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荷馬史詩是歐洲最古老的口傳文學,是透視上古希臘社會風俗、文化、宗教和心理的一扇窗口,而史詩《奧德賽》的歷史和人類學價值尤其重要,其中涉及主人公奧德修斯海上歷險的故事,不僅情節(jié)上引人入勝,充滿奇幻的神話成分,也是民間文學的寶庫,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信息。本文選擇《奧德賽》中的獨眼巨人故事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民間故事成分,剖析構(gòu)成故事的不同成分和整體結(jié)構(gòu)安排,以及近現(xiàn)代學術(shù)界對故事內(nèi)涵的各種文化解讀。結(jié)論是:獨眼巨人故事吸收了大量民間故事母題和元素,而且是由兩部分內(nèi)容拼合而成的,其一源自古希臘神話傳統(tǒng)中有關(guān)“黃金時代”和“高貴的野蠻人”的觀念,反映了原始先民樸素的社會理想;其二源自無法無天的食人巨怪波呂斐摩斯的民間故事。近現(xiàn)代各種文化解讀則揭示了故事中豐富的歷史、文化、宗教和心理學的內(nèi)涵,也反映了學術(shù)界對史詩研究的逐漸深化和觀念的演進。
關(guān)鍵詞 《奧德賽》,民間文學,黃金時代,食人巨怪,文化解讀
中圖分類號 K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457-6241(2021)02-0018-07
一、故事梗概
在史詩《奧德賽》第九章,英雄奧德修斯在費阿西亞人的宴會上向東道主講述自己離開特洛伊后的海上歷險:他的船隊被風暴吹離了正常航線,駛?cè)腚x奇迷幻的神話世界。他們離開食蓮者的國度,來到獨眼巨人族(Cyclopes)居住的島嶼,經(jīng)歷了驚心動魄的巨大磨難。①獨眼巨人族是未開化的蠻族,居住在與世隔絕的海島上,生活在原始自然狀態(tài)下,以放牧羊群為生:
獨眼巨人們信賴不死的天神,
不播種莊稼,也不耕耘土地,
作物不種不耕皆能自然生長,
小麥、大麥和葡萄藤,長出
釀酒的豐碩葡萄,宙斯降雨促其生長。
他們不集會議事,也無法律。
他們住在巍峨山巒的巔峰上,
在空洞里,各自管束自己的
妻子兒女,相互間互不關(guān)注。②
奧德修斯的船隊停泊在巨人島附近的一座小島的港灣里。這座島嶼林木蔥郁,植被豐富,有大量山羊棲息,也有良好的港灣,卻無人居住,因為巨人們不會造船航海,因而從不曾涉足這個杳無人跡的小島。奧德修斯和同伴們白天狩獵山羊,晚上圍坐起來享用烤羊肉和隨船帶來的紅酒。轉(zhuǎn)天拂曉,奧德修斯召集同伴們開會,要大家留在港灣,自己想登島看看那些怪異的巨人們。于是,他帶領(lǐng)自己的那條船前往附近的巨人島,在海邊拋錨。他們看到不遠處有一座山洞,洞頂被桂樹覆蓋著,外有石墻環(huán)繞,里面生長著高大的松樹和橡樹。山洞主人是個龐然大物,在遠處放牧羊群。奧德修斯讓水手們在船邊等候,自己挑選了12位勇敢精壯的伙伴,帶了一皮囊酒,與他一道向那座山洞走去。
