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閩景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shù)、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并提出要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改革對教師、學生、學校和社會用人評價,教育評價改革掀開了新的篇章。通過學習文件,我認為,教師評價能力的提升是教育評價改革的關鍵。這個能力包含四方面的內容:
要有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才會產生正確的評價導向,育分還是育人,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如果是育人,那么教師對一個行為習慣不好、一個字也不認識的新生會主動關心,通過教育教學讓這個孩子不斷完善,不斷進步。如果是育分,那這個老師一定會對這個孩子充滿了抱怨,甚至歧視,會要求家長給這個孩子去課外補習。社會上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普遍焦慮,絕對不是因為擔心孩子考不上北大清華,而是擔心孩子每天在學校里因為學習落后,被老師批評,被同學歧視。
要理解評價是為了教育增值。評價是有兩面性的,好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不好的評價則會導致孩子無心學習,甚至產生嚴重的問題。日常的考試測驗作為評價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功效是讓孩子們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尋找到學習的動力。說到底,平時的考試分數(shù),是教育的一個杠桿,就是要想方設法撬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孩子考試考了59分,可以找這個孩子說:老師可以給你60分,但是下次考試要還我2分,好不好。直接給59分,不找孩子談話,就是失去了讓教育增值的機會。
要知道教育評價是科學,更是藝術。不同孩子差異極大,有些孩子需要樹立自信心,有些孩子需要樹立敬畏心,有些孩子需要培育堅韌的意志,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各不相同的評價導向?!奥勊剐兄T”記載了孔子因材施教的一個例子。子路和冉有同樣問“聞斯行諸”,孔子卻作了不同的回答。由于子路性勇敢前,做事有時不免輕率,所以孔子要他在聽到一件該做的事時最好向父兄請教后才去做。而冉有由于個性謙退,遇事往往畏縮,因此孔子要他在聽到一件該做的事后立刻去做。孔子這樣以一進一退來適性教育弟子,便能使他們避免過與不及的毛病??鬃舆@個因材施教的故事,一方面體現(xiàn)了孔子對于不同學生評價的深刻性,另一方面更體現(xiàn)了孔子評價能力和教育能力的藝術性。
要掌握一定的教育評價方法。不是考試才是評價,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都有相當?shù)脑u價效應。我曾經看到過一個老師有101個表揚學生的辦法,比如給學生一個微笑,或者給學生一個點贊,都是對學生十分有效的鼓勵,這也是屬于評價范疇的。特別是對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評價,很多不是能用分數(shù)來體現(xiàn)了。評價有定量評價,定性評價,還有半定量半定性的評價。寫學生評語就是典型的定性評價,好的評語不僅僅是對于學生學習情況的鑒定,更是能為學生后續(xù)的發(fā)展提供腳手架和指引。
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每天都在發(fā)生,其作用遠遠大于其他各種評價,在社會評價沒有完全轉變的當下,教師對于教育方向的準確把握,對于評價方法的正確應用,是可以大大減緩學生和家長對于教育的焦慮感的。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要認真研究和提高教師教育評價能力,為教育評價改革先走出關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