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
雕刻,是一項流傳甚廣的手工技藝,磚雕、石雕、木雕、銅雕等不勝枚舉,只要有鑿有刀,世間材質皆可展現(xiàn)雕鏤之美。中國大江南北風土人情各不相同,同一項雕刻技藝散落民間都能綻放出各異的花朵,這取決于一方水土,也受“澆花人”灌溉的影響。山西介休的琉璃燒制前需要進行圖案雕刻,寧夏銀川的賀蘭石從硯雕到印紐雕刻在不斷轉變,如何在大師云集的潮汕地區(qū)讓潮州木雕脫穎而出……豐富多彩的雕刻技藝并不僅限于材質與少數(shù)創(chuàng)作人手中,他們雕刻的是藝術,是生活,更是一個個真實的世界。
琉璃燒制
風華千年流霓彩
山西省的琉璃生產(chǎn)主要分布在太原、陽城、河津、介休等地。琉璃是一種低溫鉛釉陶的習稱,常用于宮殿、陵寢、寺院、廟宇、寶塔等建筑的裝飾材料,是一種具有濃厚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建筑形式。
琉璃之鄉(xiāng) 介休古城聞名于世
“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中道出了琉璃的精美和保存的不易。在建筑琉璃的發(fā)展歷史上,“琉璃之鄉(xiāng)”山西介休一定無法繞過,這座黃土地上的小城不僅是中國建筑琉璃燒制的起源地之一,其建筑琉璃產(chǎn)量上也長期位居全國前列。更難能可貴的是,窯火不滅,生生不息,繁盛千年的介休琉璃,雖歷經(jīng)坎坷卻依然在傳承。
“霓彩越千年,無處不琉璃。”秋冬的介休,滿眼都是北方蕭瑟的秋色,遠遠望去,點綴在一處處建筑上的琉璃寶色愈顯絢麗鮮亮,如同彩虹落入人間。介休市內矗立著各式各樣琉璃裝飾的古寺廟宇,或氣勢恢弘,或精致典雅,琉璃使古建筑散發(fā)出動人的光澤。這種從火中淬煉、歲月中涅槃而生的琉璃藝術,傳承不衰,歷經(jīng)千年風霜,依然色彩斑斕。
介休琉璃制作技藝傳承的主要在洪山鎮(zhèn)村,從介休縣城出發(fā)沿X377縣道行至石屯村與洪山鎮(zhèn)的岔路口,遠遠就能看見幾件大型琉璃制品沿路安放,威武的琉璃雙獅左右對視、生動傳神,精美的琉璃寶瓶色澤鮮艷。一座兩層白樓頂上,寫著“國家級非物質遺產(chǎn)保護項目介休琉璃燒造技藝”,就是介休市唐源古建琉璃制品有限公司,這是傳承人劉開寶創(chuàng)辦并用來專門設計燒造琉璃構件的基地。
進入樓內巨大的廠房,工人們在不同的工藝環(huán)節(jié)忙碌著,劉開寶正在研究自己收集的古代琉璃殘件,墻上掛滿了關于琉璃知識的畫板,周圍陳列著他制作的精美琉璃制品,大到影壁寶塔、小到五脊六獸,花樣齊全、品種多樣。擺放在屋中顯眼位置的,是一件直徑1.1米的“二龍戲珠”琉璃壁心,即影壁的琉璃構件。雙龍自然盤曲,造型靈動,龍口及鰭尾施藍綠釉,鱗片用金黃釉,釉料渾厚色澤晶瑩,古樸又不失華彩。劉開寶說,這是按照洪山源神廟明代原件1:1復制的作品,前幾年此壁心不幸被盜,作為洪山琉璃人的他,痛心之余按照留存的圖片進行了復原燒制。
琉璃建筑? 風雨百年藝術珍品
建筑琉璃燒制不僅是一項高超的技術,也是一門頂級的藝術。介休城鄉(xiāng)及周邊至今還保留著后土廟、五岳廟、城隍廟、東岳廟、祆神樓等精美的琉璃建筑,其中11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市級重點文物更是不勝枚舉。這些建筑或為黃綠藍三色琉璃鋪頂裝飾,或為黃綠色琉璃剪邊裝飾,造型優(yōu)美的琉璃脊剎在陽光下流光溢彩,幾乎囊括了所有樣式,如脊飾、鴟吻、滴水、筒瓦、板瓦、懸魚、搏風、影壁、牌坊、楹聯(lián)、碑刻等,件件都是精致的古代建筑藝術珍品。
