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純
〔摘要〕疫情期間,學生無法正常學習生活,亟須心理教師提供專業(yè)的心理支持?!叭蝿諏蚪虒W法”作為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解決了疫情期間心理輔導活動難以有效開展的問題。本文通過實例,詳述如何制作“心理成長任務包”,闡明了任務導向教學法可有效應用于疫情期間學生的心理輔導活動課。
〔關鍵詞〕心理成長任務包;云課堂;任務導向?qū)W習法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03-0034-03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生無法到校上課,在家中無法開展正常的學習與生活,亟須心理教師提供專業(yè)的心理支持。然而,線上教學完全無法達到線下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即時生成性,以及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感有所悟的教學效果。如果模仿一般學科講授心理知識,又不符合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因為無體驗、純灌輸心理知識的心理課,非但對提升學生的心理調(diào)適能力無太大作用,反而會造成學生對待自我心理問題“眼高手低”“知行不合一”的糟糕狀況[1]。 “任務導向教學法”作為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是將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轉(zhuǎn)變?yōu)橐越鉀Q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教學理念。將再現(xiàn)式教學轉(zhuǎn)變?yōu)樘骄渴綄W習,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對當前任務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jīng)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而這種為學生的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提供開放空間的教育模式恰恰契合了疫情期間心理輔導活動難以有效開展的問題[2]。 依托“任務導向教學法”,我提出了向?qū)W生發(fā)放實施“心理成長任務包”的心理輔導模式,開啟我校尚美“云課堂”。該課堂以任務為導向,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進行實踐來提升自己在疫情期間的心理水平。
一、搭建平臺,善用“心理成長任務包”心輔模式
(一)借“微”之力,開啟“云”課堂
在信息技術持續(xù)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的環(huán)境下,微課已經(jīng)成為課堂教學的???,成為改變師生角色、助推教學改革的工具。開展微課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微課具備新穎有趣的鮮明特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微課短小精悍,能夠有效提煉任務要點,指導學生開展心理輔導活動。第三,有助于促進教學資源的傳播和有效利用,讓學生在心理輔導課學習當中打破固定的時間空間限制,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3]。 借助微課平臺,我開設尚美“云課堂”線上教學,善用“心理成長任務包”,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心理輔導,開啟“心輔”新模式。
(二)事前溝通,做好“心”鋪墊
在發(fā)放第一次“心理成長任務包”之前,我提前告知學生,疫情期間學校將以什么樣的形式來上“心理輔導活動課”或者如何開展心理輔導,讓學生了解并認可這樣的模式。為此,我給學生寫了一封短信,內(nèi)容如下。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們開學啦!雖然是線上上課,但還是意味著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正式進入以學習為主的狀態(tài)了。為了能更好地幫助同學們適應線上的學校生活,同時又不給同學們添加課上負擔和用眼負擔,我們這個學期的心理課將采用發(fā)送“心理成長任務包”的形式。 每個“任務包”里都會配備一些給同學們觀看的資源,如小視頻、PPT、圖文等,總共加起來也不會超過15分鐘。此外,既然稱為“任務包”,那么每次心理教師都會給大家布置一個簡單的小任務。要求大家按時完成。
讓我們在有益有趣的任務實踐中,幫助自己在特殊學期中的心理健康成長。
你們的心理輔導員
(三)明確目標,構思“心”任務
首先,“心理成長任務包”的制作要切合現(xiàn)階段學生的實際需求,一定要注意時效性。比如,現(xiàn)階段,絕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度過了“疫情初期爆發(fā)階段”的心理恐慌。但是面對無法到校、整天憋在家中、長時間面對電腦上網(wǎng)課做作業(yè)的現(xiàn)實,很多學生難免會產(chǎn)生焦慮煩躁的情緒。故而現(xiàn)階段發(fā)放的“任務包”就不必過度關注學生的恐慌心理,而是解決當下的實際問題,即緩解學生焦慮煩躁的情緒,并且發(fā)布要及時。
其次,要有一定的理論實踐指導作為鋪墊。雖然形式是任務導向,但對于沒有心理學基本概念的學生而言,布置任務前的鋪墊一定要有。否則,學生不知道為什么要完成這個任務,就難以認真完成,自然也就達不到調(diào)適心理狀態(tài)的功效。
再次,以成果為導向來構思任務。也就是說,教師先要思考希望學生達成什么效果,然后構思為了達成這個效果,需要布置怎樣的任務。需要注意的是,任務書一定要設計得簡潔明了,而不能設置很多條條框框,否則會限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
最后,一定要讓學生提交任務成果,以督促他們真正地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疏導結合,巧制多樣“心理成長任務包”
(一)“別出心裁”的主題型任務包
第一期尚美心理課程的主題是“小小畫筆暖人心”。在第一期主題任務包中,我布置了防疫繪畫任務。我精心準備了指導繪畫的微課視頻并按時推送給各班級,學生通過學習,在家嘗試用畫筆描摹奮戰(zhàn)在抗疫前線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一張張繪圖生動有趣,天真活潑。小小畫筆,繪出暖心抗疫情。學生用自己稚嫩的視角表達對祖國的信心,謳歌戰(zhàn)斗在抗疫前線的中國人,講述齊心抗疫的英雄事跡和真情故事,用自己的童心稚趣,描繪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
第二期尚美心理課程的主題是“翰墨傳情,共克時艱”。我線上指導學生練習書法,并布置了寫字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寫字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況,調(diào)整心態(tài),用知識的力量抗擊疫情。學生用心書寫的一行行字跡包含著信心和斗志,他們希望用硬筆書法作品鼓舞士氣,增加信心,為這場疫情阻擊戰(zhàn)貢獻一分力量。
第三期尚美心理課程的主題是“小手牽大手,同心戰(zhàn)疫情”。在第三期主題任務包中,我設計了防疫手抄報制作任務,但對每個年級學生要求不一樣,低段學生以圖為主,并輔以文字,高段學生則要求圖文結合完成一份精美的手抄報。一個清晰明確的主題是開啟“心理成長任務包” 的關鍵,學生在豐富多彩的任務活動中感受到了中國人團結抗疫的力量,增強了齊心抗疫的信心,樹立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二)“妙趣橫生”的打卡型任務包
我希望通過布置打卡任務疏導學生因長期待在電腦前學習,或者過度刷手機而造成的心理疲勞、煩躁等情緒,帶領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體驗身心愉悅的感覺,并通過打卡養(yǎng)成習慣,從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疫情期間,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打卡任務包來幫助家長與孩子共度親子時光。在第一周“親子時光:以‘讀攻毒”的“尚美”心理輔導活動課中,我在打卡型任務包里布置如下任務。
同學們,我們本周的任務是制作一份你的專屬“以‘讀攻毒”周計劃表,要寫明具體書目、閱讀時間,每完成一次請在釘釘班級群中打卡,并寫上一句心得體會!如果你能拍照并上傳自己的閱讀照片或者制作一個自己閱讀的VLOG,會有大大的加分哦!
