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鳳
壩上草原康巴諾爾,蒙語意即美麗的湖泊,康??h名取其諧音而成。這里夏季無暑,秋風拂過,山洼變成淺藕荷色,不久便進入深沉漫長的冬季。對于“懼怕冬天”的張杰來說,是孩子們的歡笑溫暖了他的生命,他的心寧靜而平和,就像夏日草原那泛著清香的草甸子,歡樂地生長,斑斕的小野花自在地開放……他經(jīng)常對學生說,我們這里不富裕,窮人的孩子就要吃得住苦,我就是“苦”著長大的,學習刻苦、工作辛苦,但苦著苦著就甜了。一個“苦”字,萬語千言,人生在世,冰霜苦旅,站在泥灘上也要努力活得豐盛??嘀凶鳂罚Ρ阕∵M了心里。
沒關系,一生碰的壁一定不會只有這一個
1968年張杰出生于一個教師之家,他的父親是那個年代少有的師范生。母親、姐姐、哥哥都曾做過教師。張杰出生時患有先天小兒脊柱裂,七歲還不能走路,父母便在家里教他讀書寫字。八歲會走才得以進入學校接受系統(tǒng)教育,但由于下肢血液循環(huán)不暢,一到冬季他的雙腳就會患上嚴重凍瘡,腳下全是膿和血水,而草原冬季漫長,每年張杰有六個月要靠在家里自學。他聰明好學,三年級時已經(jīng)將小學課程全部自學完成。
心懷教育夢想的父親是張杰心中的榜樣,他看著父親為創(chuàng)辦學校四處奔波,挨家挨戶向人講讀書的重要性,動員學生上學……1980年,44歲的父親在學校建成后,因長期超負荷工作積勞成疾,突發(fā)心肌梗死去世。那是張杰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堅強的母親對他說:“你父親最不放心的就是你,未來的生活要靠知識打底子,你身體條件不好,就要更加努力?!奔胰说膼凼亲顐ゴ蟮牧α?,他從此更加奮發(fā)學習。
1986年張杰高中畢業(yè)參加高考,但當時多數(shù)高校不招殘疾人。張杰黯然回了家,母親有些憂愁,反倒是他略帶自嘲地安慰母親:“沒關系,我這一生碰的壁一定不會只有這一個,命中注定的苦,我收了便是?!?/p>
老師不走,老師陪你們玩耍
天無絕人之路。不久,張紀鎮(zhèn)要招聘四名代課教師,張杰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了。李二珠小學由于偏遠貧窮,一直留不住教師,張杰二話沒說便去了那兒。
一進學校,張杰愣住了:低矮的泥土房搖搖欲墜,破碎的窗玻璃上掛著蜘蛛網(wǎng),教室里桌凳高矮不齊,有的還是土壘的臺子。一群正處在換牙期的孩子咧著嘴巴,臟得像一個個小泥猴。他們的目光黏著張杰,寸步不離地打量著這個新來的老師,目光里有好奇、有羞怯、有盼望、有尊重,張杰的心被淹沒了,孩子們如青草般旺盛的生命力與渴求欲打動了他。此時一個孩子怯怯地問:“老師,您會走嗎?”“老師不走,老師陪你們玩耍?!彼紫聛?,給了孩子一個大大的微笑。
由于缺乏師資,這里實行的是復式教學。幾個年級的學生坐在同一間教室,張杰經(jīng)常是上完一年級的課,上三年級,再上五年級;上完語文,再上數(shù)學,甚至體育、音樂都是張杰一手完成,他必須全能!而晚上他還要為村民上掃盲文化課和科學種田講座。
草原冬季酷寒,晚上晾在臉盆架上的毛巾,早上被凍成冰坨子,和架子黏在一起。惡劣的學習環(huán)境令孩子們手腳生了凍瘡,上課時凍得直哭。為了孩子,從沒提過條件的張杰找村委會協(xié)商改善辦學條件。村里窮拿不出錢,張杰只好去上級相關部門爭取資金。他來回奔波,村里、鎮(zhèn)上、縣城,漫長的路途,他一瘸一拐、一步一步地丈量,面對別人異樣的目光,倔強、要強,從不求人的張杰第一次嘗到了低聲下氣的滋味,但為了孩子們,他沒有退縮。
經(jīng)過半年不懈努力,6間符合當時“普初”要求的標準化學校建成了。可細節(jié)處,處處要用錢,張杰不想再給別人添麻煩,便手工制作教具、桌凳,并將自己身上僅有的600元積蓄拿了出來。
有一次,張杰去鎮(zhèn)上開會,返回時已是晚上,他一個人行走在大灘里,心里牽掛著學生第二天的期末考試。走著走著,天下起了白毛風雪,風呼嘯著刮割在臉上。天地間白茫茫一片,亮得人睜不開眼,也辨不清方向,他一瘸一拐、一步一陷地走著。越走心里越?jīng)]底兒,他迷路了!絕望中,遠處的一抹亮光給了他希望,他循著光亮爬過去。聽說是李二珠村的老師,那戶人家萬分熱情:“早知道您。李二珠村有您,是鄉(xiāng)親們的福氣吶?!闭l說付出沒有收獲?正是張杰的一心為教、無私奉獻,在鄉(xiāng)親們心中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并在關鍵時刻救了他。
