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來,李新蕊,司明東,溫子帥,鄭玉光,邱峰
(1.河北中醫(yī)學院河北省中藥炮制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200;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學院,天津 300193)
酸棗仁為鼠李科植物酸棗 [Zizipho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的干燥成熟種子,為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中藥,具有養(yǎng)心補肝、寧心安神、斂汗、生津等功效[1]?,F(xiàn)代化學及藥理研究表明[2-3],酸棗仁中主要有效成分有脂肪油、三萜皂苷、黃酮、多糖、生物堿和氨基酸等,其中酸棗仁中脂肪油在失眠、陣痛等領域療效顯著,有“東方睡油”美譽[4]。隨著酸棗仁臨床用藥需求的增加,部分酸棗仁產(chǎn)區(qū)藥農(nóng)為了爭取最大的經(jīng)濟效益,出現(xiàn)嚴重的“搶青”現(xiàn)象,導致酸棗仁藥材顆粒不飽滿、質量不合格,嚴重影響了酸棗仁臨床療效[5]。因此規(guī)范和確定酸棗仁最佳采收時間對于保證酸棗仁質量有重要意義。
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術為研究中藥材中脂肪油類成分提供便捷方法[6-7],雖對酸棗仁中脂肪油的GC-MS技術測定已有相關研究[8-9],但尚未見采用GC-MS對不同采收期酸棗仁中脂肪油成分進行動態(tài)分析和確定采收期的報道。因此本課題組在前期研究基礎上,利用GC-MS分析不同采收期酸棗仁中脂肪油成分進行動態(tài)分析,以期為酸棗仁最佳采收時間的優(yōu)選提供科學依據(jù)。
酸棗仁分別在7月15日(果實半紅期,S1)、8月15日(果實脆熟期,S2)和9月15日(果實完熟期,S3)采自河北省邢臺縣東川口村,經(jīng)河北中醫(yī)學院藥學院鄭玉光教授鑒定為真品;正己烷(色譜純):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Agilent 7890A-5977B):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電子分析天平(BSA224SCW):賽多利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超聲波清洗儀(KQ-250DE):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加熱磁力攪拌器(RCT Basic):德國IKA公司。
1.3.1 酸棗仁脂肪油成分提取
精密稱取3個時期酸棗仁粉末(過60目篩)2.0 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正己烷100 mL,水浴回流提取4 h,減壓蒸出溶劑,得黃綠色脂肪油,稱重,計算得率。在上述脂肪油中加入5 mL 0.5 mol/L NaOH的甲醇溶液,回流反應1 h后,加入8 mL BF3乙醚溶液繼續(xù)反應30 min,反應結束后,用正己烷萃取和飽和NaCl溶液洗滌有機相,有機相用無水Na2SO4干燥,并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備用。
1.3.2 GC-MS色譜條件
氣相色譜條件[10]為色譜柱:HP-5柱(50m×250μm×0.25 μm);程序升溫:起始溫度 60 ℃,保持 2 min,以3℃/min升溫至165℃,再以20℃/min升溫至280℃,保持5 min;載氣為高純氮氣,載氣流量為1.0 mL/min;進樣量 1 μL,分流進樣,分流比為 10∶1;汽化室溫度為250℃。
質譜條件為EI離子源;電子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230℃;四極桿質量監(jiān)測器,溫度150℃;掃描范圍m/z:40 amu~500 amu;溶劑延遲 4 min;載氣為氦氣(純度99.999%)。
經(jīng)GC-MS分析得到3個采收期的酸棗仁樣品的總離子流圖,各峰經(jīng)質譜計算機數(shù)據(jù)系統(tǒng)檢索并與NIST 11標準質譜檢索庫和參考有關文獻數(shù)據(jù)進行定性分析,采用峰面積歸一法測定各成分的相對含量。
對3個采收期的酸棗仁樣品的代表性總離子流圖如圖1所示。
酸棗仁脂肪油成分及其相對百分含量見表1。
圖1 不同時期酸棗仁中脂肪油組分的GC-MS代表性總離子流色譜圖Fig.1 Total ion chromatogram of fatty oil components of ziziphi spinosae semen in three seasons
