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演唱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技巧,同時還需要情感的融入。任何一方面有所欠缺,演唱的效果都會受到極大影響,也無法為受眾提供良好的體驗。尤其是演唱者自身的二次加工,能夠生動地展現(xiàn)音樂作品豐富的內(nèi)涵,使聲樂演唱更加動人。所以,演唱者自身情感的運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演唱的效果。有鑒于此,本文在深入研究聲樂演唱當中演唱者個性化情感表達具體作用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探討如何在聲樂演唱當中更好地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
【關鍵詞】情感表達;個性化;聲樂演唱;聲樂藝術;演唱者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1-141-03
【本文著錄格式】賈惠珺.個性化情感表達對聲樂演唱的影響[J].中國民族博覽,2021,01(01):141-143.
聲樂藝術是表達情感的方式,每一位演唱者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同時也是聲樂演唱之所以打動人心的根本原因。為了對音樂作品的意境進行更好的詮釋,演唱者不僅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技巧水平,同時還要學習大量的文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聲樂演唱當中正確地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進而展現(xiàn)音樂作品獨有的魅力。
一、聲樂藝術概述
音樂從本質上講也即聲音藝術,需要通過塑造音樂意像來傳達情感。音樂材料是具有一定組織性的聲音,如同文學的構成材料是經(jīng)過組織的語言一樣。任何音樂作品都是由不同的聲音構成的,同時也是作曲家精心構思的結果,所以這種聲音在自然界當中并不存在。音樂的聲音具有非自然性,是人為創(chuàng)作出來的具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聲音,無論是單聲部歌曲,還是由多個聲部構成的交響樂,都是創(chuàng)作者本身思維認知的體現(xiàn)。沒有規(guī)律任意涂抹的線條和色彩并無內(nèi)涵可言,也不能稱作繪畫,而堆砌的文字也不是文學,由此可見,沒有經(jīng)過組織的聲音,也不能稱之為音樂。音樂意像主要由具有一定含義的、經(jīng)過組織的音樂所構成,具體又包括和聲、節(jié)奏等多種音樂要素,以上所提到的因素都屬于音樂語言。如果沒有人為的創(chuàng)造,任何聲音都無法成為音樂。
具備約定性的語義可以稱為語言,其中的詞句都具有特定的含義。并且這種含義已經(jīng)獲得社會性的公認,也就是約定俗成;但音樂聲音不同于語言,它僅僅只是一種藝術,也只能用于藝術交往。任何構成音樂的聲音,并不具備任何明確的含義,因此具有鮮明的非語義性。
二、聲樂情感藝術
藝術的形式多種多樣,其中音樂最擅長于表達情感,最能打動人心,它以聲音為媒介,來表現(xiàn)和傳達情感,并且獲得審美體驗。相比于其他的藝術形式,音樂在情感表達上明顯占有優(yōu)勢,因為其采用的形式與材料與人類的情感極其相近,同時也最適宜于情感的傳達。或者興奮喜悅,或者悲傷纏綿,或者熱烈奔放……音樂可以通過更為直觀形像的方式抒發(fā)人內(nèi)心的情感。
我國音樂家于潤洋曾發(fā)表觀點稱,音響結構能夠正確傳達人們情感的原因在于兩者間存在相似之處,無論是音樂還是情感,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其速度、色調方面的變化都具有層次性和動力性。正因為如此,使得兩者可以相互溝通。以“喜悅”為例,是人歡樂時的情緒體現(xiàn)。這種情感的動力過程具有向上、跳躍的特征,給人的感覺較為明朗,運動的速度也比較快。而表現(xiàn)這種情感的音樂,其動態(tài)結構同樣具有跳躍性,比如民族歌曲《喜洋洋》,就是通過輕快的節(jié)奏和歡樂的音調,來描述和傳達人們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
三、聲樂演唱中的個性化情感
