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可,袁 媛△,劉承玄,任德偉
(重慶市中醫(yī)院:1.超聲科;2.腎病科 400021)
近年來,超聲引導下經(jīng)皮腔內(nèi)血管成形術(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治療動靜脈內(nèi)瘺(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狹窄,其操作方便簡單、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1-4]。但在臨床上,由于手術操作上的差異,部分患者經(jīng)過手術后仍不能進行有效的血液透析,須通過二次PTA或動靜脈內(nèi)瘺再造術解決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手術失敗病例的原因,總結經(jīng)驗,以進一步提高PTA的成功率,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腎內(nèi)科透析治療的35例AVF狹窄或閉塞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3~86歲,平均(63.39±14.66歲);內(nèi)瘺時間1個月至5年,失去功能時間1 d至3個月;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高血壓14例,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壓9例,均具有1處或多處狹窄或閉塞。
1.2.1儀器與材料
采用日立HI VISION Preirus和Philips EPIQ5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選用5~18 Hz的高頻線陣探頭;18G穿刺針,根據(jù)血管狹窄處內(nèi)徑、長度選擇合適粗細及長度的球囊導管,與球囊導管相匹配的導管鞘,超滑導絲和一次性使用球囊擴充壓力泵。
1.2.2手術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患肢常規(guī)消毒、鋪巾,選擇距狹窄處2 cm以上的內(nèi)瘺血管作為穿刺點,局部麻醉后在超聲引導下穿刺,置入導絲,沿導絲置入導管鞘,推注低分子肝素;拔出導絲,放入超滑導絲,在超聲引導下將超滑導絲送至狹窄處遠端,沿導絲置入球囊導管,推送到狹窄部并完全覆蓋狹窄段;連接壓力泵,緩慢增加壓力使球囊逐漸擴張,可見狹窄處血管隨球囊擴張呈無回聲,狹窄部位壓跡消失(圖1),維持30 s后減壓至球囊回縮,重復2~3次;觀察狹窄處內(nèi)徑,測量肱動脈血流量,評估手術效果;擴張滿意后結束手術,以合適力度加壓包扎。
A:狹窄處使球囊產(chǎn)生壓跡;B:球囊持續(xù)擴張使壓跡消失;箭頭:壓跡。
1.2.3評價指標
技術成功標準:治療后原狹窄處血管與其旁正常血管相比,殘余狹窄低于30%。臨床成功標準:治療后可至少以250 mL/min的血流量順利完成1次以上血液透析[5-6]。
35例患者中端-端吻合7例,端側吻合28例;單處狹窄或閉塞19例,兩處及以上狹窄16例。按照本研究所采用的手術成功標準,成功病例31例,成功率88.5%。PTA治療前狹窄處血管內(nèi)徑為(1.102±0.424)mm,肱動脈流量為(224.0±131.9)mL/min;治療后血管內(nèi)徑為(2.943±0.760)mm,肱動脈流量為(623.4±176.9)mL/min,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失敗病例4例,失敗率為11.4%,其中1例為狹窄處管壁簇狀鈣化,殘余管腔連續(xù)多發(fā)過度狹窄(圖2);1例為手術時間較長,橈動脈血栓形成;1例為引流靜脈瘤樣擴張段內(nèi)血栓殘留;1例為吻合口及引流靜脈血栓形成伴靜脈扭曲成角,導絲無法通過。本組患者中目前尚未出現(xiàn)血管破裂,內(nèi)膜撕裂等嚴重并發(fā)癥。此外,1例患者包扎后出現(xiàn)穿刺點明顯出血,于皮下縫扎后止血;5例患者術后穿刺點周圍出現(xiàn)少許血腫,加壓包扎后1~2 d均自行吸收。
A:二維超聲顯示管壁簇狀鈣化;B: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顯示彩色血流通過狹窄管腔。
AVF是目前公認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最重要的血管通路[7]。但內(nèi)瘺建立后,由于引流靜脈動脈化及反復的穿刺和壓迫,導致血管壁內(nèi)膜、肌纖維細胞增生,纖維蛋白附著沉積,最終引起內(nèi)瘺狹窄[8-9],或形成血栓導致內(nèi)瘺閉塞。因此,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是提高內(nèi)瘺開通率,延長內(nèi)瘺使用壽命的最有效措施[10]。