介休后土廟位于城中心,有著“三晉建筑琉璃博物館”的美譽,現(xiàn)存建筑包括了從明代正德年間到清代道光年間的琉璃建筑及琉璃制品,是民間建筑琉璃的集大成者。中軸線上依次為四進院落,殿堂樓閣、影壁樂樓穿插其間,所有建筑無論大小皆飾以五彩琉璃,蓮花脊嶺金黃耀眼、寶剎鴟吻高聳巍峨、浮雕龍鳳形態(tài)各異、花卉葡萄色澤艷麗、仙人瑞獸各顯神韻,整個建筑群金碧輝煌、宏偉瑰麗,置身其間,宛如身處美輪美奐的琉璃世界。
每一件流光溢彩的建筑琉璃構件背后都飽含著琉璃藝人的匠心。劉開寶制作一件琉璃作品,需要經(jīng)過選料、設計、造型、成型、素燒、施釉、釉燒等十幾道工序,制作周期長達幾個月,大中型琉璃構件甚至需要半年以上,而這其中每一步都需要手藝人的精準拿捏。
采回來的泥土加工好后,便是造型,這是重中之重。劉開寶先要構思好作品,把大形立住,再一點一點用手工雕出細節(jié),如果是大型琉璃構件,則需要將造型分解開來做成模具,倒模出來后由若干塊拼合而成。劉開寶和工人們正在修整打磨即將完成塑形的大型影壁《麒麟獻瑞》,整個影壁6米見方,圖樣來自后土廟,但這件面積更大。已見雛形的中國傳統(tǒng)瑞獸麒麟造型精巧靈動、身型健碩、筋骨強健,肌肉飽滿、獅尾前卷,腳踏寶物、蹬蹄回首,雙目圓睜、鬃毛飛舞,觀之立刻感受到財源興旺、福壽安康的美好祝愿。
這件《麒麟獻瑞》已經(jīng)做了兩個月了,待修坯完成就要開始燒制。琉璃需要兩次燒制方能完成,第一次入窯叫素燒,素坯的燒成時間是7天左右,最開始需要慢燒,升溫太快作品會炸裂,待溫度達到600℃~700℃時才能快燒,中溫、高溫階段溫度迅速達到1 000℃~1 200℃度之間,需恒溫保證窯爐溫差做到最小。待燒出來成為陶器后,再施以琉璃釉。對于劉開寶來說,最讓他著迷的環(huán)節(jié),則是給素坯上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釉色可以說是琉璃的靈魂。上釉用的顏料多是被碾成細末的金屬礦物,每一種顏色都有獨特的配方,他并沒有因為工序麻煩而走捷徑?!艾F(xiàn)代化工顏料雖然也能呈現(xiàn)出想要的顏色,但是在細膩程度上往往不及礦物顏料著色自然、經(jīng)久不衰,還是古法得勁?!?/p>
上釉方法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構件采用沾釉、澆釉、涂釉等手法。琉璃釉為低溫釉,泥坯的白度決定琉璃釉色的明度,而釉料的配比與厚薄決定著琉璃的色澤,不同的釉色所含的金屬又各不相同。上完釉后,便要第二次窯燒,溫度是控制釉料顯色的關鍵,需要快速達到800℃~900℃,這樣才能讓釉色快速附著在陶土上,時間稍有差異,釉料就會呈現(xiàn)不同的色彩,仿佛烹飪講究火候一般,燒制琉璃構件考驗的也是對火候的掌控。
做琉璃是個苦活,但劉開寶不以為苦反以為樂,他為自己生在介休這個琉璃之鄉(xiāng)而感到幸運。因為介休燒造琉璃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金屬原料、煤炭柴火、洪山泉水、低鋁坩土,燒窯制瓷做釉等每種原料很豐富,劉開寶的祖爺爺劉澤長、爺爺劉少銀、父親劉洪春都是琉璃工匠。