奧德修斯一行走進巨人洞府,發(fā)現(xiàn)里面擺放著一筐筐奶酪,還有圈養(yǎng)的羊羔,很多盛著鮮奶的容器。同伴們勸奧德修斯把洞里的羊羔趕到船上,將奶酪搬到船上,然后離去,但奧德修斯沒有采納。顯然,他強烈的好奇心還未得到滿足。他想看看洞穴的主人究竟是何許人、會如何對待他們。當水手們圍坐在洞穴中享用奶酪時,遠處傳來主人歸來的沉重腳步聲。他們慌忙退縮到洞穴深處隱藏起來。那位巨人將背負的柴堆扔進洞內(nèi),將放歸的公羊留在洞外羊圈里,把奶汁充沛的母羊趕入洞中。巨人用一塊巨石堵住洞口,坐下來給那些肥母羊擠奶;再把圈里的羊羔分給每只母羊哺喂;然后將新擠出的奶汁的一半倒入筐中制備奶酪,一半留在容器中作備用飲品。他有條不紊地完成了這些勞作后,就點亮了燈火,看到了驚恐的水手們,于是粗聲粗氣地問他們是何人、來此何干。奧德修斯壯起膽子回復,講明自己是從特洛伊戰(zhàn)場歸來的希臘人、阿伽門農(nóng)王的下屬,這次來到貴方寶地,希望獲得款待和贈品,還告誡他要敬畏神明、善待客人,因為宙斯是一切求援者和客旅的保護人。奧德修斯顯然想借宙斯的神威來威懾這位巨人。沒想到巨人全然不怕宙斯和諸神,竟聲稱自己比神更強大,不會寬恕闖入他洞府的陌生人,并追問他們的船停泊在哪里。狡猾的奧德修斯騙他說,船已在岸邊撞毀、被海浪卷走。巨人于是不再答話,伸手抓住兩個水手,以頭撞地,撞得他們腦漿迸裂,然后撕扯他們的肢體當晚餐吃。奧德修斯等人看到同伴慘死在巨怪手中,滿眼含淚,心痛難忍,只能無助地向宙斯祈禱。巨人吃飽喝足后就躺在羊群那里。奧德修斯想襲擊他,但覺得力量懸殊,未敢造次。水手們就這樣在驚懼中熬到黎明。此時,巨人又開始焚火、擠羊奶、哺育羊羔;隨后又抓了兩個水手當早餐吃;再挪開洞口巨石,將肥羊趕出洞;再重新堵上洞口,又出去放牧去了。
奧德修斯發(fā)現(xiàn)洞中有根巨人新砍下的橄欖木,放在那里晾曬,可能用來做拐杖用,于是心生一計,就吩咐伙伴們剝?nèi)淦?,將一頭消尖,放在火里烤干,然后埋在羊糞里,作為對付巨人的備用武器。晚上巨人歸來,把全部羊群都趕到洞里,然后用巨石堵上洞口,繼續(xù)重復昨日的勞作。最后,他又抓起兩個水手當晚餐吃。此時奧德修斯將皮囊中的酒倒入酒杯,請巨人品嘗,祈求巨人饒過他的性命。巨人品嘗了甘美酒漿,贊不絕口,竟連飲三杯,還詢問奧德修斯的名字,表示要獎賞他。奧德修斯說自己名叫“無人”。巨人說,他的獎勵就是將“無人”留到最后吃,說罷酒力發(fā)作,倒頭大睡起來。
奧德修斯覺得時機已到,就把橄欖木的尖端放在火里燒得通紅,然后與伙伴們抱著木樁,奮力將尖端插入巨人眼窩,還不斷旋轉(zhuǎn),有如鉆孔的鉆頭。巨人的眼眶涌出鮮血,慘叫一聲,山巖顫栗,奧德修斯和同伴們嚇得慌忙退避。巨人拔出橄欖木,伸手亂抓,向其他巨人鄰居們高聲呼救。鄰居們聞聲紛紛趕來,在洞外詢問:“波呂斐摩斯?。∧惆胍谷窠胁恢?,是誰要殺你???”這位名叫波呂斐摩斯的巨人答道:“無人要殺我啊!”巨人們說:“既然無人殺你,如果你得了病,就請求你的父親波塞冬幫助你吧?!庇谑羌娂娚⑷?。
波呂斐摩斯見無人救援,就將堵住洞口的巨石搬開,坐在洞口,痛苦地呻吟著,用手抓摸著,想抓住同羊一起逃出洞口的人們。奧德修斯見此光景,心生一計。他把三只高大強壯的公羊并排捆綁成一組,將同伴綁縛在中間那只羊的下腹部,兩邊的羊則能提供保護。此時天色漸明,沒有擠奶的母羊們都留在洞里叫,公羊們則急切地奔向洞外吃草。波呂斐摩斯守住洞門,撫摸著出洞的每只公羊的背,卻忘了撫摸羊的下腹。于是,每個伙伴都被三只并排的公羊帶出洞口。最后,他挑選一只最肥大的公羊,自己藏在羊身下,雙手緊緊抓住羊腹部的長毛,屏住呼吸,竟然也混出洞外。波呂斐摩斯當時覺得納悶,這只大公羊平日總是第一個出洞,這次怎么斷后呢?難道它也同情被奸人刺瞎眼睛的主人嗎?他一邊想,一邊詛咒仇人們不得好死!
