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依楠 卓光平
摘 要: 作為一部場景式歷史小說,豫章心月的《王陽明》在創(chuàng)作上很好地實現(xiàn)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tǒng)一。具體而言,該作品的歷史真實體現(xiàn)在作家發(fā)掘了大量真實可靠的歷史材料,敘事契合了當時社會的文化背景,同時又比較充分地做到了與歷史人物的情感溝通。該作品的藝術真實一方面體現(xiàn)在作家巧妙地使用了戲劇藝術的手法如營造矛盾沖突、運用情節(jié)突轉(zhuǎn),以及靠人物對話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等;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成功寫“活”了人物對話,具體表現(xiàn)在人物語言充分個性化、人物對話的生活化、日?;?,以及對話語言的詼諧幽默等方面。
關鍵詞:還原真實歷史 巧用戲劇手法 寫“活”人物對話
豫章心月的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較好地實現(xiàn)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tǒng)一。具體而言,該作品的歷史真實體現(xiàn)在作家發(fā)掘了大量真實可靠的歷史材料,敘事契合了當時社會的文化背景,同時又比較充分地做到了與歷史人物的情感溝通。該作品的藝術真實一方面體現(xiàn)在作家巧妙地使用了戲劇文學的創(chuàng)作手法如營造矛盾沖突、運用情節(jié)突轉(zhuǎn),以及靠人物對話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等;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成功寫“活”了人物對話,具體表現(xiàn)在人物語言充分個性化、人物對話的生活化、日?;?,以及對話語言的詼諧幽默等方面。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tǒng)一既對真實還原王陽明形象起了積極作用,又使得小說更加形象生動,讀起來富有趣味。
一、還原真實歷史
作為歷史小說,遵循歷史真實的創(chuàng)作原則至關重要。有學者將歷史小說的歷史真實歸納為三個維度:第一維是歷史小說所取的歷史材料的真實;第二維是歷史小說與文化的契合;第三維是情感的溝通。a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的創(chuàng)作顯然符合這三個維度的要求。也正因如此,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的敘事相對于其他王陽明題材歷史小說更顯真實可貴。
從第一個維度即材料的真實性來看,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中除了史料確有記載的神異之事,王陽明經(jīng)歷的事情并未被添加上神異色彩。小說中有兩件事的敘寫較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第一件事是王陽明童年考察邊境之事。許多小說中寫王陽明離家出走一個多月去居庸關實地考察。譬如袁仁琮的長篇小說《王陽明》寫王陽明十五歲便獨自去居庸關考察,回來甚至還寫了奏疏。王程強的長篇小說《王陽明》三部曲也是寫十五歲的王陽明獨自一人跑到塞外,隨韃靼師傅巴特爾深入草原考察邊境情況。但是在這本小說中,王陽明只是陪同父親去邊關辦事,并不存在獨自一人離家出走去邊境考察一說。從王陽明當時的年齡來看,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一個人離家出走在外一個多月,還是從京城跑到邊境之地,這多少有些虛構(gòu)的成分在,不得不令人懷疑其真實性。因而,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中寫父親要到邊境辦事順便帶上他前去看看邊關景象更顯真實。第二件事是王陽明格竹留下病根一事。許多小說中寫王陽明因為早年格竹留下病根,身體不好還時??人浴F┤缭谛≌f《心之悟——王陽明龍場悟道》中寫王陽明在龍場時時??人赃€需要希淵采藥給他止咳、治療。但是在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中,王陽明確實因為格竹大病一場,但是并未留下病根致使他身體欠佳。在豫章心月筆下,王陽明是在南贛剿匪時中了瘴氣后才身體陡然變壞的。從史料記載來看,王陽明在龍場時是同行三人中唯一沒有病倒的,甚至還照顧另外兩個同行的仆人,這就足以證明格竹并未給其身體造成長期的損害。顯然不少小說在描寫王陽明格竹留下病根時是進行了虛構(gòu)和夸大的。從以上的兩件事情中便可以窺見相對于其他陽明題材小說,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在材料真實的維度上更符合歷史小說真實性的要求。
