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 琳
“梁上君子”是一個有歷史典故的成語,它雖然包含“君子”二字,但并非用來形容行事坦蕩、品行高潔的人,而是竊賊的代稱?!傲荷暇印钡挠嘘P(guān)典故最早出自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所編撰的紀傳體史書《后漢書》中。
陳寔是東漢的一名官員,他為官公正,明辨是非,作出的判罰結(jié)果總能令百姓心服口服。
陳寔所在的縣有一年鬧災荒,百姓的收成都不好。一天,有個小偷深夜?jié)撊腙悓伒募抑?,躲在房梁上面,陳寔明明看見了卻沒有立刻揭穿他,而是起來整理好衣服,把兒孫們叫到身邊,嚴肅地訓誡他們,說:“人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上進,不能干壞事。干壞事的并不是生來就是壞人,是平時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斷干壞事,養(yǎng)成了習慣。這樣本來可以成為君子的人,也就變成了小人,成了‘梁上君子’了。你們抬頭往上看,在我們屋梁上的這位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保ā胺蛉瞬豢刹蛔悦恪2簧浦宋幢乇緪?,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陳寔傳》)
小偷聽了陳寔的話大吃一驚,立刻從房梁上跳下來,跪在地上磕頭認罪。陳寔溫和地對他說:“我看你也不像個壞人,你應該好好克制自己,改過向善。你會當小偷,應當是貧困導致的?!弊詈?,陳寔贈送了小偷兩匹絹。自此之后,全縣再沒有發(fā)生過盜竊案子。
后人從這一故事中提取了“梁上君子”一詞,用來指代竊賊,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
小偷夜里潛入陳寔家中,原是為了偷竊財物,因聽了陳寔的話而主動跳下房梁認錯,陳寔最終也沒有處罰他。結(jié)合今天的法律進行分析,這個“梁上君子”的行為應如何認定呢?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地將他人占有的財物轉(zhuǎn)移為自己占有,即為盜竊。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guī)定了盜竊罪:“盜竊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該條文規(guī)定了盜竊罪的五種常見情形:(一)盜竊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1,000—3,000元以上);(二)多次盜竊(根據(jù)相關(guān)司法解釋,二年內(nèi)盜竊三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多次盜竊”);(三)入戶盜竊(根據(jù)相關(guān)司法解釋,非法進入供他人家庭生活、與外界相對隔離的住所盜竊的,應當認定為“入戶盜竊”);(四)攜帶兇器盜竊;(五)扒竊。除了第一種情形須達到“數(shù)額較大”的標準才構(gòu)成盜竊罪外,后四種情形并沒有關(guān)于盜竊數(shù)額的要求。以“入戶盜竊”為例,不論盜竊次數(shù)、盜竊數(shù)額的多少,只要有入戶盜竊的行為,就構(gòu)成盜竊罪。
故事中,小偷為了盜竊財物來到陳寔家中,雖然他從始至終沒有直接接觸到要盜竊的財物,但他進入陳寔家中后來又躲在房梁上的行為,都是他實施盜竊行為的一部分,因此,小偷的行為應認定為盜竊罪中的“入戶盜竊”。
有的小伙伴或許會問:“小偷行竊中途主動向陳寔認錯,停止了犯罪行為,也沒有偷得財物,是否不用對他進行處罰了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談一下犯罪形態(tài)的問題了。
犯罪形態(tài),是指故意犯罪在犯罪過程的不同階段由于各種原因而停止下來所呈現(xiàn)的不同狀態(tài),主要有四種: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犯罪既遂是犯罪完成的形態(tài),如小偷入室盜竊,最后也確實盜竊了財物,這就是犯罪既遂;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都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在此重點討論一下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犯罪未遂,是指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jié)果發(fā)生??梢姡叩膮^(qū)別主要在于犯罪分子主觀上的不同,犯罪未遂是因犯罪分子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比如,在盜竊過程中被他人當場抓獲而導致犯罪未能得逞。犯罪中止主要表現(xiàn)為犯罪分子主動放棄犯罪而導致犯罪沒能繼續(xù)進行下去,主動放棄的原因也是多樣的,可能是出于恐懼而放棄犯罪,也可能是擔心被發(fā)覺而放棄犯罪行為。
故事中,小偷雖然已被陳寔發(fā)現(xiàn),但陳寔既沒有直接將他揪出來,也沒有實施阻止犯罪,比如喊人抓小偷等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小偷是基于害怕還是羞愧的心理,他主動跳下房梁承認錯誤,放棄繼續(xù)盜竊的行為,應當認定為主動放棄犯罪,屬于盜竊罪的中止犯。
《刑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guī)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备鶕?jù)這條規(guī)定,小偷雖然入戶盜竊構(gòu)成盜竊罪,但因他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主動放棄了犯罪,故應結(jié)合造成損害的與否,對其減輕或免除處罰。
◆◆◆
典故“梁上君子”,告誡我們:勿以惡小而為之。今天,在法治社會中,我們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權(quán)利,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做侵犯國家、集體和他人合法權(quán)益的事情,而要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