奧德修斯逃出洞外后,隨即給同伴們松綁。大家慶幸自己死里逃生,又為罹難的同伴難過。奧德修斯讓大家暫忍悲聲,趕快把肥壯的羊群趕到船上去,隨后起錨逃到海上。奧德修斯此時忍不住大聲嘲笑和咒罵波呂斐摩斯,氣得巨人怒火中燒,折斷一座山峰的頂部,將其拋下大海,險些砸中奧德修斯的船,但掀起的巨浪又將船涌回岸邊,急得奧德修斯等一通忙活,才重新將船駛回海面。此時奧德修斯又不顧伙伴們的勸阻,高聲叫罵泄憤。正所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他要讓那個愚蠢的巨人知道,刺瞎他眼睛的就是參加過特洛伊戰(zhàn)爭的大名鼎鼎的伊薩卡人奧德修斯。這位英雄只圖一時口舌之快,竟鑄成大錯,給他的船隊帶來無窮后患!波呂斐摩斯知道了自己的仇人是誰,遂向大地震撼之神波塞冬祈禱,請求父親為自己報仇,莫讓仇人返回伊薩卡家園;即便回去,也要讓他失去所有同伴,孤身回家后還要遭到不幸!波塞冬從此與英雄結(jié)仇,這也是奧德修斯坎坷10年遲遲不得返鄉(xiāng)的原因所在。
二、民間故事的特征
史詩中的獨眼巨人的故事,主要是波呂斐摩斯的故事,在英國古典學者丹尼斯·帕格看來,是“一個流行的民間故事,這種類型的故事在不同的地點和時間反復出現(xiàn)”。這個被史詩吸收的民間故事“從其自然的環(huán)境中脫離出來,移植到被認定為歷史人物的奧德修斯身上”。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被改編,以適應我們生活的這個現(xiàn)實的世界。①
在阿爾尼和湯普遜編寫的工具書《民間故事類型》②中,有一類故事被歸入AT1137編號,名為“被弄瞎的食人怪”(The Ogre Blinded),是歐洲、中東和北非廣泛流行的民間故事的類型,其基本情節(jié)是:某人(或與若干同伴)來到某食人怪(通常是巨人)的魔窟。巨怪將其囚禁(還吃了若干人)。英雄出于自衛(wèi),有時假裝給怪物治眼疾,靠燒熱的方式(如用沸水等)毀其目(獨目或一只好眼)。隨后,英雄(及其同伴)用羊皮作掩護,混入怪物的羊群中爬出其巢穴(或貼著綁在活羊的身上)。逃出魔窟后,英雄有時會嘲笑巨怪,刺激他以某種方式報復,如投擲某物傷害英雄,或拋給他一個魔環(huán)(或其他有魔力的物件)。英雄用手將其抓起來,此物就不斷地喊:“我在這兒!”引導著致盲的怪物追他。因為扔不掉這個環(huán),英雄只好斷指棄之,然后逃脫,有時還帶走怪物的羊群。顯然,史詩《奧德賽》中的波呂斐摩斯的故事在很多方面符合這個故事的類型。此類故事大多是研究19世紀民間文學的學者搜集到的,但其文本形式可以追溯得更遠:在愛爾蘭不同時期的傳說中,在中世紀土耳其人的浪漫故事中,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拉丁文學作品《國王與七賢》(Dolopathos)中,在更早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中,都出現(xiàn)過類似的故事,但最早的文學版本恐怕就是荷馬《奧德賽》中的奧德修斯與波呂斐摩斯的故事了。③