歷史小說真實性的第二個維度是歷史小說與文化的契合。所謂歷史小說與文化的契合,即小說中的情節(jié)、人物等符合當時的文化背景。進一步說,作品中想象的部分必須合情合理:“情節(ji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終結(jié),必須為所處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社會條件所允許;人物的性格、命運、他們的追求,他們的生活邏輯,也應該是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眀這一維度在小說中亦有所體現(xiàn)。從情節(jié)上來看,小說中的情節(jié)發(fā)展都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比如在描寫學館學習生活的情節(jié)中,學生被先生叫到身邊背書,背不出書要被先生拿戒尺打手板就很符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此外,像王陽明晚年時接到去廣西平定叛亂的命令,由于身體和想陪伴家人的緣故便上表請辭,但是當圣旨下來定要他去時,他也不得不去。這就符合當時皇命不可違的時代背景。從人物上來看,小說中人物的生活儀禮和思想追求都是屬于那個時代的。生活儀禮譬如王陽明前往龍場前與弟子告別的場景時,作家寫他們通過拱手來告別。拱手就符合當時人們常用的禮儀。無論是從情節(jié)還是人物上看,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都達到了歷史小說與文化契合的要求,進而使得小說的真實性有了一定的保障。
第三個維度是情感的溝通,即作家與人物的情感溝通。它是指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要發(fā)揮自身的主體性,盡可能“銳敏、寬闊、生動”地去體會古人的心靈,要把它當人,要承認他和我們一樣也有一個心靈世界。c這在小說中可謂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作家在寫王陽明時有很強的帶入感,將其刻畫得鮮活生動。比如王陽明因要不要收留葉兒而產(chǎn)生的矛盾糾結(jié)情緒就是作家生動地體會王陽明心理的表現(xiàn)。一方面他想救這個無依無靠的可憐女子,另一方面又覺得在夫人不在時收下一個外鄉(xiāng)女子作奴婢愧對夫人。之所以能將這種矛盾心理寫活,離不開作家對此時王陽明心理的體驗和揣摩。除此之外,作家還將王陽明老來得子的激動心情體悟、刻畫得極為真實生動。他又是給接生婆看賞,又是與葉兒望著搖床中的孩子。這些細節(jié)都真切地表現(xiàn)著王陽明的喜悅。還很值得一提的是王陽明被委派去廣西平定思、田叛亂時的場景中對他的心理刻畫。開始時他考慮到自己的身體和想陪在親人身邊的欲望毅然決然地推辭,而當圣旨下來一定要他去。臨走前,他對身邊的人是千叮嚀萬囑咐,讀者可以很容易從中感受到他對家人的關心和不舍心理。以上提到的這些情感都是極為細微的點,在寫作過程中作家稍不留神就會忘記刻畫或刻畫得有所偏差。而豫章心月卻將王陽明的這些情感體悟得極為細致,拿捏得極為到位。這背后自然離不開作家與人物的情感“溝通”,只有作家將自己帶入王陽明當時的內(nèi)心,才可能關注到如此細膩生動的情感。與人物的情感溝通也成為小說的真實性又一大保障。
二、巧用戲劇手法
除了實現(xiàn)歷史真實,小說的另一大亮點就是借鑒了戲劇藝術手法。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采用了戲劇藝術常見的幾種手法:一是矛盾沖突的營造;二是情節(jié)突轉(zhuǎn)的運用;三是靠人物對話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這些手法的運用使得小說具有了沖突性、生動性和趣味性,為小說的藝術真實提供了保證。
矛盾沖突是戲劇藝術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也像戲劇文本一樣塑造了諸多的矛盾沖突,對塑造王陽明形象起著巨大作用。矛盾沖突可以分三大類:某一人物與另一人物之間的沖突、人物自身的內(nèi)心沖突以及人同環(huán)境之間的沖突。這三類沖突在小說中均有體現(xiàn)。首先是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沖突。例如小王陽明捉弄私塾先生時和先生的沖突;青年王陽明想學羅成掛帥出征時與父親的沖突;寧王手下找王陽明希望他效忠寧王時產(chǎn)生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都體現(xiàn)了王陽明遠大的志向和高潔的人格。然后是人物自身的內(nèi)心沖突。在第九章的第四場景中王陽明遇見了孤苦無依的葉兒,這時他的內(nèi)心就產(chǎn)生了要不要把她收在身邊的內(nèi)心矛盾沖突。一方面覺得葉兒可憐想收留她,另一方面又覺得夫人不在,自己收下一個外鄉(xiāng)女子為奴婢實在不妥。這一矛盾沖突的塑造,一下就將王陽明兩種品格同時表現(xiàn)出來了,可謂一舉兩得:他既愛妻子,照顧她的感受,又擁有憐憫之心,充滿善意。人同環(huán)境的沖突表現(xiàn)得最明顯的就是王陽明同昏庸皇帝統(tǒng)治下污濁的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沖突。也正是因為這個沖突才有了后續(xù)一系列的情節(jié):廷杖、入獄、被追殺、貶龍場……這一沖突的設置不僅塑造了王陽明正直、堅貞不屈的形象,更是起到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作用。此外,除了大環(huán)境中的沖突,作家也勾勒了許多小環(huán)境的沖突。比如小王陽明在私塾說出自己成圣的志向,其他同學哄堂大笑,甚至有同學譏諷他。小王陽明與此時的環(huán)境格格不入,形成了強烈的矛盾沖突。不難發(fā)現(xiàn),小說中矛盾沖突的營造不僅使得小說具有戲劇性,而且有利于王陽明形象的塑造。這為小說藝術真實的實現(xiàn)提供了有益探索。
