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凱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因此,各初中學校正在逐漸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學生在進入初中階段后,其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并對未來有無限期許。學生在此時要面對的生活壓力、學習壓力較大,隨著人際交往的深入、自我意識的形成,心理方面要面對的壓力也大幅增加,發(fā)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概率也持續(xù)升高。文章主要從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分析及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兩個方面具體展開,以期探討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班主任能教育好學生,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關鍵詞:初中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實踐舉措
引言
從現階段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在具體實施期間還是有頗多問題的存在。一方面,是教師的原因。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往往借助的是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采取的往往是和學生面對面的溝通交流的方式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性不足,導致學生很難配合教師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則是學生自身的原因。多數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本來就存在一定的抵觸和反感情緒,加上對教師所存在的畏懼心理,導致學生很難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講述給教師,進而讓教師無法給予學生一定的心理指導。加上部分初中學生潛意識里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因此,再也不需要聽從教師或則家長的管教,在學習和生活上經常會和教師、家長唱反調,對于父母或教師所明令禁止的事情反而做得更加積極。所以,若想使問題能順利解決,初中教師必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在這個階段他們性格比較叛逆,情緒起伏較大,心理也沒有完成發(fā)育成熟。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承擔著班級學生的學習、思想、心理健康、生活等各種工作任務。與其他任課教師不同的是:班主任不僅教書育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還負責管理好整個班集體,同時也承擔著任課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協(xié)調工作等。因此,班主任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在教育與管理學生的同時,做好其他教育工作。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關注學生的思想品質、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等,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筆者主要分析了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并指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2影響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
2.1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親子關系為中心的,父母在對子女進行撫養(yǎng)和教育的日?;顒又兴憩F出來的一種對待孩子的相對穩(wěn)定的、固定的行為模式和行為傾向,是父母傳達給子女的態(tài)度以及由父母的行為所表達出的情感氣氛的集合體。權威型、專制型、寬容型這三種教養(yǎng)方式下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心理是千差萬別的。同樣,在夫妻關系和睦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和夫妻關系不和諧、離異、再婚、留守或是喪親家庭中的孩子的心理也是不同的。
2.2學校因素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最主要的場所,它猶如一個小型的社會,學校生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最主要的表現就是由學習壓力造成的諸如考試焦慮、厭學情緒等心理問題。同時,校園中存在的校園欺凌、霸凌問題、師生及同學關系不和諧等現象,也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初中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業(yè)任務的加重,一些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影響。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優(yōu)化
3.1塑造良好的環(huán)境并積極與監(jiān)護人溝通
中學班主任所起到的班級管理作用不僅僅局限于學校教育,更為關鍵的一點是讓家校教育無縫銜接,彼此密切配合和聯系起來,才能發(fā)揮教育自身的實際價值和意義。要首先為學生塑造一個平等、自然的學習環(huán)境,其次要積極與監(jiān)護人保持定期溝通,了解學生特點與家庭環(huán)境特點。在學校方面,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觀念,用開放、平等和尊重的理念對待學生,積極肯定與正面評價學生。在這基礎上,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與監(jiān)護人建立一定溝通,發(fā)覺家庭教育方面不足之處并作出修正。家庭環(huán)境對于立德樹人影響十分之大,需要客觀認識,然后積極采取針對性措施。
3.2掌握時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
教育掌握時機,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fā)現,隨時教育,并在教學中將心理健康教育融會貫通,并非集中式的教學方式。但是,這兩者可以結合,相互協(xié)調,與教授知識相似,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在對的時間進行。只有班主任知道什么時間、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那么什么時候才是最佳時間呢?在剛開學時,學生與班主任已經分開一段時間,是一個嶄新的相處階段,此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效果最好的時期。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假期的所見所聞,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情感。
3.3鼓勵學生表達自我
心理壓力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輔助學生釋放壓力除了要消除客觀不利因素之外,還需要充分給學生提供契機,讓學生掌握一個自主調控自身心理健康的方法,找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疏導的契機。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距離,這樣的距離感促使教師有權威性和威嚴性,尤其在教育與教學過程中都是一個主導者、引領者的角色。但素質教育時代,最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引導,是用一個靈魂觸動另外一個靈魂,真正意義上進行立德樹人的教育,而非是一種知識和理念的灌輸。為了有效進行心理健康疏導,可以設定一個班級信箱,鼓勵學生將自身的煩惱等用書信的方式匿名寫在信紙上,然后投入到信箱中;或者教師可以主動與學生進行線上、書信形式的交流。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形成和推廣,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解決初中生學業(yè)倦怠問題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教師要積極采取應對策略,對癥下藥,有效遏制學生的倦怠情緒,幫助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引導他們找回學習的樂趣,早日走出學習的低谷。
參考文獻:
[1]汪麗麗.淺論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9(40):188-189.
[2]王芳.初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1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