個性也可以稱作人格或者是性格,心理學家郝濱曾經(jīng)說過,個性是個體情緒、信念、感知等的總稱,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體對自身及環(huán)境的看法。它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人的成長以及生活經(jīng)歷而逐漸變化。換句話說,個性也即個體不同于他人的特殊之處,僅為個體所有,并且較為穩(wěn)定持久,是個體共性當中比較突出的一部分。
對聲樂演唱者而言,由于其生活環(huán)境不同,生活經(jīng)歷不同,所形成的個性特征也不同。在進行聲樂演唱時,演唱者的歌聲會透露其內(nèi)心的情緒,進而帶給聽眾完全不同的感受。有的歌者個性較為粗獷,演唱時音域跨度較大,帶給聽眾的沖擊力也比較強,而有些歌者的情感則較為細膩,讓聽眾感覺如春風拂面,而歌者在聲樂演唱當中所表現(xiàn)出的獨特情感,即演唱者獨有的個性化情感,同時也是聲樂演唱風格千變?nèi)f化的重要原因。
四、聲樂演唱中演唱者個性化情感表達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聲樂演唱質量
聲樂是人們表達自身情感的重要形式,它可以通過藝術化的聲音來表現(xiàn)音樂的旋律及節(jié)奏,與聽眾進行情感交流,進而達到陶冶情操、釋放內(nèi)心壓力的作用。個性化情感表達在聲樂演唱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個性化情感表達的效果直接決定了演唱的質量水平。要想唱好一支歌曲,在演唱前演唱者必須從不同角度對作品細節(jié)進行深入分析,具體包括旋律、風格以及情感內(nèi)涵等,同時,根據(jù)歌曲的情感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然后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歌曲之中,讓聽眾充分感受聲樂作品獨有的魅力。
(二)有助于增強受眾的審美體驗
通過欣賞聲樂演唱,受眾可以從中獲得審美體驗,而演唱者和受眾之間的互動需要以聲樂作品為載體,聲樂演唱可以將兩者的情感聯(lián)系起來,通過藝術化的方式給予雙方全新的體驗,進而實現(xiàn)情感層面的升華。所以,在聲樂演唱當中融入個性化情感,對增強情感體驗有著重要的作用。從演唱者的角度而言,自身體驗可以幫助演唱者加深對音樂作品的認知,同時在腦海中提前預知演唱的效果;從受眾的角度而言,音樂作品的情感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感受美和欣賞美,在審美的過程當中與作品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從而更加深刻地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
(三)有助于聲樂演唱內(nèi)容與形式的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聲樂藝術得以發(fā)展的動力所在,而創(chuàng)新需要深厚的情感作為支撐。社會進步使得人們的觀念開始出現(xiàn)轉變,對聲樂演唱的內(nèi)容與形式提出更多的需求,而通過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對聲樂演唱的新領域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聲樂演唱的內(nèi)容與形式,已經(jīng)成為促進聲樂藝術發(fā)展的重要方式。在演唱聲樂作品時,部分演唱者只注重技巧,而忽略了自身情感的融入,使得聲樂演唱越來越空洞,甚至完全失去魅力。對此,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演唱者,應善于將自身情感融入演唱之中,對作品呈現(xiàn)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賦予作品新的時代內(nèi)涵,促使聲樂藝術不斷進步。
(四)有助于演唱者深入體會作品情感
聲樂演唱主要包括技巧與情感兩個部分。技巧是成功進行演唱的基礎,而情感則是聲樂演唱的動力源泉。在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歌曲時,歌曲的情感基調就已經(jīng)注定,這是演唱者無法改變的。所以,認真理解歌曲內(nèi)涵,有助于演唱者準確地演繹聲樂作品,避免演唱時發(fā)生偏離作品情感內(nèi)涵的情況。個性化情感表達作為演唱者傳達自身情感最重要的方式,同樣需要以聲樂作品本身的情感作為依據(jù)。這也意味著,演唱者要想更加準確地表達個性化情感,首先必須理解音樂作品,把握其情感基調,然后再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由此可見,在聲樂演唱當中,個性化情感表達其實也是演唱者深入理解和表達作品情感的最佳方式。