波呂斐摩斯的故事在湯普遜的《民間文學母題索引》中的“怪物類”(G類)和“騙局類”(K類)中也能找到相關(guān)母題。在G類中,波呂斐摩斯屬于“食人巨人”(cannibal giant, G11.2)、“巨怪波呂斐摩斯”(giant orge, G100)、“食人怪”(cannibal orge, G312)和“被刺瞎的怪物”(orge blinded, G511)。K類中涉及各種“逃脫的騙術(shù)”(K500-699):其中“靠起一個雙關(guān)語的名字逃脫”(escape by assuming an equivocal name, K602)和“藏在公羊腹下逃脫”(escape under rams belly, K603)都與波呂斐摩斯的故事有關(guān)。④
故事中的食人巨怪,既可以是雙眼,也可以獨目。詩人選擇古希臘神話中為人熟知的獨眼巨人,既可烘托故事的恐怖怪異氣氛,也便于情節(jié)的敘述。獨眼巨人的古希臘文是? ? ,意為“圓眼(? ? ?)”而非“獨目”,但在古希臘人看來,他們只有一只圓眼,這是不言自明的事實,因而詩人不必多費唇舌加以解釋。詩中提及的巨人的眼睛皆用單數(shù),用尖木樁刺瞎巨人也是一次完成的。顯然,獨目便于被刺瞎,雙目則增加了難度。英雄用尖銳武器同時刺瞎巨怪雙眼是很難做到的。因而,此類民間故事中的食人巨怪多為獨目。如果是雙目,尖銳武器就派不上用場,英雄只能借口給巨人治眼疾,用灼熱的液體弄瞎其雙目。在波呂斐摩斯的故事里,使巨人致盲顯然是最佳選擇。在這環(huán)境封閉的力量懸殊的較量中,洞門已被巨石封死,如殺死巨怪,英雄必困死于洞穴中,因而,讓巨怪致殘,還要讓他無法捉到英雄,就只能刺瞎他,刺瞎獨目是最便捷的方法。⑤
波呂斐摩斯的故事采用了“雙關(guān)語”母題。奧德修斯欺騙巨人,謊稱自己的名字是“無人”(Nobody,? ? ? )。當波呂斐摩斯向鄰居呼救,大喊“無人殺我”時,鄰居以為他在說夢話,就紛紛走散了。這個故事母題同馬三立的相聲“逗你玩兒”很相似,是民間故事慣用的逃跑伎倆。其實,在此類故事中,用來騙人的雙關(guān)語多為“我自己”而非“無人”。當騙子傷害對手時,對手向同伴們求助。同伴們問,是誰害了他?他會說,我自己害了我。同伴覺得他腦子有病,也就不再理睬他。在波呂斐摩斯的故事里。奧德修斯謊稱自己的名字是“無人”,而非“我自己”(? ? ? ? ),是因? ? ? 與他自己的名字? ? ? ? ? ?發(fā)音很相似,也是相關(guān)語。而且,? ? ? ?的另一雙關(guān)語是? ? ? ? ?(某些古希臘文從句中,后者常代替前者),而? ? ? ? ?的含義是“狡猾的智慧”,而奧德修斯本人就是個有狡黠智慧的人??磥恚神R使用“無人”這個雙關(guān)語不是偶然的。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奧德修斯名字的變體。①
三、故事的構(gòu)成
獨眼巨人是希臘神話中的一種奇特生物,按赫西俄德的描述,是前額上長著一只眼睛的巨人,謂之“庫克洛普斯”(Cyclops,? ? ? ? ? ?),其詞源構(gòu)成為? ? ? ? ?(輪、圓)+? ? ?(目),意為“圓目者”。復數(shù)形式為? ? ? ? ? ? ?,即獨眼巨人族,其神話來源有三:
