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歡
摘要:閱讀和寫作是英語語言教學的“左膀右臂”,兩者相輔相成。教師在教學中既不能撇開閱讀空談寫作、也不能忽視寫作只談閱讀,而要將兩者結合起來實施讀寫結合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從而打破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瓶頸,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本文闡述了目前初中英語閱讀、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教學理念,以期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核心素養(yǎng)
閱讀和寫作是英語語言教學的“左膀右臂”,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反觀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許多教師將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到聽說教學上,甚至將閱讀課當成語法課來上,寫作練習也被擠出課堂。學生缺少接受系統(tǒng)寫作方法的指導和及時地進行語言輸入和產出的轉換練習的機會,寫作能力自然不高。隨著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閱讀和寫作在中考英語試卷中占據的分值也越來越高。由此可見,探討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非常必要。
一、初中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1.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分離
很多教師在講授閱讀課時只是照本宣科,機械化地遵循著“讀前有趣熱身”、“讀中‘提問和應答’”、“讀后‘熱烈討論’”“語言點講解”這些步驟,閱讀問題情境設計游離于寫作教學之外,完全不考慮為后面的寫作任務搭建腳手架,寫作教學更是淺嘗輒止的說兩句。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談不上語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閱讀輸入與寫作產出缺乏相關性
學生在完成語篇閱讀和分析結構以后,輸出環(huán)節(jié)要與閱讀主題有相關性,內化文本語言,深刻理解文章主題,這樣學生的讀后輸出才有成效。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寫作中所用的語言、結構以及句型還是之前所學的知識,與本課堂的知識缺乏關聯,導致學生學得不扎實,不懂得用,也就無法有效產出。
二、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實施策略
1、以讀促寫
1.1、依托閱讀文本,積累寫作素材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要想寫出文從字順的文章來,學生必須有所積累。因此,積累是寫作的前提,也是寫作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一個人積累的閱讀素材越多,閱讀時就能快速捕捉有效信息、提煉文章主旨。從這一角度看,積累還是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體現。英語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文本,其中不乏一些好詞好句,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語言素材,逐漸“化為己用”,以此充實和潤色自己的文章,使文章內容靈動飽滿,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如在開展外研版九年級英語Module 3《Heroes》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對課文的重點句型進行分析,如“She’s my hero because she’s one of the best players in the world.”這句話是原因狀語從句,表示直接的原因,一般用在句首,起到“引領全文”的作用。教師要求學生將這句話積累下來,并根據不同的寫作內容加以靈活運用。這句話的意思是“她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因為她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員之一。”學生據此變換出不同內容的句子“She is my role model because she is always at the top of the list.”“ He doesn’t do well because he is always in the mood for class.”這樣不僅實現了舉一反三教學,也依托文本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較大的提升。
除了積累句子外,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積累一些常用的單詞、短語、詞組等,掌握常見短語的用法。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能加入進去從而為文章添彩添色,使文章讀起來結構緊湊、語言生動,自然能夠贏得閱卷老師的好評。這樣做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大有裨益,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分析句子結構。如在“He ran so fast that his brother couldn’t catch up with him”這句話中,教師要強調“so...that...”的用法。這樣不僅落實了讀寫結合的教學目的,還使學生學會分析、剖析句子,豐富語言儲備。
1.2、探究閱讀主題,掌握寫作技巧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閱讀課文結構清晰明了、層次分明,是學生探究寫作技巧、進行謀篇布局的典范。但遺憾的是教材的這些課文典范未能被學生有效地利用到寫作中,究其原因是因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對句子的翻譯和語法的講解,未能對文章結構進行合理的劃分,學生缺乏寫作技巧的鍛煉,無法實現有條理的寫作,想到那寫到那,文章成為單詞、句子的胡亂堆砌,寫作活動陷入舉步維艱中。因此,教師要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探究寫作結構,理清寫作思路,從而確保寫作質量。
如外研版九年級英語Module 7 Unit 2《It is still read and loved》一課就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寫了對《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的書評,先總寫故事梗概,接著分說典型故事,最后做出總評。教師就可以以本課為素材,引導學生按照這一結構介紹一本名著。如有的學生開頭這樣寫到:“My favorite masterpiece is Wu Chengen’s 《Travels to the West》. It mainly tells the story of the Tang monk and his three apprentices who went to the west to take the book.”中間介紹了最喜歡的故事三打白骨精,最后做出書評“The Travel of the West is an interesting novel that shows the confidence and courage of the people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2、以寫促讀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殊不知有目的寫作也能帶動閱讀工作的有效進展,從而實現“以寫促讀”的教學效果。如我們可以采取“讀前寫”的方式促進語言輸入和輸出的有效結合。從讀寫結合的意義來看,寫作既是閱讀成果的體現,又是閱讀信息重塑的過程。借助讀前寫可以促使學生在真實完整的語境中學習語言知識,同時還能將自己的文章和教材課文做對比,找出不足和差距,從而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如在外研版九年級英語Module 2 Unit 2的閱讀教學中,我將文本中的重點例句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利用例句介紹一個節(jié)日活動。再將閱讀材料作為范文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比較,找出差異。通過比較,學生找出文中的一些連詞,體會它們在句子中的作用,從而掌握連詞的用法,提高寫作技能。
總之,讀寫結合是英語語言屬性的價值需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作為新時期的英語教師,要以積極的姿態(tài)不斷挖掘、開發(fā)教材中的讀寫結合點,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讀寫結合練習,使閱讀和寫作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tài),從而促進初中英語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尹德信. 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英語學科讀寫結合教學研究[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495-2497.
[2]王志茹,滿靜.“讀寫結合”課程改革對英語寫作能力提高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20(21):288-289.
[3]夏子.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初探[J].英語廣場,2020(13):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