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羽
隨著普通話推廣力度的加強,兒童普通話學習成為教育教學的要求。兒童時期是語言習得的關鍵階段,方言作為家庭第一用語,對兒童普通話學習具有重要影響。文章試著從語言學習和教育教學的角度著手,觀察四川方言對當?shù)貎和胀ㄔ拰W習的影響,并從學校和家庭中尋找適當?shù)膶Σ摺?/p>
一、四川方言對兒童普通話學習的影響
(一)方言影響普通話的發(fā)音方式
四川方言屬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話,方言特征明顯,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人們在四川地區(qū)使用普通話交談時,常會感到方言味“濃郁”,也因此,常有人把這些帶有四川發(fā)音的普通話稱為“川普”。兒童學習普通話的過程,肯定會受到本土方言的影響,方言對普通話學習的影響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發(fā)音問題。方言發(fā)音與普通話混同會給人口齒不清、說話含混的感覺。要想解決發(fā)音問題,首先就需要了解兩者在發(fā)音上的區(qū)別。
四川方言與普通話在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上都有區(qū)別。就聲母而言,四川方言具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混合、鼻音和邊音混合的問題。四川方言中舌尖前音[ts/tsh/s/z]和舌尖后音[t/th//]屬于一組自由變體,兩者的使用沒有限制。例如,“知識”可讀“zhishi”或“zisi”。鼻音[n]和邊音[l]是一組自由變體,兩者可以隨意使用,比如“老師”讀“l(fā)aoshi”和“naoshi”是一樣的。對于四川地區(qū)的人民而言,這兩組自由變體的發(fā)音是一致的,表達的意義也一樣。在韻母方面,四川方言比普通話韻母數(shù)量多,四川方言擁有42類韻母。四川方言的韻母與普通話顯著的區(qū)別是:后鼻音韻尾[]是否脫落。在使用四川方言的大部分地區(qū),后鼻音韻尾[]脫落,最典型的就屬[in]和[i],比如“新”和“星”都讀“xin”。對于聲韻的拼合情況而言,四川方言和普通話最明顯的差別在于舌根音[x]和只有韻腹[u]相拼,會發(fā)出[fu]的音,比如“呼”“胡”“虎”“互”都讀“fu”。聲調(diào)方面,四川方言與普通話最明顯的區(qū)別是:兩者的調(diào)類一致,但調(diào)值不一致。例如,“調(diào)節(jié)”的“調(diào)”,成都話和普通話都是陽平,但成都話調(diào)值是21,普通話調(diào)值是35,前者是低降調(diào),后者是中升調(diào)。四川方言中存在入聲調(diào)類,占方言區(qū)的1/3,這些區(qū)域的入聲獨立成類,致使學習普通話還需要轉化調(diào)值。此外,四川方言擁有大量的兒化音。
(二)方言影響兒童的認識方式和思維方式
方言轉化為普通話不僅是語言的轉化,也是思維模式和認識方式的轉化。我們可以從構詞和句法兩個角度觀察四川方言轉化為普通話的過程。首先,我們選取部分詞語對比普通話與四川方言。
【例1】四川方言(普通話)
扯火閃(閃電)、凼凼(水坑)、栽秧子(插秧)、咪幺(貓)、套屋(客廳)、家家(外婆)、上山(出殯)、磕膝頭(膝蓋)、夜飯(晚飯)、叉叉褲(開襠褲)、相因(便宜)、白墨(粉筆)、洋馬兒(自行車)、算八字(算命)、跍(蹲)、遭孽(可憐)、上頭(上面)、好久(什么時候)
這些詞語比較清晰地展示了四川方言和普通話的區(qū)別,從中可以看出,四川地區(qū)人民認識事物比較直白,對于事物的描述具有形象性和生動性的特點。
其次,語法凸顯了方言區(qū)人們的思維方式。
【例2】他借100塊錢。
這一句話若用普通話表達是歧義句,而用四川方言表達卻不會產(chǎn)生歧義,主要原因在于普通話中的“借”是雙賓語動詞,這句話在普通話中我們可以理解成“他借給別人100塊”或“他向別人借了100塊”;而四川方言中,受思維習慣的影響,我們只會理解為“他向別人借了100塊錢”,當用四川方言的語序表示借出時,會將間接賓語“他”后置,表示為“借100塊錢他”。此外,對于這種雙賓語句,四川方言都可以將間接賓語后置,比如“給一支筆他”“還把傘他”等。由于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的不一致,人們在日常溝通中使用普通話就會受到影響。方言的語言習慣者會下意識地使用方言表達時的語言邏輯,改變說話語調(diào)或是使用一些普通話中不具有的而方言中擁有特別意義的詞匯。這些都會導致普通話生澀拗口,他人難以理解表達內(nèi)容。這樣就會對兒童的溝通能力造成限制。
(三)方言會影響兒童普通話學習的心理
方言作為家庭第一用語,已對兒童的語言學習造成影響,面對發(fā)音與邏輯等方面都與方言不同的普通話,兒童會產(chǎn)生心理抗拒和防衛(wèi)。第一,作為兒童的母語,兒童對方言的接納程度相比普通話而言是比較高的。在交流中,兒童也會因習慣或受周圍環(huán)境影響更偏向選用方言進行表達。第二,對于方言比較濃郁的地區(qū)而言,家長不重視普通話教學,兒童普通話學習比較困難。兒童受外在環(huán)境和自身畏難心理的雙重影響,會懼怕說普通話,也更加難以接受使用普通話。
二、兒童普通話學習教育策略