1. 詩人赫西俄德在其《神譜》中曾提及創(chuàng)世時代的三位獨眼巨人,分別是布倫泰斯(Brontes,? ? ? ? )、斯泰洛佩斯(Steropes,? ? ? ? ? ? ?)和阿爾格斯(Arges,? ? ? ),在古希臘文中意為“雷”(? ? ? ? ?)、“閃電”(? ? ? ? ? ?)和“明亮”(? ? ? ? ),后者代表閃電之光。他們是輩分很高的神,天神烏拉諾斯與地母該亞之子,提坦神族(Titans,? ? ? ? ? )和三位百手巨人(Hundred-Handers)的兄弟,曾被其父囚禁于地下深淵,后被侄子宙斯解救。為報答宙斯,他們?yōu)橹嫠谷值苤圃炝伺Z武器(thunderbolt,? ? ? ? ? ? ?)、隱身盔和三股神叉,幫助他們戰(zhàn)勝了父輩的提坦神族。赫西俄德對他們基本持褒揚的態(tài)度。②
2. 在較晚的神話中,獨眼巨人族更像人類而不是神。他們被說成是邁錫尼(Mycenae)、梯林斯(Tiryns)、雅典(Athens)、米狄亞(Midea)等城的“獨眼巨人墻”(Cyclopean Wall,? ? ? ? ? ? ? ? ? ? ? ? ? ? )建造者。希臘化時期,他們甚至被說成是匠神赫淮斯托斯的助手。他們秉承赫西俄德神話的特征,繼續(xù)扮演匠人和建筑師的角色。
3. 史詩《奧德賽》描繪的獨眼巨人族與赫西俄德《神譜》和晚期神話中的獨眼巨人族大相徑庭。他們生活在孤島上,過著原始的非農(nóng)業(yè)的畜牧生活。按史詩的描述,他們得到諸神庇護,居住在山頂?shù)亩囱ㄖ?,以放牧山羊和綿羊為生,主要食物是鮮奶和奶酪,但不懂農(nóng)耕。島上有自生自熟的小麥和大麥,還有碩果累累的可釀酒的葡萄。他們沒有議會和法律,而是各個家庭獨立生活,互不干擾。他們不是能工巧匠,不會造船,因而也不懂航海,無法涉足鄰近那座富庶的小島。他們的社會遠離城市與農(nóng)業(yè)文明,保持著原始自然狀態(tài)。荷馬稱他們“傲慢的無法無天的”(? ? ? ? ? ? ? ? ? ? ? ? ? ? ? ? ? ? ?,形容詞的復數(shù)所有格形式)。③至少他們當中的一員,即波呂斐摩斯,是個吃人生番,狂妄而不敬神,也不遵守文明社會的待客良俗。他們是否與《神譜》中的三位獨眼巨人神存在血緣關(guān)系,荷馬語焉不詳。至少他們當中的一位,即故事主角波呂斐摩斯(Polyphemos,? ? ? ? ? ? ? ? ? ? ),是海神波塞冬的兒子,與《神譜》中的三位獨眼巨人沒有血緣關(guān)聯(lián)。其他獨眼巨人是否也是波塞冬的后代,荷馬未作交代。這些朦朧之處曾讓學者們困惑,因而提出了各種解釋。
英國的荷馬研究者G. S.柯克推測,《奧德賽》有關(guān)獨眼巨人族的故事實為兩個故事拼合的結(jié)果:其一是“黃金時代”和“高貴野蠻人”的母題,其二是“哄騙無法無天的巨人”的母題。在獨眼巨人族生活的島嶼上,作物不用耕作就能自然成熟,這是赫西俄德《田功農(nóng)時》所描述的黃金時代的特征;④獨眼巨人們過著原始的自給自足的田園牧歌式生活。波呂斐摩斯則是一位離群索居的粗野的吃人生番,被奧德修斯所愚弄。這兩個母題的強行拼合導致文本的矛盾表述:前文說獨眼巨人族“信賴不朽的諸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⑤后文卻借波呂斐摩斯之口直言不諱地講:“獨眼巨人們不怕神盾持有者宙斯,也不怕有福的諸神,因為我們比他們強多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另外,詩人在波呂斐摩斯的故事中又嵌入一個“無人”(? ? ? ? ? ?)的民間故事母題。②
