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鏟煤者》是一篇典型的元小說,夾敘夾議、打破線性敘事的傳統(tǒng)、故事內(nèi)容的碎片化、虛構(gòu)性被放大等元小說的特征在這篇小說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作者Keith Fort是美國的后現(xiàn)代主義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以短篇小說為主,同時還發(fā)表了不少文學評論和評論寫作文章?!剁P煤者》是福特眾多具有后現(xiàn)代小說實驗特點的作品中最為知名的一篇。本文介紹了《鏟煤者》的作者基思·福特和主要內(nèi)容,并探討了《鏟煤者》中的元小說特征。
關(guān)鍵詞:鏟煤者;基思·福特;元小說
作者簡介:駱思達(1995.12-),女,漢族,北京人,南京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2--02
1、《鏟煤者》的作者基思·福特
基思·福特生于1933年,逝世于2004年。這位生活年代離我們并不久遠的作家,在國內(nèi)研究他的作品的學者非常少,并不為大眾所熟知。在文學領(lǐng)域,他的成就頗高,不僅在1964年獲得明尼蘇達州大學的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同時獲得富布萊特獎學金到法國的蒙彼利埃大學進修。他的人生經(jīng)驗也非常豐富,不僅當過18個月的空軍,還在新聞行業(yè)當過記者,這為他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思考問題的批判能力提供了豐富的經(jīng)驗。
基思·福特是一位思維活躍且敏銳的作家,其后現(xiàn)代小說家的特征在作品中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活躍在對文學作品的批評和評論圈中,見解獨到。就如同其他的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家一樣,福特重視形式上的革新,認為形式是工具、是表達想法和批判的武器。其元小說的敘述特征,對敘述話語本身的再敘述的表達、削減作者對故事可靠性的權(quán)威、凸顯故事內(nèi)容的虛構(gòu)性和多種可能性,在《鏟煤者》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2、《鏟煤者》的主要內(nèi)容
基思·福特的代表作《鏟煤者》是一篇討論小說創(chuàng)作的小說,是一篇典型的元小說。該小說以鏟煤者和鏟煤這件事情為題材,“試圖”寫出四個不同的故事,而就在讀者剛沉浸于閱讀每一個故事沒多久的時候,作者便會被自己的思路打斷,會順勢寫下在寫到那里時想到的作家、理論進行引用。
第一個故事講述的是:在一個雪天,“我”透過窗戶看到外面的街道時的所思所想:這個街道由曾經(jīng)的輝煌衰敗到如今落魄的樣子,此時一個鏟煤的黑人男子在呼嘯寒冷的北風中,往地下室鏟煤。作者對街道、房屋、大樓、煤塊被鏟起、掉落的過程進行了白描。但寫到這里作者立即停筆,他認為文字是具有整體性的,哪怕故事中完全沒有帶感性色彩的詞,筆下所描寫的世界也是作者通過加工而表達出來的。他認為以小說形式進行對現(xiàn)實場景的描寫超出了文字本身的能力范圍。
在第二個故事中,場景依然是冬季,六歲的阿米莉亞在家覺得煩悶無趣,央求母親帶她出去,可是身為全職太太的母親依然有很多家務活沒有忙完,通過母女的對話得知,這家的男主人邁克爾是一個作家,且掌握著家里的話語權(quán)。他最近要發(fā)表的文章有關(guān)華盛頓城區(qū)的黑人問題,他認為他對問題的抨擊有多種角度而且在這之前從沒有人提出過相同的觀點。他覺得帶女兒出去散步,可以讓大腦,于是就準備和阿米莉亞出門了。隨后,福特寫到按照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邁克爾會發(fā)現(xiàn)他自己再怎么認真的分析黑人問題,他也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黑人。福特提到了詹姆斯·喬伊斯的《死者》;他指出有些時候象征手法的運用過于生硬,認為象征的運用必須得是自然而然的;如果作品中運用到象征,就必須確保讀者能夠接受作者象征背后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最后作者論述了為何選擇寫小說而非散文隨筆。
第三個故事作者塑造了一個“反英雄式”人物雷吉諾德·考珀史密斯:28歲已婚但正處在失業(yè)中,在路邊找到了一份臨時的鏟煤工作,故事中并沒有描寫雷吉諾德在拿到5美元的工錢后鏟煤,而是決定去旁邊的居民樓找“樂子”。他把目光鎖定在了一位獨居的女子身上,謊稱自己是清潔員,負責查看暖氣片,就這樣進了那名女性的房間。他裝作很有學識,正在為寫一部有關(guān)黑人的小說而來體驗窮人生活,博取了該女子的好感。就在女子準備燒水請他喝茶的時候,雷吉諾德采取了“行動”。作者寫到這里便又停筆了。他明確地表達了他對寫這種故事情節(jié)的“混蛋”的厭惡,在這里格外批判了失落的一代,他認為那些所謂的反英雄式的人物并沒有真正挑戰(zhàn)社會最根本的規(guī)則,而且到最后這些角色總是會被賦予更馴順、脆弱的特質(zhì),創(chuàng)造這些角色的人會希望讀者能夠愛上這些角色。然而福特在讀這一類文章時,會把關(guān)注點放在故事情節(jié)中的受害者身上。
在第四個故事中,主角變成了一個黑人鏟煤工,這位鏟煤工休息時去了一家酒吧放松。這里作者特意強調(diào)了這間酒吧不論人種膚色都能進來。在黑人準備離開時,一直坐在酒吧旁邊電話亭里的男子攔住了黑人,并請他喝酒。這位男子與黑人聊了自己正在寫的小說,就是關(guān)于這位黑人鏟煤工的。作者通過這位男子表達了自己對小說寫作過程的獨特理解,比如文學語言的渲染色彩太強烈,仿佛“full at once of absences and replenishments”;文字是象征的一種,光靠文字是無法進行全面解讀的;人們利用文字只是為了更多的利益,連藝術(shù)也變成了一種職業(yè),等等。