琉璃藝人 不畏艱難匠心研藝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建筑材料市場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琉璃的用量急劇減少,介休的琉璃窯火已不復歷史之盛,家里人并不支持他再從事這個行業(yè),劉開寶只好一邊燒火磚,一邊用燒磚的利潤兼做琉璃。1994年,他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里建起了“開寶琉璃瓦廠”,自此踏上了鉆研古法琉璃燒造技藝的漫漫長路。
2003年的一天,一位客戶來介休訂做維修廟宇的青磚青瓦,路過他的廠房看到了琉璃制品非常興奮,放下8 000元定金要訂做一套16米長3米高的九龍壁。聽說他接下這個工程,村里人開始議論:“燒磚燒瓦的小活做起來容易,這么大的工程,做不成可就賠了?!彼啻稳ジ魈幱小褒垺钡墓沤ㄖ镉^摩,為了燒造大型構件,還重新修造了窯口。最后結算時,人家付的款中還剩幾百元,他又給客戶捎過去。這時正好趕上國家開始保護古建,他的名聲一下子就傳了出去,活兒多了起來。
2009年,他注冊成立了唐源古建琉璃制品有限公司,展開了對介休琉璃燒制技藝的傳承保護研發(fā)等一系列工作。從事琉璃行業(yè)的近30年間,歷經(jīng)了無數(shù)坎坷,攻關難題、恢復技藝、開拓市場、籌集資金處處舉步維艱,僅廠子就因村里規(guī)劃拆遷、環(huán)保等各種原因5次搬遷。
在2012年新落成的介休市博物館“三賢故里”廣場上,需要燒造一件大型琉璃制品作為新的城市地標。劉開寶接下了這項艱巨的任務,他到介休市博物館尋找靈感,這里陳列著后土廟、五岳廟、城隍廟等從建筑上替換下來的琉璃構件。有一件出自五岳廟鐘鼓樓的“四獅”琉璃脊座,造型精巧、色彩靈動,4只獅子分別朝向四面,仿佛在鎮(zhèn)守八方,背部又巧妙地圍在一起,共同頂起了一只寶瓶。獅子、寶瓶這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不僅造型優(yōu)美,而且寓意吉祥,“四獅抬瓶”諧音可解讀為“事事太平、時時太平、四時太平、世世太平”,特別是獅身上的孔雀藍釉色,色澤艷麗,流光溢彩。劉開寶心中有了大致的輪廓。
造型立意確定后,他面臨更大的難題,“整體要求從底基座到頂,重達百噸;第二個難點是釉料中要有孔雀藍才出彩,而這已失傳了100多年,是個巨大的挑戰(zhàn)?!绷鹆е涝谟谒鶕碛械膫髌嫔?,其中最為名貴的要數(shù)孔雀藍琉璃。這種色釉用天然礦石顏色調配而成,創(chuàng)燒于元興盛于明清。他購置研磨機、烤爐等小型實驗設備進行試驗,無數(shù)次反復中才燒制出一種和孔雀藍相近的顏色。
如今,這座孔雀藍大型城市琉璃雕塑藝術品《世世太平》(四獅抬瓶)矗立在廣場中心,寓意“以匠人之心、祈風調雨順、愿國泰民安、保世世太平”,成為古城介休一張新的城市名片。
《世世太平》大型琉璃地標性建筑的成功,為劉開寶開啟了介休琉璃文化轉型發(fā)展和文化傳承的新思路。如果把琉璃當作藝術品,就不再受建筑構件的空間限制了;而建筑本身就是藝術,將建筑琉璃作為藝術品來對待,就是回歸琉璃的本質。近年來,劉開寶開發(fā)了適合庭院和居家擺放、與生活相關的琉璃陳設,造型樣式、裝飾風格、工藝技術方面逐步將琉璃技藝與現(xiàn)代設計相融合,以全新的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出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與深厚的民族特色。
