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平
【摘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同時,還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更具有高效性。為進一步增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堂教學效率,結合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情境教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品德教育。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活動情境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使用方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活動情境;教學創(chuàng)設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文化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yǎng),幫助其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取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也就成為小學教學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而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其主要是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進行教學活動,并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進一步優(yōu)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
一、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的關鍵
1.生活性
相對于其它傳統(tǒng)課程而言,《道德與法治》課程是比較特殊的一門學科,其課程開展的立足點在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并對學生的生活進行分析,更好地鍛煉學生的生活能力。因此,在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時,教師應當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活動的重點內容,從而更好地完成課程教學。
2.主體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堅定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并加強對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因此,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應當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應將自己當作課堂組織的參與者,而不是領導者。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形象性
在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時,利用抽象性的概念是無法順利開展的。不僅是因為小學生還不具備成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若過于抽象的活動情境,小學生是無法理解和感知的,從而使得活動情境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過程中,教師應當以生活的活動情境為主,從而使得學生有更好的情感體驗。
4.問題性
情境活動的創(chuàng)設,需要以科學合理的問題為引導,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的思考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當以活動情境為中心,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整個活動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而這樣的提問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有效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的策略
1.創(chuàng)設虛擬活動情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各種條件的限制下,使得教師很難將學生生活中的各種場景照搬到課堂當中,這就要求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以教室為主要活動開展場景,使其成為各種各樣的虛擬場景。同時,教師在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的過程中,應當立足于教材內容,并帶有目的性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在虛擬情境中感受到最真實的體驗。例如,《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章節(jié)內容學習時,教師可以先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被壞人搶奪錢財或騙取錢財。而后可以讓學生扮演被搶劫者、搶劫者、110平臺警察,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暗藏的危機,使得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法律”,懂得如何在實際生活中以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活動情境
《道德與法治》課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學生的生活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活動情境,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常見的生活情境巧妙地融入到課堂當中,引發(fā)學生的熟悉感,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幫助其快速地成長。例如,在學習《學會尊重》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施播放學生上學時與教師、同學打招呼的視頻,并讓學生進行分析:他們做得怎么樣?而作為學生現(xiàn)實生活可以接觸到的情境,對學生來說更具有親和力和說服力,能很好給予學生正面的指導,從而培養(yǎng)學生懂禮貌的良好行為。
3.立足于實踐
實踐活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當嚴格按照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成長特點出發(fā),靈活舉辦科學合理的實踐活動。同時,緊密聯(lián)合家庭、學校、社區(qū)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此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充分享有自主權,能夠根據(jù)自身的知識技能選擇合適自己的情境活動。另外,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人生的閱歷較淺,所積累的社會生活經驗不足,這就要求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時,應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幫助學生快速成長起來,并不斷引導學生突破自己,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全新的認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例如,在《探訪古代文明》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將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展示出來,同時,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安排學生到博物館、歷史遺跡進行參觀,使得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古代文明的偉大和神秘。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從而更珍惜和傳承我國優(yōu)秀的古代文化,同時也能讓學生學會保護中國文化遺產。
4.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
探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也是《道德與法治》課程重要的教學理念。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入探究情境,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動手能力,進一步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例如,《我們受特殊保護》一課中,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未成年人為什么需要特殊的保護呢?隨后,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學生能直觀體驗到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并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護的原因。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論
由上述得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使用活動情境教學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到情境教學當中,不斷地去探索新的知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做到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索,使得學生真的走入情境、融入情境,進一步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荊樹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初探[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9(4):158.
[2]和炳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