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金宇澄的《繁花》描繪了小人物在上海的生活圖景,通過空間的轉(zhuǎn)換來隱喻人生命運的浮沉。無論是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空間都發(fā)揮了重要的功能。從空間詩學的角度出發(fā)研究人這一主體形象,進而關(guān)注人的生存處境和人生選擇,以求找到真正的自我。
關(guān)鍵詞:《繁花》 空間詩學 自我探索
《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說”,受到了作家和讀者們的一致好評,作品描寫了20世紀60年代和90年代兩個時間段的上海城市故事,通過兩個時空的頻繁交替和人物關(guān)系的錯綜復雜,反映了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艱難和人性的冷漠。加斯東·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在《空間的詩學》中闡釋了空間并非填充物體的容器,而是人類意識的居所,建筑學就是棲居的詩學。 在作品中大量的建筑空間突出了人的生存處境。本文從空間詩學的角度出發(fā),通過自我對空間的探索分為三個部分,包括現(xiàn)實的空間異化、身體的空間探索、心靈的空間拯救。圍繞這三個部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人物的人生經(jīng)歷和生存處境,思考空間對人的意義。
一、現(xiàn)實的空間異化
在《繁花》中,空間既是一個故事的開始、發(fā)生、結(jié)束的地點,又是一個表現(xiàn)人物處境的場所,空間同時也用來表示時間,用空間來促進敘事。這部作品使用的就是一種交叉進行的空間敘事結(jié)構(gòu),主要建構(gòu)了20世紀60年代的少年成長空間和90年代正在發(fā)生的故事空間。過去與現(xiàn)在分別屬于兩個時空,在生活上兩個不同的時空之中存在著許多的差異,揭示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表現(xiàn)了人物在空間生存下的異化。
(一) 情感空間的扭曲 一個人的坎坷經(jīng)歷會改變他的性格乃至精神面貌。阿寶的父親曾是一名地下工作者,人生經(jīng)歷相當復雜,因革命者的身份,歷經(jīng)磨難。生活在殘酷的空間中,阿寶的父親在表達情感方面逐漸扭曲,甚至將自己的親生兒子拒之門外,現(xiàn)實空間的異化致使情感空間扭曲。文中通過“不響”二字體現(xiàn)了阿寶父親內(nèi)心深處還有一絲親情可言。阿寶父親終歸受革命思維的異化扭曲,與常人格格不入。加斯東·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曾說:“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一座夢中的家宅,一座回憶和幻想的家宅,它消失在一段超出真實的過去的陰影中?!盿文學空間不是客觀的物理空間,而是異在世界的空間。在《繁花》中,殘酷的現(xiàn)實狀態(tài)將阿寶父親心靈扭曲,致使阿寶父親拒絕親情。
(二)精神空間的迷失 《繁花》描寫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李李是酒店的老板,她經(jīng)歷過悲慘、繁華,最終走出世俗生活,找到新的人生追求。李李經(jīng)歷了多次被拐賣的經(jīng)歷,致使心靈扭曲,性情大變。李李說:“前十幾天的清早,我已經(jīng)得知,小芙蓉徹底消失了。這是我一生的中最大罪孽,但問心無愧,我必須讓她徹底消失?!眀通過寥寥數(shù)語,表現(xiàn)了人物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殘忍。李李對待感情不擇手段,致使他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自己也受到了心靈的折磨。一方面是對于社會的強烈批判,另一方面也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懺悔。在《普魯斯特的空間》中“沒有任何回憶最終被埋藏于遺忘中,證明在我們?nèi)魏稳松砩?,有一種與我們意識相齊的總體記憶;這種記憶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為我們整體地還原失去的時間”c。李李最終認清事實,剃度出家。
二、身體的空間探索
活著不僅僅是為了簡單地活著,更是為了尋找自己心中的地圖,每一個人的行走、移動都可以繪制一張地圖,在這張地圖上可以看到一個人所經(jīng)歷的事、所遇到的人、所走過的城市,每一份遇見或許幸運或許不幸,但每一次行走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未知的,前方等著我們的究竟是什么?每個人都是一無所知的?!斗被ā分忻恳粋€人物的行走,代表著一個人的生命浮沉。
(一)對行走空間的探索 滬生作為一名婚姻律師,自己的婚姻卻陷入混沌。在他的人生中每一次行走都充滿了迷茫與不安,但他一直在尋找生活的意義,生命中不可能一直安穩(wěn)。滬生由茂名路的洋房搬到拉德公寓,居住的空間相比從前更優(yōu)渥。后來家中發(fā)生了逆轉(zhuǎn),就從拉德公寓搬到了武定路。圍繞滬生的搬家路線,可以繪制出滬生的移動曲線,他是由市中心逐漸向外環(huán)移動,暗示了滬生人生命運的起承轉(zhuǎn)合。喬治·普萊(George Poulet)提到“空間是一種無窮無盡的世界,地點在那里游蕩,地點的移動性奪走了我們最后的依靠”d。 滬生的地點移動讓他失去了家的依靠,在人的一生中,家與人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他與父母居住的房屋消失了,加斯東·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認為:“沒有了家,人就成了流離失所的存在,家在自然的風暴和人生的風暴中保衛(wèi)著人。”e一個溫暖的家?guī)缀跸Я?,他搬到了武定路,不僅是地理位置的移動,更是心靈空間的游移。他離開舒適而又溫暖的家,外面的世界雖不盡人意,但他一直在探索前行,空間位置的變化凸顯了人生的無常與不確定。
