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虹 王天東
胃潰瘍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之一,好發(fā)于胃竇、賁門等位置,主要表現為胃部灼燒痛、惡心等,如不治療可引發(fā)胃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直接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1-2]。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潰瘍發(fā)生的主要原因,臨床上針對胃潰瘍治療的藥物很多且近期效果較好[3]。但胃潰瘍是復發(fā)率較高的一種疾病,盡管導致這一現象發(fā)生的機制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但普遍認為與胃酸分泌紊亂、胃黏膜修復較差及胃腸激素異常表達有關[4-5]。因此,關注胃潰瘍患者胃酸分泌、胃黏膜修復狀況及胃腸激素的表達是治療和防止胃潰瘍發(fā)生或復發(fā)的重點。泮托拉唑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胃潰瘍的藥物,盡管其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但泮托拉唑對患者胃黏膜的修復作用及胃腸激素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旨在研究本院胃潰瘍患者使用泮托拉唑治療后的胃黏膜修復作用及胃腸激素的變化,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0月-2020年12月淄博市張店區(qū)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胃潰瘍患者。納入標準:(1)經胃鏡檢查確診且符合文獻[6]《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guī)范》有關胃潰瘍的診斷標準;(2)Hp試驗呈陽性;(3)溝通交流順暢。排除標準:(1)合并癌變或其他潰瘍性疾?。唬?)合并胃出血、穿孔;(3)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4)近3個月使用相關藥物治療;(5)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或有禁忌證。按照就診的先后順序分為兩組,2017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患者為對照組,2019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6~47歲,平均(35.48±2.03)歲;病程1~5年,平均(2.74±1.08)年;潰瘍直徑4~20 mm,平均(12.70±1.12)mm。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5~49歲,平均(35.92±2.47)歲;病程1~6年,平均(2.93±1.24)年;潰瘍直徑4~21 mm,平均(13.06±1.28)m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對照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奧美拉唑治療,阿莫西林膠囊(生產廠家:悅康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0396,規(guī)格:0.25 g)0.5 g/次,3次 /d;克拉霉素膠囊(生產廠家:湖南方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20103591,規(guī)格:0.125 g)250 mg/次,2 次 /d;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生產廠家:悅康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6577,規(guī)格:20 mg)20 mg/次,1次/d。觀察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泮托拉唑治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用法用量同對照組,泮托拉唑腸溶膠囊(生產廠家: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20064069,規(guī)格:40 mg)40 mg/次,1 次 /d。兩組均連續(xù)用藥4周。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檢查潰瘍病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黏膜水腫消退;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胃鏡檢查潰瘍病灶縮小超過50%,黏膜水腫明顯改善;無效:潰瘍面積縮小小于50%,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甚至惡化??傆行?顯效+有效。(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胃腸激素水平,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取上清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患者的胃動素(MTL)、胃泌素(GAS)及膽囊收縮素(CCK)。(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胃黏膜修復指標水平,包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環(huán)氧合酶-2(COX-2)。對潰瘍邊緣黏膜組織進行活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測定。
本組研究采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當P<0.05時認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GAS、MTL及CCK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GAS、MTL及CCK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胃腸激素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胃腸激素水平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0) 164.27±18.16 130.24±13.10* 280.96±23.42 210.62±22.47* 15.92±2.07 13.84±1.93*觀察組(n=50) 165.09±17.24 104.97±12.08*# 281.14±21.27 174.83±20.46*# 16.11±1.89 11.25±1.03*#組別 GAS(μmol/L)MTL(pg/ml)CCK(pg/ml)
治療前,兩組VEGF、EGF、COX-2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EGF、EGF、COX-2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EGF、EGF、COX-2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EGF、EGF、COX-2水平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0) 95.24±2.53 104.82±19.35* 224.06±22.43 257.30±21.28* 19.26±5.94 23.15±11.03*觀察組(n=50) 96.18±1.72 123.43±18.24*# 223.85±24.17 292.36±20.95*# 19.53±6.48 36.18±12.47*#組別 VEGF(ng/L)EGF(ng/L)COX-2(U/L)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的6.00%,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有研究顯示,胃潰瘍的發(fā)病原因主要與胃酸異常分泌、胃動力不足及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7-9]。針對胃潰瘍的治療原則是在對癥治療的同時將致病原因根除,促進潰瘍面的愈合,盡可能防止病情反復。因為潰瘍一旦反復,不僅臨床治療的不良反應會顯著提升,而且一旦并發(fā)胃出血、胃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10-11]。因此,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尤為重要。臨床上針對胃潰瘍的治療藥物品種繁多,如何選擇合理安全的藥物尤為重要。
有研究發(fā)現,幽門螺桿菌清除不徹底、胃酸分泌異常是導致胃潰瘍反復的主要原因之一[12-15]。奧美拉唑是臨床上常用的一代質子泵抑制劑,屬弱堿性物質,在口服奧美拉唑后,其可以特異性的分布于胃黏膜壁的分泌小管中,減少胃酸的分泌。雖然奧美拉唑能有效緩解病情,但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突出,且治療時間相對較長。泮托拉唑是第三代質子泵抑制劑,它不僅可以直接抑制胃酸的分泌,而且也可以通過抑制H+和K+ATP酶的活性來間接抑制胃酸的分泌,而且泮托拉唑作用持久、快速,可增強抗菌環(huán)境[16-17]。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也有研究證實,GAS、MTL和CCK作為胃腸激素的代表性指標,在胃潰瘍患者中過度升高,從而導致胃酸分泌過量,進而導致胃黏膜進一步損害[18-19]。VEGF和EGF可以刺激胃黏膜上皮細胞、表皮細胞的生長,進而促進胃黏膜的修復作用,COX-2可有效促進損傷血管的重構[20]。治療前,兩組GAS、MTL及CCK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GAS、MTL及CCK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VEGF、EGF、COX-2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EGF、EGF、COX-2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說明泮托拉唑更能有效促進潰瘍面的愈合,促進胃黏膜的修復。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泮托拉唑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泮托拉唑聯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療胃潰瘍可以有效提高臨床總有效率,促進潰瘍面愈合,有利于胃黏膜的進一步修復,安全可靠,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