對于AVF患者血管通路的監(jiān)測,超聲具有簡便快捷、實時動態(tài)的優(yōu)勢[11-12]。術前超聲可對透析通路做全面、詳細的評估,不僅可以準確判斷有無狹窄,狹窄的程度、多少及狹窄部位,還可測量肱動脈的自然流量;術中可以實時監(jiān)測導絲、球囊導管的行進位置、球囊擴張過程及血管內(nèi)徑的變化,及時評估治療效果;術后還可以對AVF患者是否再狹窄進行追蹤隨訪。
超聲引導下PTA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對血管的損傷,術后恢復時間短,已成為治療AVF狹窄的主要方法[13]。本組患者中,成功病例31例,技術成功率及臨床成功率均為88.5%。但由于手術操作上的差異,部分患者經(jīng)過手術后仍不能進行有效的血液透析,須通過二次PTA或動靜脈內(nèi)瘺再造術解決問題。本組患者中,失敗病例4例,失敗率為11.4%。其中1例為狹窄處前后壁簇狀鈣化,殘余管腔連續(xù)多發(fā)過度狹窄,導絲進入部分狹窄管腔后仍無法完全通過,未能使用球囊進行擴張,擬擇期行動靜脈內(nèi)瘺再造術;1例患者為吻合口狹窄,因靜脈瓣影響,導絲通過不順利,致使手術時間延長,術后瘺口上游橈動脈血栓形成,累及前臂中段,遂于外院行導管取栓術;1例為吻合口血栓形成導致該處管腔不全性閉塞,因吻合口靜脈端膨大,球囊無法完全貼合該處管壁,致部分血栓殘留,導管內(nèi)及時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療,但效果不佳,肱動脈血流量仍未能達到有效流量;1例為吻合口及引流靜脈血栓形成,引流靜脈扭曲成角,導絲難以通過而失敗。此外,1例患者包扎后出現(xiàn)穿刺點明顯出血,于皮下縫扎后止血;5例患者術后穿刺點周圍出現(xiàn)少許血腫,加壓包扎后1~2 d均能自行吸收。由于病例數(shù)較少,本組患者尚未出現(xiàn)血管破裂,內(nèi)膜撕裂等嚴重并發(fā)癥。
通過對失敗病例的分析,導致手術失敗的主要因素總結如下:(1)血管壁簇狀鈣化。對于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管壁增厚,易形成較多鈣化斑塊致管腔狹窄,嚴重者前后壁形成簇狀鈣化致殘余管腔呈蟲蝕狀,極度不規(guī)則,導絲難以完全通過。且超聲波通過斑塊時聲衰減明顯,斑塊后方結構顯示不清,影響治療的時間和效果[14]。(2)靜脈瓣增厚、僵硬、冗長。靜脈瓣增厚、僵硬致瓣口開放面積小,直接影響導絲的順利通過,延長手術時間??筛鶕?jù)情況選擇從狹窄遠心端穿刺進入,避免過度受靜脈瓣的影響,提高超滑導絲和球囊導管通過狹窄段的能力。(3)引流靜脈瘤樣擴張。瘤樣擴張?zhí)庫o脈管腔膨大,血流速度較緩,易導致血栓形成;球囊在擴張過程中不能完全貼合管壁,致使部分血栓不能被碾碎,殘留于管腔中,直接影響手術效果,術后可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療。且引流靜脈瘤樣擴張患者皮膚表面凹凸不平,超聲探頭難以與皮膚完全貼合從而影響圖像質量,延長手術時間。(4)新鮮血栓形成。在手術過程中,球囊擴張會暫時阻斷管腔內(nèi)血液流動,部分患者出現(xiàn)血流瘀滯,甚至血栓形成,因此,單次球囊擴張時間不宜太長;超聲在引導過程中,應不定時監(jiān)測內(nèi)瘺血管通暢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處理,尤其是在結束手術前。(5)血管扭曲成角。長時間的血液透析,靜脈壁長期處于不同程度的損傷-修復-再損傷的循環(huán)狀態(tài)[15],導致引流靜脈走行迂曲,嚴重者扭曲成角,導絲轉角難度大,不易通過。
此外,在手術過程中要注意防止導絲滑脫,特別是部分患者狹窄段本就迂曲,導絲通過難度大,導絲通過后滑脫,反復操作,不僅會延長手術時間,增加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風險,而且對血管內(nèi)膜再次創(chuàng)傷,易引起血管破裂,內(nèi)膜撕裂等并發(fā)癥。雖本組患者球囊擴張后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血管彈性回縮,但術后均能達到有效透析流量。
綜上所述,超聲引導下PTA效果顯著,管壁簇狀鈣化、靜脈瓣增厚僵硬、血管扭曲成角、引流靜脈瘤樣擴張、新鮮血栓形成、導絲滑脫等是手術失敗的因素;總結失敗經(jīng)驗,術前對透析通路作詳細的超聲評估,制訂合理的手術方案,術中注意正確的操作手法,以進一步提高PTA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