到了結(jié)尾,作者依然在試圖厘清作者和文本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協(xié)調(diào)所看到的現(xiàn)實和基于現(xiàn)實創(chuàng)作出的文字,依然是個問題。
3、《鏟煤者》中的元小說特征
《鏟煤者》作為后現(xiàn)代小說中的一篇典型,有著很鮮明的特征,其中第一點便是在不斷強調(diào)故事的虛構(gòu)性。從開篇的第二段,作者不僅寫到自己對第一段“The clock is ticking”的運用作為整個故事的開始表示不滿意,同時也說了“題外話”,即自己真的有個呼呼作響的電子鐘。正當讀者開始沉浸于故事的閱讀中,對這個鏟煤工和冬天的街道進一步產(chǎn)生興趣的時候,作者筆鋒一頓,認為這個故事寫不下去了。同樣在第二個故事的情節(jié)快要步入正軌的時候,作者認為“From there on the story writes itself”并且對故事男主角邁克爾未來的發(fā)展做了簡要的概括,隨即便指出自己以下雪作為故事背景是參考了詹姆斯·喬伊斯的《死者》。第三個故事也同樣戛然而止了,因為作者“hate bastards who wrote stories like that”明確表示了對失落的一代相同或相似的主題情節(jié)的厭惡,認為這一類的反叛完全是自私自利的。第四個故事的結(jié)束并沒有那么突然,但是作者將自己代入了那位與黑人鏟煤工分析現(xiàn)實與文本的關(guān)系、在社會不斷發(fā)展中文學的意義的男子,以至于作者突然跳脫出來的時候,讀者已經(jīng)適應了作者這種強調(diào)虛構(gòu)性的寫作手法。
另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夾敘夾議,作者創(chuàng)作這四個故事并不是為了構(gòu)造一個文學世界或是塑造什么立體飽滿的人物,而是通過碎片化的故事對文字文本的創(chuàng)作過程進行評述,提及了大量的文學歷史上知名的人物和觀點以及一些社會問題,并對有些進行了尖銳的抨擊。比如說在第六段,作者寫到“but who could fail to see in my story a comment on the white noose that is strangling our black inner-city?”。作者很有趣,一方面在探討寫作手法,比如象征的運用,認為象征的運用帶有一定風險,不能夠完全表達象征內(nèi)容背后的含義,這需要作者和讀者對這個象征達到共識才能實現(xiàn);一方面又在這里用“white noose”象征白人資本主義,“black-inner city”象征為城市的基礎(chǔ)做著艱苦和辛勤貢獻的是底層黑人,諷刺這個充斥著種族主義的社會。另一個被作者著少量筆墨提及的社會問題出現(xiàn)在第二個故事引起的反思中。即“black from whites and whites from poor whites.”,黑人與白人被區(qū)分開,有錢的白人和窮困的白人被區(qū)分開,輕描淡寫地告訴讀者社會中鮮明的層級。
另一個在夾敘夾議中作者提到了現(xiàn)實觀察與角色獨立之間關(guān)系的思考,在第一、第三和第四個故事中也有體現(xiàn)。作者想要盡可能地貼近故事中的黑人鏟煤者,但是發(fā)現(xiàn)無論再如何觀察,描寫時不用任何帶有感情色彩的詞,但是只要作者落筆,感情色彩就不由自主地流露在文本中了,而且所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突破不了自己的認知范圍,那么這樣的描寫大大降低了可信度。同樣的在第二和地四個故事中,作者也承認了,故事的主人公們有多么想以一位底層黑人鏟煤工為原型,寫一本暢銷小說,他們都對這位鏟煤者進行了非常認真和細致的觀察,但每次總覺得自己快大功告成的時候就會陷入思考:到底如何才是對現(xiàn)實的真實描述以及小說故事到底有沒有義務還原現(xiàn)實畫面。
因為本文是一篇討論小說創(chuàng)作的小說,因此Keith Fort提到了許多文學派別和作家。比如在第一個故事中,提到的“新小說”(the new novels)并將其只對客觀事物(things and objects)進行描述運用到了第五段對街道的描寫中。在第二個故事中,F(xiàn)ort提到了James Joyce的《死者》,福特在這里也給所有的故事片段以下雪作為故事背景,對喬伊斯表示致敬。在第三個故事中,福特試借鑒“失落的一代”來講述故事中男主角試圖侵犯一名獨居女子,但后嚴厲抨擊和諷刺了這個派別的宗旨觀念。
4、結(jié)語
《鏟煤者》作為基思·福特元小說的典型作品,其主題、內(nèi)容和寫作風格技巧都有著福特鮮明的特點。本文介紹了基思·福特這位在國內(nèi)學界鮮少被研究的學者,論述了他的代表作《鏟煤者》的主要內(nèi)容和元小說特征。福特的作品值得研究,希望能給對元小說和基思·福特感興趣的學者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王守仁,劉玉紅,趙宇.英美短篇小說[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譚光輝.元小說的類型及小說的認知自覺[J].學術(shù)論壇,2016,(4).
[3]王岳川.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4]陳世丹.英國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詳解[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