(五)有助于演唱者更好地表現(xiàn)作品情感
受眾在欣賞音樂時,不僅是單純欣賞其優(yōu)美的旋律,更是為了體會其中包含的美好情感,進而體會其藝術魅力。要想達到這樣的目標,演唱者必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橋梁作用,將作品情感更好地傳遞給聽眾。演唱者只有在深入理解歌曲的基礎上,才能將自身情感與演唱進行融合,才能使演唱成為真正的藝術,帶給受眾酣暢淋漓的感受。如果演唱者情感表達不到位,聲樂演唱就會顯得枯燥乏味,根本沒有任何美感可言。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個性化情感表達也即演唱者充分運用自身掌握的技巧,在演唱歌曲的同時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進而將自身情感體驗與演唱融合為一體。唯有如此,演唱者才能夠通過情感帶活演唱,營造出濃郁的氛圍,全面深入地詮釋聲樂作品的內(nèi)涵。
五、聲樂演唱中如何正確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
(一)從技術層面著手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
在聲樂演唱中,技巧和情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lián),如果沒有情感的參與,演唱技巧只能在形式層面不斷地完善作品,卻無法獲得令人心動的效果;如果沒有技巧作為支撐,情感表達就無從談起。有鑒于此,演唱者在學習聲樂時必須注重基本技巧訓練,從發(fā)聲、共鳴等不同方面著手,提高自己的水平,掌握不同的技巧并熟練運用,進而嘗試將情感融入演唱之中,使聲樂表達的層次更為豐富。
(二)從歌曲內(nèi)涵著手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
在演唱歌曲時,演唱者還需要透徹地理解作品,了解創(chuàng)作者的經(jīng)歷,仔細體會其情感變化。以民族聲樂作品《昭君出塞》為例,在演唱作品之前,演唱者需要從不同的渠道搜集和整理相關的信息,深入理解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了解歷代文人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評價。只有在掌握大量資料的基礎上,演唱者才能形成對作品的獨特理解,進而感受作品包含的豐富情感,然后再通過個性化情感表達來演繹。
(三)從自身情感體驗著手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
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時,要想正確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還需要根據(jù)作品的基調,將自己的表達意愿融入其中,通過兩者之間的結合,進一步探索作品的情感價值。情感價值是聲樂創(chuàng)作的核心動力,同時也是進行演唱的根本依據(jù)。以《故鄉(xiāng)的小路》這首歌曲為例,在演唱時演唱者可以先仔細回憶自己對于故鄉(xiāng)的感受,進而理解在歌曲當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輕松快樂的情感,以及對母親深刻的思念,然后再通過演唱完美地進行演繹。
(四)從呼吸訓練著手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
在演唱歌曲時,演唱者還可以從呼吸著手,合理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對聲樂演唱者而言,正確的呼吸方法十分重要,同時也是決定演唱效果的關鍵因素。呼吸變化同時還能反映情感變化,所以演唱者平時要注意增強對呼吸的訓練,確保自身呼吸與歌曲內(nèi)容相匹配。在平時的生活中,當人們覺得興奮時,就會情不自禁地發(fā)出笑聲,呼吸也會更加通暢,音調則會顯得格外明亮;當情緒低落時,呼吸也會受到阻礙,出現(xiàn)“憋氣”的情況;當感到驚訝之時,呼吸還會出現(xiàn)短促的停頓;而悲傷時呼吸則會變得哽咽,演唱聲樂作品時同樣也是如此。人在呼吸時,情感意識也會發(fā)生變化,歌唱的欲望會變得更強烈,從而為個性化情感表達創(chuàng)造條件。演唱者要學會觀察類似的現(xiàn)象,對自己的呼吸進行調整,確保通過演唱能夠生動演繹不同的情感?!奥暻椴⒚毕騺硎潜姸嘌莩吲ψ非蟮睦硐刖辰?,但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必須經(jīng)過長時間艱苦的訓練,才能掌握正確的呼吸技巧,進而適應人類情感出現(xiàn)劇烈變化時的呼吸狀態(tài)。呼吸方式與人類情感變化越是契合,越能展現(xiàn)自身的情感。演唱者通過演唱歌曲來表現(xiàn)強烈的情感,從而讓聽眾在欣賞歌曲的同時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確保情感表達更加有效。