張杰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他閱讀了大量的教育學、心理學相關書籍,并參加函授學習。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他苦心鉆研,摸索出一套獨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不是負擔,而是美的享受。他善于挖掘教材,從不照本宣科,總是將課堂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有抄襲、代寫作業(yè)現(xiàn)象發(fā)生,他會巧妙地在班會上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點醒他們……在張杰的不斷努力下,學校由原來全鎮(zhèn)墊底的學校成長為全鎮(zhèn)數(shù)得著的優(yōu)質學校。1995年秋,因教師緊缺,張杰被調到鎮(zhèn)中心小學任教。
讀大學我保證不了,但讀書可以讓孩子明事理
由于是國家級貧困縣,留守、母親走失、重男輕女……很多貧窮下出現(xiàn)的問題都能在這里找到典型。作為平凡教師,張杰深知自身能力有限,他善于“借力”,肯放下架子為孩子們尋找出路。
小竺的媽媽是從偏遠山區(qū)“領”回來的,媽媽生下她和妹妹后,便“跑”了。張杰去做家訪,為她們聯(lián)系希望工程,并一直關注著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如今兩個孩子都是大學生了。
學生小敏的母親罹患肺癌,哥哥已上大學,家里困難,又覺得女孩讀書無用,便讓小敏退學了,張杰去做工作。父親說:“家里沒錢供,你說咋弄?她也不一定考得上大學?!睆埥苷f:“讀書的費用我出。讀大學我不能保證,但最起碼讀書可以讓孩子明事理、提升眼界和格局,你愿意孩子不讀書早早嫁人,成為一個誰家糧食曬在門前,就和人家掰扯不清的人嗎?經(jīng)濟困難只是暫時的,挺過去,給孩子一個未來。”小敏復學后,張杰一直勉力相助,后來一家捐資助學的企業(yè)接下了張杰手中的接力棒,將小敏培養(yǎng)成了醫(yī)學研究生。小敏深有感觸地說:“張老師,如果不是您,我可能像很多農(nóng)村女孩一樣,早早嫁人生子,一輩子圍著灶臺轉了。”
張杰是學生及家長心中的“主心骨”,填報志愿會找他做參謀;危難時刻,想到的也是他。一個下雨天,學生小飛路過一家石料廠,不小心被一根老化的電線電暈了。孩子們來找他,張杰跑過去,脫下PU外套裹在手上,一把將孩子拉開。他一邊施救一邊讓人打120,孩子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他的鎮(zhèn)定讓大家心服口服。鄉(xiāng)親們說,身邊有張老師,心里都是踏實的。這也讓張杰意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此后經(jīng)常給孩子們科普安全知識。
大家不要為難,孩子我來帶
2010年,張杰被調到剛組建的鎮(zhèn)中心幼兒園任教導主任。他多次帶領年輕教師,到市縣幼兒園觀摩學習,聽取建議,制訂辦園計劃,并下沉到一線教學中去。
2013年新生入園時,兩位老人帶著孫女前來報名,老大爺駝著背,老婆婆目光呆癡,身上散發(fā)著難聞的氣味。周邊的家長說,小女孩的父親酗酒貪玩,母親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女孩的哥哥退學后在草原上放羊。張杰和園長商量免除了女孩的費用。分班時,大家看著臟兮兮的小姑娘直搖頭?!按蠹也灰獮殡y,孩子我來帶?!睆埥苤鲃诱埨t,給孩子買來衣服、鞋帽,還特意買了對蝴蝶結,保育員給孩子洗了澡、梳了辮。張杰喂她吃飯,在身邊放張小床讓她午睡。張杰去上課,小姑娘就跟著。孩子自理能力差,經(jīng)常拉在褲子上,張杰又給她買了換洗衣物。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耐心引導,小姑娘能融入小朋友中了。老師們被張杰感動了,爭搶著來照顧孩子。剛開始,小女孩不適應幼兒班的生活,經(jīng)??拗覐埐?,張杰便假裝生氣,有意“疏遠”她,讓她回歸集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女孩進步很快。如今,她已經(jīng)是五年級的優(yōu)秀學生了。
一生熱烈,年華不負。對于歷盡千帆才得到教學機會的張杰來說,教育是他的命根。他癡迷教育,樂在其中。“我特別佩服我老公,雖然有時候他忙起來就顧不上家里,但誰讓孩子們需要他呢?”張杰的妻子含笑嗔怪,這個快言快語的草原女子語氣里帶著幾分自豪,這溫柔與自信的底氣,一定是被愛和被生活善待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