學校和家庭要保證受方言影響的兒童能夠熟練準確地掌握普通話,首先就得認識方言對普通話學習的影響,其次是對兒童的影響。正如《優(yōu)選論》所述:“先天機能和外在語言輸入在語言習得中相互影響,更強調(diào)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苯逃龑τ趦和胀ㄔ拰W習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歸根結底,方言區(qū)兒童普通話學習屬于第二語言學習。解決這個問題離不開兩個方面,第一是語言本體的學習,包括語音、語法和詞匯。第二是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語言環(huán)境對兒童語言學習的影響十分巨大。因此,在普通話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都不能忽視語言環(huán)境對兒童普通話學習的影響。
(一)提高教師普通話教學水平
普通話是教師應掌握的技能,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既能顯示教師的個人素質(zhì),又能展示教師的教育教學基本能力。教師既要提高自身的普通話能力,也要提升普通話教學能力。第一,教師要熟練掌握普通話的發(fā)音方法。以[ts/tsh/s/z]和[t/th//]為例,前一組的發(fā)音特征是“舌尖前音、塞擦音、清音”,后一組是“舌尖后音、塞擦音、清音”,兩組聲母在發(fā)音位置上形成區(qū)別。普通話是語言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相關著作,補充普通話學習和教學的知識。第二,教師要做好發(fā)音示范,發(fā)音準確清晰,語速平緩,以便學生能夠模仿。兒童時期的學生處于直接思維模式到抽象思維模式轉變的過程,這期間,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教師要把握好此階段的普通話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做好發(fā)音示范,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普通話發(fā)音。第三,教師要帶領學生多閱讀,尤其是多閱讀具有典范作用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F(xiàn)代白話文著作是普通話的語法規(guī)范,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著作的過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普通話語法。
(二)建立“純語言環(huán)境”
語言環(huán)境對第二語言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們需要關注家庭和學校兩個大語境。
在家庭語言使用中,家長對語言價值的評斷,不僅影響自身的語言選擇,而且這種選擇會投射在家庭成員的語言使用上。因此,家庭對于兒童普通話學習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營造一個合適的普通話學習環(huán)境。家長應該重視家庭語言環(huán)境的營造,培養(yǎng)家庭說普通話的氛圍。第一,家長應該重視家庭普通話學習環(huán)境,減少家庭內(nèi)部方言的使用,避免給兒童帶來不利影響。家長要盡量使用普通話的語序和詞匯來表達與交流,避免兒童表達與交流時語序混亂,把方言和普通話的詞匯混同。第二,家長可以讓兒童從廣播電視上學習標準的普通話,比如針對學齡前兒童,家長可以播放動畫片。如果家長自身普通話表達不甚規(guī)范,便可采用此形式。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具有地方方言特色的動畫片應當盡量避免兒童接觸。第三,家長要關注兒童的心理狀況,及時解決兒童在普通話學習中的心理抵觸問題,建立兒童普通話學習的信心。
學校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環(huán)境。學校在解決方言對普通話影響的問題上,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應該建立校園“純語言環(huán)境”,倡導學生和教師以及相關工作人員使用普通話交流。此外,學校應該舉辦普通話演講比賽,鼓勵在校人員積極參與,尤其是學生的參與。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講普通話的興趣,提升學生講好普通話的信心,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
三、結語
家長和學校應該緊緊把握兒童語言習得的關鍵階段,關注兒童普通話學習情況,利用自身優(yōu)勢為兒童建立比較穩(wěn)定的語言環(huán)境。當然,兒童的主觀能動性才是學好普通話的基礎。家長和教師要幫助兒童建立講好普通話的信心,使兒童主動學習普通話,勤學多練,鼓勵兒童多聽、多說普通話。
參考文獻:
[1]鄧英樹,張一舟.四川方言詞匯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2]劉群.家庭語言規(guī)劃和語言關系[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117-121.
[3]彭小紅,張娟.方言對兒童語言習得的影響及普通話教育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5):109-111.
[4]孫宇.淺談方言與語言習得的關系[J].才智,2013(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