表1 3個時期酸棗仁脂肪油化合物的組成和相對含量Table 1 The compositions a-relative contents of fatty oil components among ziziphi spinosae semen with three seasons processed
2.1.1 精密度試驗
取酸棗仁樣品(S3),按“1.3.1”項條件下制備供試品,在“1.3.2”項色譜條件下連續(xù)進樣6次,以棕櫚酸甲酯(峰a)為參照,測得6個共有峰(相對含量>1%)的相對保留時間和相對峰面積的相對標準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值均<0.47%,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1.2 重復性試驗
取酸棗仁樣品(S3),共 6份,按“1.3.1”項條件下制備供試品,在“1.3.2”項色譜條件下分別進樣,以棕櫚酸甲酯(峰a)為參照,測得6個共有峰(相對含量>1%)的相對保留時間的RSD值均<0.86%,相對峰面積的RSD值均<2.76%,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1.3 穩(wěn)定性試驗
取同批酸棗仁樣品(S3)的供試品溶液,在“1.3.2”項色譜條件下分別于 0、2、4、8、12、24 h 進樣,以棕櫚酸甲酯(峰a)為參照,測得6個共有峰(相對含量>1%)的相對保留時間的RSD值均<0.56%,相對峰面積的RSD值均<2.32%。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nèi)穩(wěn)定性良好。
由表1可知,酸棗仁S1、S2和S3樣品中脂肪油量分別為23.17%、28.35%和29.25%,共檢出并鑒定到29種脂肪油成分,酸棗仁S1、S2和S3樣品中分別檢測出20、17和23種脂肪油成分,包括脂肪酸類14種、碳氫化合物8種、醇類4種、醛類1種、含氮化合物1種和含硫化合物1種。
脂肪油成分的種類與相對含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其中酸棗仁S3樣品中脂肪油成分種類與含量均為最多,共23種,總含量為292.5 mg/g,其次為酸棗仁S1樣品,共20種,含量231.7 mg/g,酸棗仁S2樣品中最少,共17種,含量283.5 mg/g。
由圖1和表1可知,酸棗仁S1、S2和S3樣品中脂肪油物質主要以脂肪酸類、碳氫化合物和醇類化合物為主,其中酯類物質種類最多,脂肪油成分含量較高,在酸棗仁 S1、S2、S3 中分別檢測鑒定到 11、11、13 種,相對含量分別為92.85%、97.29%、95.99%;其次是碳氫化合物,在酸棗仁S1、S2、S3中分別檢測鑒定到4、1、7種,相對含量分別為1.29%、0.36%、1.43%;再是醇類物質,在酸棗仁S1、S2、S3中分別檢測鑒定到 3、4、2種,相對含量分別為2.10%、0.71%、0.40%。
酸棗仁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藥,其種植和用藥歷史已有幾千年,近年開發(fā)的酸棗仁油被譽為“東方睡油”,具有較好的治療失眠的功效。酸棗仁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對其有效成分調(diào)控和積累,其中脂肪性類化合物的種類、數(shù)量和含量隨著酸棗仁的發(fā)育而逐漸升高,在果成熟時達到高峰[9]。本試驗采用GC-MS技術對河北省道地酸棗仁不同采收期的脂肪油成分進行測定,共鑒定出29種成分,分為不飽和脂肪酸類、飽和脂肪酸類、碳氫化合物和醇類化合物這4大類組分。3個不同時期酸棗仁分別檢測出20、17、23種脂肪油成分,由此可見脂肪油成分在種類數(shù)量上相差不大,但各類脂肪油成分的相對含量存在一定差異。不同時期的10個共有脂肪油成分表現(xiàn)出4種變化趨勢:(1)呈現(xiàn)出持續(xù)上升的趨勢有3種:反式油酸甲酯、順式-11-二十碳烯酸甲酯、山崳酸甲酯;(2)呈現(xiàn)出持續(xù)下降的趨勢有3種:棕櫚酸甲酯、花生酸甲酯、硬脂酸甲酯;(3)呈現(xiàn)出高-低-高的復雜變化有3種:硫酸二乙酯、葉綠醇、2,5-二叔丁基酚;(4)呈現(xiàn)出低-高-低的變化趨勢有3種:亞油酸甲酯、反油酸乙酯、花生酸甲酯。
酸棗仁中的許多飽和/不飽和脂肪酸類物質對人類健康有益,有很強商業(yè)價值,越來越受到醫(yī)藥、保健品企業(yè)的重視。本研究初步闡述了酸棗仁不同時期脂肪油成分的變化,其中S3樣品中脂肪油量最高,且鑒定出23種成分。該結論與課題組前期[11]對酸棗仁的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斯皮諾素和酸棗仁皂苷A的結果十分相似,即9月中旬后酸棗果實變?yōu)槿t后其含量最高,也進一步確定酸棗仁在9月中旬后再進行采收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