(二)對欲望空間的追逐 梅瑞是《繁花》中刻畫得非常典型的一位人物,她是一個物質(zhì)欲極其強烈的女性,不停地追逐財富、地位、情欲,她以自我為中心,完全沒有道德底線,她在一場場情感和生意中角逐。通過與滬生的對話,來暗示她的人生結(jié)局。一方面,她被社會上的名與利所誘惑,一味地追逐物質(zhì)欲望;另一方面,她從未把握她所擁有的,在時代面前、在欲望面前、在選擇面前,她逐漸地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真正的人生。喬治·普萊(George Poulet)說:“在所有的欲望深處有一種無能,即生靈本性內(nèi)在的無能,這種無能禁止他們到達其欲望的對象;欲望,就是讓一個間隙變得可見。”f在巨大的社會空間,都市的喧囂、物質(zhì)的誘惑、情欲的追逐,使人難免會迷失自己。
三、心靈的空間拯救
人存在于世界上,想要逃離這個世界,又無法逃離。面對著繁華的世界,人難免會迷失,誰又能真正地找到自己呢?人生是一次荒涼的旅行,人與人偶然相識,又匆匆分開。在繁華的都市中,每一個人都曾迷茫過、孤獨過、期待過,所有曾經(jīng)的獨處空間,我們曾忍受孤獨、享受孤獨、渴望孤獨;接受孤獨的空間在我們心中都是無法磨滅的。家作為人類存在的家園,承載著一個人的全部記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種狀態(tài):人是否幸福?在都市社會中,每一個的心靈都遭受傷害。
(一)精神世界的追尋 淑華是一位“文革”時期思想獨立的年輕人,從書中獲得大量的知識,但知識沒有使她快樂,反而使她消極悲觀。“文革”時期,她面對一幕幕殘忍的場面,內(nèi)心十分痛苦,她遠離故土、遠離親人、遠離朋友,被分派到了遙遠的吉林,在此過程中她生活得并不如意,現(xiàn)實與她的內(nèi)心產(chǎn)生強烈的沖擊,最終她被現(xiàn)實打敗,致使精神異常,內(nèi)心脆弱,被社會無情拋棄??臻g不是間隙地不斷重復,不是所有地點對所有地點的排斥,不是從一處到另一處轉(zhuǎn)移的不可能性;空間不是消極的,它是可穿越的。她還活在自己內(nèi)心想象的空間,沒有從虛擬中走出來,雖然她孤身一人來到另一個地方,但是她沒有徹底穿過自己內(nèi)心的屏障,心靈受到傷害。
(二)心靈世界的拯救 在都市面前,每一個人都曾迷失過自我,而自我的迷失需要心靈的拯救。汪小姐已經(jīng)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她不甘心自己已是一個中年婦女,丈夫的態(tài)度與她內(nèi)心的不甘,讓她受到心靈的創(chuàng)傷。丈夫的無情促使汪小姐自甘墮落,勾引他人,周旋于男人之間,為了得到一筆錢財,選擇生下孩子。內(nèi)心的憤恨與現(xiàn)實的不公讓她悲慘離世。道路或生活之路表征一個人生命中的插曲,賦予每個轉(zhuǎn)折點或交叉點以意義,巴赫金(Bakhtin)寫道:“空間變得更具體,滲透著一種更具實質(zhì)性的時間:空間充滿著真實、生動的意義,構(gòu)成英雄與他的命運的至關(guān)重要的要素?!眊汪小姐在交叉的道路上,因外界干擾,內(nèi)心變得不真實,誤入歧途,走上了悲慘的道路。人生道路有無數(shù)個交叉路口,在選擇的過程中,忠實于內(nèi)心,走好自己的路,腳踏實地,實現(xiàn)自我。
四、結(jié)論
金宇澄的《繁花》體現(xiàn)了作者獨特的寫作風格,作者不僅注重語言的運用、文本的結(jié)構(gòu),而且在空間的建構(gòu)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作者通過空間來展示人物的心理,并暗示他們的命運。從而證實了不同人在同一時代下有不同的命運,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由自己把握的。空間不只是內(nèi)心的空間體驗,還得把空間放到外部,讓沉思的存在在外部空間自由地思想,想象力創(chuàng)造的大小空間是相對的大宇宙與小宇宙,讓內(nèi)心空間和世界空間統(tǒng)一存在于人的追求之中。文本留給我們的是繁華落盡之后的沉思,人物在都市空間的每一次行走,都帶來一次深深的反思。作為一個普通人,如何更好地面對生存的壓力和如何在喧囂的城市中不迷失自我,這是由一個時代所帶來的考驗,因此每一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至關(guān)重要。
a 〔法〕加斯東·巴什拉:《空間的詩學》,張逸婧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頁。
be金宇澄: 《繁花》,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第239頁,第239頁。
cdf〔比利時〕喬治·普萊:《普魯斯特的空間》,張新木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29頁,第129頁,第43—44頁。
g 〔英〕阿雷恩·鮑爾德溫等:《文化研究導論》,陶東風等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頁。
參考文獻:
[1]金宇澄.繁花[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
[2] 加斯東·巴什拉.空間的詩學[M].張逸婧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3] 喬治·普萊.普魯斯特的空間[M].張新木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 阿雷恩·鮑爾德溫等.文化研究導論[M].陶東風等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汪民安.身體、空間與后現(xiàn)代性[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作 者: 張榮華,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xiàn)當代文學。
編 輯: 張晴 E-mail: 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