其次是情節(jié)突轉(zhuǎn)的靈活運用。情節(jié)突轉(zhuǎn)也是戲劇藝術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它是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針對戲劇創(chuàng)作總結(jié)出的一種創(chuàng)作技法。情節(jié)突轉(zhuǎn)指情節(jié)產(chǎn)生了出人意料的重大反轉(zhuǎn)。高潮往往由這樣一些“突轉(zhuǎn)”因素促成:事件的突然轉(zhuǎn)折、人物命運的突然改變、人物心理的巨變、矛盾雙方的互相轉(zhuǎn)化、人物活動場景的突然切換等等。④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中也有數(shù)處使用了這樣的手法,而“突轉(zhuǎn)”也成為這部小說形成高潮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比如小說中池仲安想要借王陽明之手懲治死對頭——已經(jīng)被王陽明招安的盧珂,于是在王陽明面前說他壞話。王陽明將盧珂叫來審問后根本不信盧珂的解釋,盧珂不僅挨了板子還被押入了大牢。讀到這里時,讀者不禁心頭一緊,想著王陽明怎么這么糊涂,同時為盧珂的命運擔憂??衫^續(xù)看下去,當讀到高睿進監(jiān)獄探望盧珂時將手上“用計”二字展示給盧珂看時,讀者才恍然大悟。盧珂的命運發(fā)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彎。正是這個突轉(zhuǎn)促成了此場景的高潮——王陽明用計取得了匪首池仲安和池仲容的信任。這個突轉(zhuǎn)使讀者揪起的心也放了下來,明白過來王陽明想要用計騙取匪首池仲安和池仲容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情節(jié)突轉(zhuǎn)在小說中除了能促成高潮,還使得小說更加引人入勝,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
最后是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主要靠人物對話來推動,而這也是戲劇藝術的顯著特征。戲劇藝術中,人物對話對情節(jié)的推動起了很大一部分的作用。因而有了這一特點的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也明顯表現(xiàn)出了戲劇化的特征。小說中人物對話占據(jù)了極大的篇幅,每一場景都以對話為主來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比如王陽明和弟子方獻夫的這一段對話:
王陽明笑罷,說:“叔賢,你今天來到寒舍有何貴干?又有什么問題嗎?”
方獻夫說:“老師,這次我是向您來告辭的……索性告病回鄉(xiāng),專心讀書修道去!”
……
方獻夫恭敬地說:“哦,弟子還有一事向老師稟明。上告乞養(yǎng)病疏之時,我還面見了內(nèi)閣楊一清大人,當面舉薦了老師。正好吏部侍郎王瓊大人也在,楊大人和王大人都非常欣賞您……”e
這段對話就通過王陽明與弟子方獻夫的對話來推動后續(xù)情節(jié)的發(fā)展:方獻夫辭官回家,王陽明將在舉薦下升官。在人物對話中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相比于直接敘述更顯簡潔和趣味。此外,情節(jié)之間的銜接過渡也會顯得更加自然流暢,而且像這樣用人物對話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處理會讓讀者更有帶入感,拉近讀者和小說人物之間的距離。這對于實現(xiàn)小說的藝術真實來說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三、寫“活”人物對話
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以人物對話為主,其對話也是小說藝術真實的保證之一。作家寫“活”人物對話主要依靠讓人物語言充分個性化、人物對話生活化、日?;约皩υ捲溨C幽默。人物對話書寫的這三個特色使得小說做到藝術真實的同時又能通俗易懂、生動有趣。小說中的人物語言可謂是戲劇場景化的,每一個人物的寥寥數(shù)語都充分展現(xiàn)著人物自身的個性,符合人物自身的身份。其中,在第一章第七場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家中其他三人紛紛過來保護王守仁,鄭氏流著眼淚哀求道:“相公,求你別打了。你我就這么一根獨苗,打壞了可怎么辦哪!”
岑氏一把奪過柴火棍,氣喘吁吁地說:“要打你就打我,不許打我孫子!”
