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現階段高中教育的重點。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概念出現,要求了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其中就包含了學生藝術方面的發(fā)展。美術是藝術領域的一小部分,是高中階段不可或缺的一門重要學科。但是面對高中生參差不齊的美術素養(yǎng),更好地開展美術教育,從而在提高學生美術技術的同時,確保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最終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當今高中美術教師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立足于一種全新的教育方法——分層教學法,來探究如何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美術;分層教學
一、 核心素養(yǎng)下實施高中美術分層教學的意義
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這里有兩個重點,一是每一位學生,二是綜合發(fā)展。首先素質教育面向的是每一位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生來自不同的初中,所以其自身的美術基礎以及美術學習能力和美術表達能力都不盡相同。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方法,無法確保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只能顧及班級一部分的學生,并且長此以往,美術能力好的學生會越來越好,美術本身就差的學生,會更加討厭美術課程,對于美術課程的積極性也會越來越低,從而導致整個班級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镀胀ǜ咧忻佬g課程標準》鼓勵每一位學生都要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感受、體驗、參與、探究、合作、思考。因此分層教學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針對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來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從而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自身的基礎上,取得一定的進步,最終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綜合發(fā)展,從傳統單一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教學過程中跳脫出來,從而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含了圖像識圖、美術表現、審美態(tài)度、創(chuàng)新能力、文化理解五大部分。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通過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將這五大核心素養(yǎng)滲透其中。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在美術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同時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達到新課標中促進每一位學生綜合發(fā)展的最終目標。
二、 核心素養(yǎng)下實施高中美術分層教學的策略
(一)基于圖像識圖核心素養(yǎng),實施教學目標分層
在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圖像識圖能力,教學目標的設定能夠幫助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設定過于依賴于教學大綱,因此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所以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目標可以分為A、B、C三個層次。首先是C層,達標層,這一類的目標起步較低,達成目標需要學生對美術的基礎知識進行了解與學習,并且可以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B層為中極目標,要求了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靈活地對一些作品進行分析,從而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A層次為高級目標,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和融會貫通,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進行“中國傳統雕塑”相關內容的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所達到的目標為。
通過分層的目標確定,學生就可以通過對自身的了解力所能及地來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標。既不會因為目標過于高而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又防止了目標過低而使學生喪失學習欲望。在分層目標的設立下,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學習,最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基于美術表現核心素養(yǎng),實施教學內容分層
高中美術鑒賞教科書設計范圍較廣,既有傳統的繪畫雕塑方面,又有工藝建筑方面。在高中階段,由于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生不同的學習背景和家庭背景,因此學生對于這幾部分內容的認知也會有所不同。在教學的過程中,想要兼顧學生的差異,就可以根據美術課本教材統一學生的學習進度,為學生設計不同等級的教學內容,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穩(wěn)步的提高。
例如A層次的教學內容就是對課本的重難點進行把關處理,與此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補充,并且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B層次的學生,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更加注重課本知識,適當為學生補充內容,增強學生的鑒賞能力。C層次的學生,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過程中,要更加注重課本知識的教學。并且教學內容要圍繞著單元重點,讓學生學會最基礎的美術知識。
比如在“古代陶器與瓷器”的教學過程中,重點內容為對比瓷器和陶器的區(qū)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進行以下的教學內容分層。
通過教學內容的劃分,教師就能夠充分考慮到班級當中每一個學生的接受程度,從而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所學的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三)基于審美態(tài)度核心素養(yǎng),開展教學方法分層
課堂教學是一種十分負責的教學活動,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開展課堂教學。這就需要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分層。
在高中,每個班級都有幾十名學生,這些學生之間又都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來將學生進行分層。并且根據學生在分層學習過程中的不同反饋,對學生的層次進行及時地調整。A層次的學生是基礎較好的學生,這一類的學生對于美術這一課程本身就有著濃厚的興趣,能夠主動對美術知識進行主動的學習,并且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也掌握了一定的美術知識,有著較為扎實的基礎。B類學生為對美術的學習不抵觸,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美術知識,并且能夠嘗試著做出一些美術作品,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根據教師的提示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能夠緊跟教師的思路進行知識的學習。C類學生對于美術的學習興趣較低,以及出現對美術課程畏難情緒的學生。這一類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美術技能并不盡如人意。三個層次的學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以及美術方面的成長來及時對學生進行層次的調整,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美術知識的學習,使分層教學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來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當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教師就要根據整體的三個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傳統的教學過程當中,由于教師立足于全班學生開進行整體的教學,因此教師很難兼顧到學習成績較好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導致了班級當中好學生“不夠學”,后進生“學不會”的現象。但是在進行分層教學的策略之后,教師在每一次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都可以融合進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而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全身心的融入課堂學習的過程當中。
例如在課前導學的部分,課前的導學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導學環(huán)節(jié),對整體的知識有一個充分的表達認知與了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導學策略。
A層次的學生本身就有著對美術的濃厚興趣,因此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直接通過課本進行預習,從而自己發(fā)現這一課的教學重點。B層次的學生雖然不抵觸美術的學習,但學生并沒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導致學生并沒有成為A層,因此在導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為學生設計相應的導學案,并且將導學案進行發(fā)放,引導學生借助導學案當中的問題,來進行課本的預習,從而了解課本內容。針對于C層次的學生,這類學生本身對于美術知識的學習就有一定的抵觸心理,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即使有導學案的引導,學生也不愿意主動進行課本的閱讀。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分享一些相應的微課內容,通過微課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構建,從而完成知識的預習,促進學生的審美態(tài)度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四)基于創(chuàng)新意識核心素養(yǎng),開展評價標準分層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是采用考試的形式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但是美術屬于一種藝術活動,單一的借助考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很容易忽略了學生自身的閃光點,并且還會打消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分層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包含多個方面,首先是課堂表現要占到40%,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加重視每一次的課堂學習。在考試的過程中學生作品的創(chuàng)新力要有額外20%的占分比,而最終的學業(yè)水平成績則占到40%。通過對整體的評價過程進行分層,這樣就能夠確保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將自己的閃光點展現到教師的面前,并且使學生產生創(chuàng)新的意識,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三、 結束語
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因此,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美術分層教學,也要把美術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從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學生的自身和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精心的分層,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蓉芳.高中美術課程分層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237.
[2]萬珂.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3]張詩.分層教學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7(11):128.
作者簡介:石正,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江寧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