如今,學習計算機藝術設計的兒子劉文海、學習雕塑的女兒劉文婷,在劉開寶的影響下都回鄉(xiāng)傳承祖業(yè),成為新一代介休琉璃燒制技藝的傳承人?!敖裉煳覀冄邪l(fā)推廣、創(chuàng)新發(fā)展琉璃文化和產(chǎn)業(yè),將來,一定是留給后人代代相傳的文化遺產(chǎn)?!?/p>
賀蘭石硯
紫底綠彩相輝映
賀蘭石產(chǎn)于寧夏賀蘭山2 600米左右的懸崖上,因地殼變動、泥沙沉積而形成。賀蘭石多用來雕琢成硯臺,亦有刻制印章、鎮(zhèn)紙、筆架等文房用具,雕刻藝人多注重運用其石料的特征進行“俏彩”雕刻。
賀蘭石上刻風情,晶潤滑膩最上乘
“賀蘭西望矗長空,天界華夷勢更雄?!比厦劫R蘭山崢嶸險峻,曾歷經(jīng)沙場狼煙,聞名于世的賀蘭石便產(chǎn)自其中。賀蘭石質地均勻細密,清雅瑩潤,雕刻而成的工藝品,既顯塞北粗獷豪放的風格,又具江南細膩靈巧的神韻,集使用、觀賞和收藏于一身,是寧夏獨有的文化符號與藝術珍品。網(wǎng)上聞名的賀蘭石“快刀手”何立寧的雕刻藝術工作室,就在西夏區(qū)梧桐花園門口的一間門店里。
何立寧的“賀蘭石坊”工作室,空間雖小,卻處處溢香,靠墻兩側是通頂?shù)牟┕偶?,擺放著他雕刻好的印章、硯臺、擺件等,中間的條桌上是大型的賀蘭石雕,桌下是待加工的原材料。一把方凳,一盞小燈,何立寧身著中式對襟襖,一手握著石料,一手拿著刻刀,仔細地雕刻著。
各類作品中,有可握于掌中的袖珍篆刻章,有擺于案上的賀蘭硯,有立于門庭的半米多高的大型擺件;設計題材上,青山綠水、花鳥魚蟲、神話傳說無所不包;雕刻手法上,平雕、浮雕、鏤空立體雕,多樣廣泛。
賀蘭石為寧夏“五寶”(枸杞、甘草、發(fā)菜、灘羊皮和賀蘭石)之一,以褐紫、豆綠兩色天然生成,紫中嵌綠,綠中附紫,對比強烈,因而又稱碧紫石。塊塊原石結構均勻,質地營潤,石上的花紋有玉帶、云紋、眉子、石眼等不可多得的天然形狀,雅趣天成。“色如端石微深紫,紋似金星細入肌?!?963年,董必武到寧夏時曾這樣評價賀蘭石硯。
手到極致功夫好? 雕刻達人快刀飛
“刀哥”“刀神”是網(wǎng)友們對何立寧的稱呼,在抖音、快手、微視等短視頻平臺上,何立寧不打底稿,快刀如飛,分分鐘將一塊平淡無奇的賀蘭石雕刻成一片經(jīng)絡分明的“樹葉”印紐;在一枚賀蘭石印紐立面上,飛刀勁舞,幾刀下去就變出一條活靈活現(xiàn)的小蛇,堪稱一絕。這令人驚艷的技藝通過網(wǎng)上傳播后,因刀法奇絕、速度極快迅速走紅,引來眾多網(wǎng)友圍觀,一個視頻的點擊量就近百萬,“雕刻達人,功夫了得!”“心到無盡,手到極致!”網(wǎng)友們對何立寧的絕技極盡贊美之辭。
為展現(xiàn)“快刀”技法,何立寧拿出一塊印章坯石料,提刀就來。在他的刀下,一筆一畫筆力蒼勁,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只花了兩分多鐘,《清平樂·六盤山》的詞便躍然石上,46個字筆力遒勁。“在石頭上刻字,要會寫書法,懂書法運筆?!彼J為刻字講究“金石之氣”,要將書法的“抑揚頓挫”完美地融入刀尖,這樣才能掌握力度大小,削石如泥,刀落字成。
何立寧將《清平樂·六盤山》全詞46個字分解為447刀,逐筆細研,用刀如用墨,刻字講究彈性輕軟,形貌則要有骨骼血肉。2011年3月8日,何立寧將《清平樂·六盤山》雕刻在一塊長16厘米、寬3.5厘米、高0.9厘米的賀蘭石上,最大的字0.5厘米×0.5厘米、最小的字僅0.3厘米×0.5厘米,用時2分39秒。此后,這件作品常有人指定購買并收藏。