王天敘撅著胡子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你多年在外坐館,你教過孩子什么?一出事就知道打他?!眆
作家對每個人物的語言描寫不過只有一句,卻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同樣是保護王陽明心切,鄭氏作為女輩、作為妻子只能是用哀求的語言:“求你別打了?!倍献鳛橥蹶柮鞯哪赣H,語言就相對來說更硬氣一些:“不許打我孫子。”而王天敘的話直接對王華表示了嚴厲的斥責,這很好符合了他作為王華父親的身份,也表露出了男性的陽剛之氣。同時,“養(yǎng)不教,父之過”在他語言中的使用,又符合他作為讀書人的身份。除此之外,書中刻畫欺凌民女的胖闊少的語言時用了粗俗的詞——“媽的”。這就充分貼合胖闊少的性格,將其粗鄙下流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相比之下,在小說第十七章第一場景中王銀和王陽明的對話中,就常常出現(xiàn)《論語》《禮記》《中庸》等經(jīng)典著作中的話?;蛘哂脕碚撟C自己的觀點,或者對其進行解釋。這一對話語言就充分符合了他們倆作為讀書人的儒雅氣質(zhì)。更有趣的是,王銀從一開始出口不遜說自己“對圣人之道頗有心得,現(xiàn)已自覺萬物一體,而宇宙在我”g到“學生愿拜先生為師,請先生不要嫌棄學生駑鈍”h的轉(zhuǎn)變。在前后這兩句語言中可以明顯感受到王銀的態(tài)度變化,他已然被王陽明的學問所征服,失了原先的傲氣。由此可見,人物語言反映人物性格變化的同時也使得小說主要人物王陽明學識淵博、循循善誘的形象被塑造出來。
小說中的對話還具有生活化、日?;奶攸c。從人物對話的內(nèi)容來看,有家人之間的調(diào)侃,有臨行分別的不舍訴說,有師生之間的打趣,甚至還有王陽明給仆人和學生講的笑話。這些對話內(nèi)容都顯示了生活化、日?;奶攸c。小說中王陽明與父親王華的一段對話就很好流露出了這種日常生活的氣息:
(王華)“你說!為什么要打黃家阿婆的手腕?”
(王守仁)“誰要她說我彈弓打得一點都不準!我就打給她看!”
(王華)“你不知道一籃子雞蛋值很多錢嗎?你打了她的手,她上咱家來鬧,要我們賠雞蛋錢!”
(王守仁)“你先賠她好了。明年過年壓歲錢我不要就是了!”i
此外,日常俗語的運用也是小說中的人物對話呈現(xiàn)出生活化、日?;攸c的因素之一。如文中“哪有你這樣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的?”j“他簡直是把書念到狗肚子里去了”k,“謙之所說,算騷到了癢處”l,等等。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俗語往往含著類比,讀者可以輕松地領會話語的含義。同時,日常俗語的運用還使小說具有了一定的生活氣息。人物的對話生活化和日?;院?,便減少了歷史小說具有的疏離感和年代感。這就在無形中拉近了文本與讀者的距離,增加了小說人物的真實感和飽滿度,繼而更好地實現(xiàn)小說的藝術真實。
小說中的對話還有一大特色即詼諧幽默。幽默的對話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運用在相對嚴肅的歷史小說中更是有著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其中最顯著的價值就是可以極大地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小說寫王陽明的仆人王歡和王喜在龍場開玩笑時之間的對話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王喜得意洋洋地說:“好!今晚寡人就在自己的行宮內(nèi)安歇了。王歡,先去給寡人鋪好八寶得勝炕?!?/p>
王歡輕輕地踢了王喜一腳,說:“我先給你一腳再說?!眒
這兩人一問一答的語言充滿趣味,讀著著實令人發(fā)笑。幽默詼諧的人物對話無疑增加了小說的吸引力,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此外,人物對話又是直接體現(xiàn)人物形象的,讀者從小說人物的對話中便可以對人物形象有一個直觀的把握。而這本小說中更是憑借幽默的人物語言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平易近人、頗具幽默感的陽明形象。不同于其他小說將王陽明塑造成不茍言笑的形象,這本小說中的王陽明還會開他人玩笑。比如前來招安受降的人并不完全信任王陽明,于是揣著匕首前來。王陽明發(fā)現(xiàn)了便幽默地說:“哎,這位頭領,你的匕首把都露出來了,趕緊把它揣好,這么毛手毛腳!”n王陽明這句話一出口就引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一下緩解了緊張的氛圍和讀者深揪著的心。通過賦予王陽明幽默的語言使其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觸及的神壇上的人,那王陽明形象自然就更顯親切,更加真實。
ac蔡愛國:《論當代歷史小說真實性的維度》,《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第71頁,第75頁。
b 金元浦:《文學解釋學》,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36頁。
d 任太軍:《文學作品中“突轉(zhuǎn)”的功能意義》,《時代教育》2006年第21期,第52頁。
efijklm豫章心月:《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上)》,中國方正出版社2013年版,第126—127頁,第16頁,第15頁,第34頁,第110頁,第292頁,第104頁。
ghn豫章心月:《場景式歷史小說:王陽明(下)》,中國方正出版社2013年版,第466頁,第470頁,第608頁。
基金項目: 本文系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如何讓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基于新世紀以來浙江陽明文化傳播的考察”(202010349025)和紹興文理學院校級大學生科研課題的階段性成果
作 者: 徐依楠,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學生,紹興文理學院陽明劇社成員;卓光平,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從事王陽明、魯迅研究。
編 輯: 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