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俏蕾
在青少年的寒假生活中,如何讓他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平衡青少年的網絡使用與課業(yè)生活、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為擺在家長面前的“寒假作業(yè)”。隨著短視頻應用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流行,如何防范孩子沉迷短視頻,成為家長們“寒假作業(yè)”中的一道難題。攻克這道難題,需要家長們正確認識短視頻對青少年的影響,全面了解短視頻平臺“青少年模式”的使用現狀。
短視頻是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洪水猛獸嗎?當下的青少年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原住民,他們與數字媒介相伴而生,短視頻與其他網絡內容一起,構成青少年成長的數字環(huán)境。一方面,短視頻因其時長短的特點,填補了碎片時間,近幾年迅速發(fā)展成為深受青少年喜愛的網絡服務內容,滿足了青少年娛樂、社交、減壓、學習、探索等方面的需求。家長們應該認識到短視頻可以為青少年帶來積極的影響。短視頻數量巨大、類別豐富,其中有不少優(yōu)質資源,可以拓寬孩子們的視野。特別是在受疫情影響的網課大背景下,更是有不少青少年通過短視頻進行學習。因此,有些家長視短視頻為洪水猛獸,認為孩子萬萬不可觸碰的想法,其實并不可取。另一方面,短視頻內容確實良莠不齊,家長們還需警惕短視頻的碎片化、扁平化、過度簡化和追求刺激等傾向與局限。而其短而強烈的刺激結合算法推薦帶來的黏性效應可能造成沉迷的風險——這也是家長們最為擔心的問題。
考慮到青少年群體處在身心發(fā)展的特殊階段,判斷力、自制力等仍需不斷完善加強。國內的網絡短視頻平臺目前已全面推廣上線“青少年模式”,其對青少年的使用時段、在線時長、觀看內容、服務功能等進行了限定,為避免青少年沉迷短視頻提供了一道技術屏障。但是,家長需要有清醒的認識,目前的短視頻“青少年模式”還遠不能讓家長高枕無憂。
內置于短視頻應用的“青少年模式”在用戶每日首次啟動應用時進行彈窗提示,當日啟用后再打開使用有的就不再彈出提示;目前現有的“青少年模式”都需要主動選擇進入,如果不點擊進入,就會繼續(xù)現有的模式;有的青少年模式可以通過卸載再安裝的方式繞過;有的短視頻應用,在青少年模式下達到限定時長后,重新輸入密碼就能繼續(xù)使用,有的甚至連密碼也不需要,點擊彈窗提醒就可以繼續(xù);各種短視頻應用之間并不關聯,各個應用的青少年模式只在相應的平臺內部設限,青少年若是在多個應用之間切換,累積觀看的時長也可能很“恐怖”……因此,現有的青少年模式顯然并非銅墻鐵壁,面對青少年的短視頻使用絕不能夠單純地依靠技術層面的圍堵,而是需要家長的引導、管控和陪伴,從而真正發(fā)揮短視頻對青少年的積極影響,規(guī)避沉迷風險。
數字時代,家長也要提升自身的網絡素養(yǎng),充分了解網絡短視頻的內容、形態(tài)、機制,在此基礎上對青少年的短視頻使用進行積極的引導。有的家長對網絡短視頻缺乏必要的了解,簡單粗暴地禁止孩子使用,反倒可能帶來逆反效應。有的家長自己常常刷短視頻而不反思,本身就無法給孩子做出一個正向的榜樣??梢姡簧偌议L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也有待提升。如果家長對網絡短視頻有一定了解,對孩子使用短視頻的原因和習慣進行過思考,親子之間便能夠形成更好的對話前提和基礎。家長可以結合自己的感受和經驗與青少年一起探討短視頻使用的時段、場合、時長;引導青少年比較和甄別內容的優(yōu)劣,告知孩子看到不良信息要告訴父母并向系統舉報;跟孩子一起了解并解釋隱私協議的內容和青少年模式的設置。只有真正全方位地提升孩子的媒介素養(yǎng),才能在他們內心筑起一道堅實的屏障,形成青少年防沉迷的內在防護機制。從而,讓他們能夠理解并運用青少年模式,而不是誤解和繞過;并且能夠理解算法推薦的邏輯,思考自己的觀看習慣和偏好,經常進行反思,并嘗試對自己的觀看內容進行“調?!?。
假期,青少年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家長需要對孩子的短視頻使用進行必要的管控。家長應該跟孩子一起協商制定包括短視頻使用在內的數字媒介內容使用規(guī)則,包括使用的類型、內容、時長,如何平衡課業(yè)學習、娛樂社交、體育運動等日常安排,甚至如何將短視頻觀看或制作與寒假作業(yè)、親子互動、人際交往、鍛煉運動等結合起來。青少年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也有自我表達和即時社交的需求,但是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和分辨能力還較弱,仍需要家長的規(guī)則和約束。家長應當配合老師和學校培養(yǎng)青少年的時間管理觀念,養(yǎng)成健康的作息和體育鍛煉習慣,合理地使用短視頻等網絡應用。在家庭環(huán)境中,家長和青少年應該認真面對這些規(guī)則,將其落到實處,并注意適時進行調整和完善。家長也應身體力行地遵守這些規(guī)則,為青少年做好榜樣。有效的家庭管控約束機制,不僅可以為青少年筑起家庭防護的堡壘,也可以成為青少年防沉迷的家庭預警與干預系統。
作為青少年的監(jiān)護人,家長需要克服各種困難,盡可能多地給予青少年陪伴。有的家長對孩子的陪伴不夠,長期讓手機、電腦等數字設備成為孩子的玩伴,等到發(fā)現孩子沉迷則為時已晚,這是極其缺乏責任心的表現。青少年需要家長積極、有效、多元的陪伴。在短視頻使用方面,家長可以通過親子共用,進行交流分享,增進彼此的理解,更好地進行引導和干預。
盡管家長在預防和干預青少年沉迷網絡短視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也需要多方協同才能更好地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目前的青少年模式效果仍較為有限,要避免青少年模式淪為擺設,還需要短視頻相關行業(y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青少年模式的設置上不僅僅是做減法,還要做加法——不斷優(yōu)化創(chuàng)新應用,打造青少年專屬的優(yōu)秀內容池,開發(fā)更多適合青少年特點的設置,開辟親子共用的內容與空間,吸引青少年樂于接受并擁抱青少年模式,使“青少年模式”成為青少年向往、家長放心的樂園。
疫情防控下的寒假生活,家長與其視短視頻為洪水猛獸,倒不如教會孩子積極合理地使用短視頻。多些陪伴,與青少年一起提升媒介素養(yǎng),制定家庭數字媒介使用規(guī)則,善用“青少年模式”,構建起內心、家庭、技術三重防護,讓青少年度過一個快樂健康且豐富多彩的寒假。
(作者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智媒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智能手機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影響及其協同共治機制研究”【20BXW12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