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發(fā)青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面臨著教學改革的重要機遇,同時也面臨著當代教學環(huán)境中的新挑戰(zhàn)。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改革的側重點,是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有必要明確教學重點。在五年級,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重點,因此教師需要在此階段重新考慮閱讀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為此,本文將從小學五年級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闡釋,就如何優(yōu)化五年級閱讀教學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五年級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占很大比例,是小學教育的重點。為了確保閱讀質量,同時達到提高理論認識和實踐技能的目標,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能力和需求來考慮閱讀指導策略。小學五年級階段是學生扎實基礎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閱讀教學必須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思想,以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
一、小學五年級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思考
在閱讀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有一些共性——機械閱讀,缺乏思考。也就是說,在閱讀的過程中,他們只需閱讀課文,輸入簡單的單詞和句子,無需思考、提問或查找。這導致學生讀過但印象不深,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但不知道為什么。
(二)缺乏興趣
教師要求閱讀,布置了閱讀任務,因此,學生認為閱讀是一件“苦差事”,對于閱讀缺乏興趣,自然難以自發(fā)地堅持閱讀,也難以從閱讀中有所得。老師要求閱讀并分配閱讀任務。因此,學生認為閱讀是是一項任務,對閱讀不感興趣。自然而然地便不會去自主閱讀,認為閱讀是困難的,而從閱讀中獲得的東西也變少了。
(三)缺乏積累
閱讀不能僅限于課堂閱讀,也不能僅限于與課文相關的課外閱讀,更不能僅限于文學課文閱讀,它應該是多樣化和全面的。但是,很多五年級小學生閱讀的內容僅限于課本相關的作文和課堂推薦的書籍,很少擴大閱讀范圍,導致積累不足。很多學生喜歡閱讀,經(jīng)常做課外閱讀,卻常常忽視閱讀的積累。有些課文讀來沒什么印象,因為他們只是簡單地閱讀,沒有思考,很少做筆記或積累。
二、小學五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如果閱讀不是學生的興趣,則老師不指導學生,學生將不會積極閱讀??梢钥闯觯B(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是學習閱讀的核心目標,對小學五年級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學生獲得知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享受閱讀并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養(yǎng)成閱讀習慣也需要循序漸進,這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將學生的真實生活與閱讀聯(lián)系起來,消除時間,地點和內容的限制,使學生的閱讀貼近生活,滲透到生活中,學生逐漸意識到閱讀是必要的。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參加課后閱讀和討論活動,并指導學生閱讀課外的一些材料。為匹配五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應盡可能地選擇符合學生喜好的文章。由于五年級的小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讀寫能力,因此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水平選擇不同的材料。文件內容應盡可能豐富,包括課內外,國內外的資料。文件的格式也需要多樣化,包括實物圖畫書,動態(tài)教科書……,以便學生可以從各種閱讀材料中進行選擇,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以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閱讀。
(二)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活動
在目前的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課堂氣氛比較沉悶,通常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導致教室里的氣氛比較無趣。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效率,教師需要修改現(xiàn)有的閱讀模式,積極采用不同的閱讀教學方式,營造有趣的閱讀氛圍。例如,教師使用對話、演示和辯論的方法來激活課堂,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他們正在閱讀的內容、交流、辯論、提問等,這樣學生就可以從不同的視覺、聽覺和思維角度出發(fā)閱讀,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專注于閱讀,避免全班集中率不高情況。此外,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激活課堂。例如,可以讓學生閱讀故事,玩故事紙牌游戲,然后編寫故事的后續(xù)情節(jié)。此外,可以組織教科書劇來排練課文或將課文讀成劇本,學生可以沉浸在劇場排練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
(三)鼓勵學生將閱讀體驗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源于生產和社會生活,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是,由于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不足,老師應鼓勵學生多去探索理解。選擇閱讀材料應盡可能適合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思想,否則學生會感到困惑。例如,當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家庭主題的文章時,教師應開始學習學生的個人生活經(jīng)驗。每個學生的背景和生活經(jīng)歷都不同,因此,對家庭情感的理解也不同。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學生更可能與父母建立關系,而與其他長輩生活的學生自然對家庭關系有不同的理解,這是老師必須明白的事實。因此,在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程的過程中,教師不必要求學生從父母的角度出發(fā),而是要讓學生對家庭關系有自己的理解。此外,教師應利用自己和他人的經(jīng)驗來指導學生開闊視野,并使用一些以生活為導向的例子來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例如,在閱讀過程中,由于生活經(jīng)歷與文字中人物的差異,學生無法理解個中曲折,老師可以利用情境創(chuàng)造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例如,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孩子面臨的問題,現(xiàn)今孩子很難設身處地的理解到。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師可以選擇介紹一些童年時期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人們的生活經(jīng)歷,以便他們可以了解戰(zhàn)爭對人們的傷害。這樣,學生將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三、結束語
小學五年級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技能基礎,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個人喜好,思維方式,選擇正確的閱讀指導方法來引導,幫助學生將更深刻,更準確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以上是基于小學五年級閱讀技能提升的目標方法論述,希望能起到有效的參考作用。只有高效閱讀更多的書籍,才能為學習語文提供充足的準備,讓學生有更高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閱讀,提升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朱加榮.大語文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考[J].情感讀本.2020(03)
[2]辛永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