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曉博
(安陽地區(qū)醫(yī)院 骨二科,河南 安陽 455000)
本文為探討阿侖膦酸鈉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選取我院50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探討聯(lián)合用藥對于病情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99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在42~75歲,平均年齡(65.0±3.12) 歲,患病時間為2~4年,平均病程(2.23±0.31) 年;觀察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為24例,年齡在45~77歲,平均年齡(67.0±2.35) 歲;患病時間為 2~5年,平均病程(2.34±0.21) 年;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二、方法 對照組:本組選取非甾體類抗炎藥物,美洛昔康(7.5mg*12s)。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15mg/d(2片/次),根據(jù)患者治療后的反應,藥物劑量可減少到7.5mg/d(藥片為1片)。骨關節(jié)炎:7.5mg/d(藥物1片),如果需要,劑量可以增加到2片/d。對于患有不良反應并癥狀有所增加的患者:治療開始劑量為7.5mg/d(2片/d)。強直性脊柱炎:2次/d,7.5 mg美洛昔康分散片口服,以2周為一個療程,無醫(yī)囑不可改變本藥的劑量。觀察組:本組選取非甾體抗炎藥物聯(lián)合阿侖膦酸鈉,阿侖膦酸鈉(70mg*1s) 每周服用1片。①本產(chǎn)品在每周固定的時間點服用,一般晨起服用。②藥物需要在每天的第一口食物、或其他飲水后應用,并用白水一同服用下去。③在服藥后至少30min內和當天進食前,患者不可平臥。
三、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指標。
四、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采取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 表示,組間差異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表述,組間差異行χ2檢驗,其中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 果一、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0%明顯高于對照組76.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二、2組患者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指標的比較干預前,觀察組的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指標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指標均有所下降,其中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指標的比較(±s)
表2 2組患者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指標的比較(±s)
組別 時間 腰骶部壓痛評分(分) 晨僵時間(min) ESR(mm/h) CRP(mg/L)觀察組(n=25) 治療前 2.45±0.73 133.51±10.21 42.85±10.21 28.64±7.01治療后 1.20±0.61 54.50±36.21 26.43±7.62 13.25±5.23對照組(n=25) 治療前 2.42±0.73 132.51±23.45 41.35±9.21 25.52±7.44治療后 1.41±0.83 70.21±30.21 30.25±6.21 15.23±4.32
討 論對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療方式一直存在爭議,目前認為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是治療該疾病的有效方式,憑借對于破骨細胞有效的抑制,可以降低骨折的發(fā)生率[1]。但仍有部分缺陷,由于患者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使得出現(xiàn)預后不佳的結果因而需選擇聯(lián)合用藥[2,3]。為此探求合理的聯(lián)合治療方法對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4]。本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聯(lián)合阿侖膦酸鈉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76.0%(P<0.05)。表明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聯(lián)合阿侖膦酸鈉治療僵直性脊柱炎的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阿侖膦酸鈉可在較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疼痛,同時可維持較長時間能顯著提高腰椎以及髖部的骨密度,并有效降低患者骨質疏松的發(fā)生[5]。同時在聯(lián)合藥物干預后,2組患者的臨床癥狀(腰骶部壓痛、晨僵時間) 及實驗室指標(ESR,CRP) 均有所下降,其中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僵直性脊柱炎患者使用阿侖膦酸鈉片臨床效果較好,降低骨骨折疏松的發(fā)生,因而可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