誤。請家長及時聯(lián)系心理醫(yī)生、學校心理教師和班主任,協(xié)同學校做好孩子心理護理,避免病情加重或出現(xiàn)更嚴重后果。
5.家長(監(jiān)護人)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責任人,需要依據(jù)《中山市心理咨詢轉介指南》定期帶孩子去醫(yī)院進行問診,接受治療;督促孩子按時按量服藥,保證藥物入口吞咽。如果您的孩子住院出院后,請您陪同孩子定期到專業(yè)醫(yī)院復診。首次復診應該安排在出院兩周后,以后復診要遵從門診醫(yī)生要求。沒有遵醫(yī)囑定期復診或服藥的后果可能會導致學生在校內外發(fā)生危及自己或他人生命健康的情況,或者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6.心理咨詢與藥物治療對孩子的問題改變同等重要。在適合的條件下,請讓您的孩子堅持接受心理咨詢。心理輔導教師只對學生提供短期心理輔導,長期的心理咨詢需在專業(yè)機構進行。
7.心理輔導教師在遵守保密原則的同時,以下情況不需保密:當事人危及自己或他人、當事人要求透露資料、司法機關要求透露資料、心理輔導教師接受督導、當事人未滿十八歲、上級要求透露資料。校外咨詢機構需要學校提供相關輔導資料時,學校需要征求家長(監(jiān)護人)同意,并獲得學生的認可。
本知情同意書一式三份,年級、班主任、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分別存檔。學生、學生家長已經知曉上述情況,請在下面簽字。
學生、學生家長(監(jiān)護人)簽字:
家長(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電話:? ? ? ? ? ? ? ? ? ?家庭住址:
校方代表簽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