美國古典學者羅伯特·孟迪進一步論證故事的兩個來源:吃人怪物波呂斐摩斯源自民間故事傳統(tǒng),而該傳統(tǒng)未必是希臘的;獨眼巨人族的故事則來自希臘神話傳統(tǒng)。荷馬在奧德修斯的海上歷險故事中首次將這兩個主題合并起來,因而導致細節(jié)上的不協(xié)調(diào)?!秺W德賽》(9.107-115)沒有把獨眼巨人族說成是野蠻人,對他們的描述完全是正面的,其中保留了古老的神話觀念,即三位獨眼巨人神因協(xié)助宙斯有功,其后代獲得宙斯的庇護,生活在原始自然狀態(tài)的島嶼上。宙斯為他們降下甘霖,讓那里的作物應有盡有,自然成熟,無須人工耕作,體現(xiàn)了黃金時代田園生活的富足理想。他們的社會組織是家庭,沒有城市、議會和法律,而黃金時代是不需要法律的。他們生活在“前文明的烏托邦”里。③
那么,詩人為什么這樣構(gòu)想獨眼巨人的社會,并將民間故事中粗野的角色波呂斐摩斯引入史詩故事中呢?其實,詩人在故事安排上是有其設想的。他想塑造一個與史詩后文描述的費阿西亞人的社會截然相反的社會。費阿西亞人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文明人,好客且善于航海。他們熱情接待奧德修斯并將其送回家,結(jié)束了英雄的海上劫難,也標志著海神波塞冬對奧德修斯報復的終結(jié)。荷馬打算將獨眼巨人的故事當作奧德修斯厄運的開始,也是波塞冬憤怒的開端。他塑造的獨眼巨人社會與費阿西亞人的社會迥然不同。他一方面利用傳統(tǒng)神話素材,把獨眼巨人說成是信賴諸神的種族,將他們置于原始未開化的自然社會中,讓其具備黃金時代的神話特點,即遠離塵囂、與世隔絕、不懂航海;另一方面又把民間故事中的食人巨怪波呂斐摩斯引入史詩故事中,從而賦予該種族某些野蠻的、不敬神的特征,讓他們不懂待客之道,虐待訪客,甚至吃人。波呂斐摩斯的形象顯然與傳統(tǒng)的獨眼巨人形象有些不協(xié)調(diào),詩人因而做了某些調(diào)整,故意將前者描繪成一位離群索居的孤獨者,不敬神、殘酷對待訪客,還賦予他特殊的血統(tǒng),讓他成為波塞冬之子,而對其他獨眼巨人的血統(tǒng)卻語焉不詳。④
四、其他文化解讀
《奧德賽》中的獨眼巨人故事自古就是人們探討的熱點,并試圖做出解釋。古希臘的學者們傾向于將其解釋為某種自然或道德的譬喻。公元1世紀的赫拉克利圖斯在其《荷馬問題》中推斷,荷馬將獨眼巨人比喻為“人人皆有的野蠻的怒火”(? ? ? ? ? ? ? ? ? ? ? ? ? ? ? ? ? ? ?),“盜走理智的東西”(?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奧德修斯的火炬則象征“言辭的勸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故事的含義是:通過言辭的勸誡來消除野蠻的怒火。⑤這種比喻性的解釋顯然是后人強加給古人的主觀推測,但在古代和中世紀卻十分流行,也影響到近代的學術(shù)界。
19世紀中期以來,民間文學研究者、文化人類學家和古典學者們紛紛推測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的原初意義,提出不少假說,可謂眾說紛紜?!陡窳滞挕返淖髡咄じ窳衷谄湔撐摹墩摬▍戊衬λ沟膫髌妗分型茰y,波呂斐摩斯的獨眼象征太陽。奧德修斯與波呂斐摩斯斗智斗勇其實是一種比喻,即蠻力與技巧的博弈,但主要還是比喻自然現(xiàn)象,即冬與夏、晝與夜、天與地的對抗,歸根到底是“自然界外在的可怕的力量與那些安靜的看不見的力量的對抗?!