別開生面的心理輔導活動和妙趣橫生的心理成長任務包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獲得了樂趣,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 在之后的每周里,我分別推送了“親子時光:你教,我做美食”“親子時光:‘疫起運動”“親子時光:我是衛(wèi)生小達人”等“尚美”微課。我會根據(jù)不同的課程內(nèi)容,制定精心準備的心理成長任務包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助力學生心理成長。 一個簡潔、輕松、具有一定渲染力的打卡任務包能調(diào)動學生執(zhí)行任務的熱情,提醒并督促他們完成任務,豐富其在疫情期間的生活,幫助他們改善心理狀態(tài)。
(三)“錦上添花”的指導型任務包
“非常時期”是學校與家長在一起共同交流、共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好時機[1]。為了幫助更多的家長理解孩子,正確看待線上教育特殊時期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我利用釘釘直播,組織各班開展“親子巧溝通,家長心助力”線上家長會,通過心理微課視頻學習,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認識到親子沖突帶來的危害,幫助家長掌握解決親子沖突、改善親子關系的方法,提升溝通技巧,最終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在線上家長會中,家長們紛紛分享自己處理親子關系的成功經(jīng)驗及與孩子溝通的心得,相互學習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的親子沖突,了解如何正確進行家庭教育。家長們意識到在日常親子溝通時,應當讓孩子感受與人相處的美好,鼓勵孩子自我管理,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會后,班主任進行總結,回顧了此次線上家長會的重點,并對家長較為關心的學生心理問題作出更為詳細的指導,同時對積極配合學校工作的家長表示感謝。
在家長會結束后,我通過布置指導型任務包來深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要求每位學生給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寫一封信或一段話,可以是書信形式,也可以借助微信、QQ等,讓孩子與家長開啟“心”的交流。
特殊時期,別樣的形式,線上親子關系家長會,不僅是老師與家長的一場線上見面交流會,也是一節(jié)別開生面的心理課,給了學生一次暢所欲言的機會,也給家長吃了一顆“定心丸”,更是家校攜手降低疫情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的美好合作。
三、定向反饋,精準實施“心理成長任務包”
(一)巧用回放,助力特殊群體
疫情期間,我實行釘釘直播+尚美“云課堂”系列微課視頻推送雙線“心輔”教學模式。部分學生由于家庭情況特殊,經(jīng)常不能按時參加線上直播學習,因此,我結合學校校情和學生實際上課情況,利用家校通方式指導未能及時參與心理輔導直播教學的學生使用釘釘班級群中的回放直播功能,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了解“心理成長任務包”的內(nèi)容并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在補學結束后可以采用釘釘方式與我交流反饋,我通過點對點線上輔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二)因材施教,關注個體差異
由于學生在年齡、性格、認知方式和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存在差異,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學習特點,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心理輔導效益。微課短小精悍,聚焦知識點,能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突破任務包中的任務難點。學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根據(jù)自身需要自主學習,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我在心理輔導活動課結束后及時進行課后反思,根據(jù)學生的課后反饋和“心理成長任務包”反饋總結本節(jié)課的亮點與不足,通過梳理特殊時期中學生的心理,制作相應的補充型微課,有針對性地通過任務導向,制作“心理成長任務包”并對制作要點進行動態(tài)講解,根據(jù)不同學生的需求,制作形式多樣的微課,然后通過微信分享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或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心輔微課”進行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心理成長任務包”,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總體而言,任務導向型教學方式非常適合運用于學生心理輔導活動課中。因為一個個體的心理成長主要來自各類實踐體驗,而不是理論灌輸。在一定的闡述鋪墊之后,有目的、有指導地放手讓學生從適合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去進行自我探索與成長,能讓學生真正觸及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心理發(fā)展需求,從而促進個體真實的、獨特的心理成長[2]。
在復學后的學校心理輔導活動課中,我也開始采用這種任務導向的授課方式。由于給了學生主動探索和發(fā)展的權利,學生往往會非常認真地完成任務,課堂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xù)通過任務導向教學法來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讓學生動起來、開心起來、平衡起來,安然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參考文獻
[1]游旭群,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導手冊[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20.
[2]謬健東,孫綿濤,邊玉芳.疫情期間怎樣更好守護學生成長[N].中國教育報,2020-02-14.
[3]袁立新,曾令彬.生活事件、社會支持、應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5(1):33-36.
(作者單位:浙江省龍游縣塔石小學,衢州,324400)
編輯/劉 芳 終校/劉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