(五)從自身體驗著手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
許多演唱者不僅自身功底十分扎實,而且擁有極高的音樂知識素養(yǎng)。但如果不注重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或者是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藝術知識,所演唱的歌曲也難以打動人心。很多演唱者自身缺乏足夠的生活體驗,難以把握不同角色的情感。而文字和其他藝術則可以為演唱者創(chuàng)造機會,讓演唱者在閱讀文學作品或者觀看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加深自己對生活的感受,理解不同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這種方式可以充實演唱者的內(nèi)心世界,加深其對生活的體驗,然后以此為基礎進行想象,幫助演唱者更好地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比如在演唱《我愛你,中國》這首歌曲時,演唱者可以將自己當成是在海外漂泊的游子,急切地想回到祖母親的懷抱,要抒發(fā)出內(nèi)心強烈的情感,才能真正打動聽眾。如果演唱者未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就無法透徹地理解歌曲所包含的情感,也無法產(chǎn)生想要回歸祖國的強烈渴望。只有在進行想象的基礎上,演唱者才能更加有效地表達自身情感,才能形成獨特的演唱風格。
(六)從音色調整著手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
在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時,音色變化也十分重要,在演唱歌曲時,演唱者可結合歌曲的特征和演唱需求,自主調整音色,使演唱出的歌曲體現(xiàn)出鮮明的個性化色彩。比如音樂作品《黃河怨》,在演唱時,演唱者可以將自己當作歌曲所描繪的“村婦”。由于日寇的侵略和踐踏,流亡的村婦抱著自己的孩子,肝腸寸斷地哭訴著,她想以投河自盡的方式,來洗刷日寇對自己的侮辱。演唱時演唱者可采用多種方式,比如哭訴、嘶喊等,來表達情感,因為音色變化也能夠生動展現(xiàn)人內(nèi)心的情緒。通過人們平時的生活可知,人感到快樂時音色通常顯得明亮,憤怒時聲音則會顯得高昂,悲傷時則會顯得嘶啞……,人的音色不同,傳達的情感也隨之變化,這也是人們喜愛唱歌的重要原因。演唱者必須熟悉不同情感對音色的影響,在演唱時通過想像讓自己快速融入角色和場景,同時以最契合的音色演唱歌曲,才能通過演唱展現(xiàn)自身的風格,將自己的情感更好地傳達給受眾,從而獲得更為理想的演唱效果。
六、結語
根據(jù)心理學理論,個性也即個體獨特、穩(wěn)定并且持久的心理特征,在平時生活中會不自覺地流露。聲樂演唱同樣也會受到演唱者個性的影響。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時,通過運用不同的技巧和個性化情感表達,能夠完成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從而賦予聲樂作品鮮明的個性特色,將自己的審美體驗傳達給聽眾。所以,演唱者唯有懂得在演唱中如何正確運用個性化情感表達,才能通過演唱更好地展現(xiàn)歌曲內(nèi)涵,形成個性鮮明的演唱風格,成為真正的聲樂藝術家。
參考文獻:
[1]陳瑩媛.論聲樂表演中的個性化情感表達[J].黃河之聲,2020,(3):14.
[2]梁婷,黃志勇.論聲樂演唱中的個性化情感處理[J].明日風尚,2019(2):65-65.
[3]鄭樹.淺談聲樂表演中個性化情感表達的重要性[J].藝術評鑒,2019(1):40-41.
[4]李梓瑄.談聲樂表演中個性化情感表達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8,No.439(13):132.
[5]安慶武.芻議聲樂表演中個性化的情感表達[J].北方音樂,2018,38(1):57.
作者簡介:賈惠珺(1996-),女,漢族,山西省臨汾市人,碩士,吉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