雹捱@種自然比喻說與當時流行的自然神話學派的主張非常吻合,后者總是將各種神話解釋為自然現(xiàn)象。波呂斐摩斯的獨眼常常被解釋為太陽、月亮、火山或風眼等,但總是很牽強,說服力不足。還有一種解釋是:波呂斐摩斯是冬天的巨人,試圖捕獲太陽神奧德修斯及其12個伙伴(每年的12個月)。他吃了奧德修斯的6個伙伴,象征冬天消耗了北歐6個月的時光。然而,太陽神(奧德修斯)最終戰(zhàn)勝了他,逃出其洞穴,帶走了他的雪(羊群)。①
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B.泰勒在其1870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中指出,《奧德賽》中的獨眼巨人故事可能是古希臘水手中流傳的野蠻吃人部落的傳聞。②也有人推斷,獨眼巨人可能源自某種人類怪胎或大猩猩等。這些觀點相信食人巨怪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其現(xiàn)實的歷史基礎,但卻拿不出具體可靠的證據(jù)來。
德國民間文學研究者威廉·曼哈德特推測,這些獨眼巨人可能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山林精靈”(den Wald-und Berggeistern),類似“北歐民間傳說中的野人”(den wilden Leutender nordeurop?覿ischen Volksüberlieferung),獨眼、穴居、牧羊的精靈,而奧德修斯可能是個夏季的神(Sommergottes),冬季退隱到地下,夏季從海上返回,去拯救被冬天諸力量所圍困和求婚的妻子。③另有一位德國神話學者路德維格·萊斯特那在其專著《斯芬克斯之謎》中提出一個有趣的理論,即神話中的所有怪物都來自夢魘(Alptrüme)。在歐洲的民間故事中,怪物阿爾珀(Alp)總是化身為馬訪問人們的夢境,制造恐懼和焦慮,這就是夢魘的英文為“夜母馬”(nightmare),德文為Alptrüme的原因。阿爾珀有時被描繪成獨眼怪,其獨眼具有令人恐怖的強大魔力,一旦被盯上,精神上就不能自控。④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得到很多學者,尤其是分析心理學家的支持。誠然,某些民間故事的怪物或怪誕情節(jié)可能確與噩夢有關(guān),但萊斯特那卻未提供足夠有說服力的證據(jù)。
古典學者也參與了相關(guān)討論。名著《宙斯》的作者、英國“劍橋?qū)W派”學者、劍橋大學古典考古學教授亞瑟·伯納德·庫克認為,鉆木取火的發(fā)明和利用產(chǎn)生了弄瞎波呂斐摩斯的故事,其根據(jù)是塞爾維亞人和印第安人的人類學資料。塞爾維亞人的鉆木取火工具(fire-drill)是一根棍和一個有孔的木板。他們將木板雕成人形,使之人格化甚至神化,將其視為馴鹿的超自然保護者。板上的孔被認為是這個超自然物的獨目,鉆孔時摩擦產(chǎn)生的噪音被認為是他發(fā)出的聲音。每次祭祀時,都要給這個人形鉆火板的口部涂上油脂或骨髓。該假說讓我們回想起奧德修斯和伙伴們捅瞎獨眼巨人的獨目時的生動描述:那棵尖端燒得通紅的橄欖木在巨人眼窩中旋轉(zhuǎn)的場景,以及巨人痛苦凄厲的慘叫聲。⑤
精神分析學家也有很多推測,大多不著邊際,也有比較符合弗洛伊德學說的解釋。例如,匈牙利人類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吉扎·羅海姆在其《夢幻之門》中推測,波呂斐摩斯的故事其實就是“俄狄浦斯情結(jié)”(戀母情結(jié))的翻版,植根于父子間的敵意。男孩兒皆有戀母情結(jié)、一種亂倫的沖動,視父親為情敵,又擔心被父親懲罰,遂產(chǎn)生一種被父親閹割的焦慮。在民間口頭文學中,閹割焦慮不是直接表露出來的,而是退化為被父親吃掉的擔憂。因而,吃人巨怪其實就是父親本身,英雄則代表兒子,英雄弄瞎巨怪獨眼則象征兒子戰(zhàn)勝父親,克服了自身的閹割焦慮。⑥美國古典學者賈斯廷·格倫也認為該故事源于俄狄浦斯情結(jié)和父子間的敵意,并與烏拉諾斯、克洛諾斯和宙斯的祖孫三代天王的故事相比較。烏拉諾斯與克洛諾斯之間,克洛諾斯與宙斯之間,都顯示出緊張的父子關(guān)系,他們的故事皆由三要素構(gòu)成:1. 兒子被怪物父親(father-orge)囚禁于地下(烏拉諾斯將克洛諾斯囚禁于地母的子宮中);2. “怪物父親”威脅吃掉兒子(克洛諾斯吞吃孩子);3. 兒子靠閹割其父而戰(zhàn)勝父親(克洛諾斯閹割烏拉諾斯)。波呂斐摩斯的故事也具備相似的三要素:1. 英雄被囚禁在怪物的洞穴中;2. 怪物威脅吃掉英雄;3. 英雄靠弄瞎怪物而戰(zhàn)勝怪物。格倫認為,波呂斐摩斯是父親的象征;英雄與怪物的沖突象征父子間的緊張關(guān)系和沖突;英雄戰(zhàn)勝怪物象征兒子戰(zhàn)勝父親,是潛意識中戀母沖動的愿望達成;弄瞎就是象征性地閹割父親。⑦
所有這些解釋其實皆屬假說,未獲充分的證據(jù)支持,但它們都富有啟發(fā)性,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討論。
結(jié) 論
綜上所述,史詩《奧德賽》中的獨眼巨人故事具有明顯的民間故事特征,可歸入“被弄瞎的食人怪”類型。詩人在展開“歷史”敘事時吸收了大量民間故事的元素;在描寫主人公帶有神幻色彩的海上歷險時,這種特征尤其明顯。詩人描述的獨眼巨人故事是由兩部分內(nèi)容拼合而成的:其一源自古希臘詩歌和神話傳統(tǒng)中的獨眼巨人概念,將他們描述為神靈庇護下的“黃金時代”的“高貴的野蠻人”;其二源自民間故事,將無法無天的食人巨怪波呂斐摩斯引入故事中。詩人在奧德修斯海上歷險的開端引入獨眼巨人的故事有其結(jié)構(gòu)上的考慮,旨在同末尾的費阿西亞人的故事形成對照,首尾兩端相互呼應,構(gòu)成一個整體。在論文結(jié)尾,筆者列出一系列對故事起源和文化內(nèi)涵的分析解讀。這些解讀因證據(jù)不充分,仍停留在假說階段,卻給研究者很多啟示。尤其是精神分析學說的解釋,將波呂斐摩斯的故事解釋成潛意識層面的父子沖突、兒子的焦慮與戀母愿望的達成,是很有啟發(fā)性的。在古希臘的父權(quán)制社會里,被強大的父權(quán)所壓抑的兒子們難道不會以夢幻和神話的形式達成他們潛意識深層的愿望嗎?!
【作者簡介】王以欣,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世界古代歷史和宗教研究,專業(yè)方向為愛琴文明、古希臘史、世界古代宗教和神話學。
【責任編輯:王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