《寧夏風情》是一組印紐作品,分別刻上了“西夏王陵”“黃河樓”“鎮(zhèn)北堡”等寧夏標志性景觀。不同的刃口雕刻出來的效果大不同。刃薄的,可以做細節(jié)雕琢;刃寬的,有利于大面積鑿刻。石屑飛舞中,“西夏王陵”漸漸浮現(xiàn),底座的紫色質地斑駁,仿佛遍布礫石和粗砂的地表,浮于其上的豆綠色被巧妙地刻畫成遠近兩個王陵,細微到泥土質地和殘破土堆的褶皺,都有不同的變化。西夏王陵、鎮(zhèn)北堡等都是歷史遺址,要配合這種滄桑的環(huán)境,才會更貼合實際,創(chuàng)作中要把美學、實際因素都考慮進去。“我想讓我的作品講述時代,見證時代?!?/p>
抖音“小白”變大咖 賀蘭石上寫傳奇
上世紀90年代末,何立寧進入鎮(zhèn)北堡西部影城,成為一名美工師,主要從事影視道具制作及布景工作。他學習和磨煉了古建筑雕刻技藝,還自學了書畫和剪紙。剛開始做這賀蘭石雕時,并不像現(xiàn)在這樣不愁銷路,他經(jīng)常在西夏區(qū)懷遠夜市擺地攤。那時作品以模仿傳統(tǒng)題材為主。他漸漸悟出,如果作品還墨守成規(guī),不與時俱進,沒有市場更沒有前途。他開始借鑒壽山石印紐雕刻技術,利用賀蘭石的特點,嘗試創(chuàng)作高端精品印紐系列作品,《十二生肖》《寧夏風情》《賀蘭山巖畫》等系列印紐組章一經(jīng)推出,就受到了市場的廣泛好評,不僅彌補了賀蘭石印章篆刻題材的單一性,還提升了賀蘭石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老鐵們,看一下這塊賀蘭石能雕成什么?”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寧夏旅游業(yè)受到了重創(chuàng),何立寧的產(chǎn)業(yè)也陷入了停頓。疫情防控期間,寧夏文旅廳組織了新媒體培訓課,雖是短期培訓,卻讓他受益匪淺。他把雕刻創(chuàng)作“甲蟲”“蝎子”“西夏螭吻”等作品的過程上傳到短視頻平臺后,反響熱烈。一上線就受到平臺推薦,短時間粉絲已近3萬?!吧焦壤锏囊粔K石永遠也不會想到,一天一位大師的隨手一撿,然后一番雕琢,就有了靈魂,有了生命,有了價值。自然與人文就這樣溝通起來。它是碎石,也是至寶?!边@是網(wǎng)友的評價。從“抖音小白”到“網(wǎng)紅大咖”,何立寧僅用了兩個月時間,讓作品突破地域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我切實感受到只要肯學習、肯努力,時代總會善待有心人?!?/p>
在賀蘭石雕刻創(chuàng)作與新媒體傳播過程中,何立寧不僅找到了自身的價值,更找到了作為寧夏本土非遺傳承人的使命。
潮州木雕
鏤雕金漆顯華美
潮州木雕又稱潮州金漆木雕,起源于唐代,繁盛于明清,常見于建筑裝飾、祭器裝飾、家具裝飾等,以其飽滿繁復、精巧細膩、金碧輝煌的藝術特征而著稱。
立體鏤雕“蝦蟹簍” 潮州木雕數(shù)一流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歸容?!痹纬敝荽淌返奶拼蠹翼n愈這樣描繪古潮州。潮州,既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這座嶺南古城,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千百年的歲月更迭,讓這里沉淀出木雕、潮繡、潮劇等眾多古老的文化印記。盧進文的木雕藝術館就在潮州古城內,綠樹掩映的青瓦灰磚房屋里彌漫著樟木的幽香。這是木料的香氣,也是歷史的味道。
盧進文的木雕題材內容豐富,從花鳥蟲魚、四季果品到江海水族、珍禽瑞獸無所不有,“蝦蟹簍”是當?shù)仡H有代表性的題材。沿海的人們多靠捕魚為生,所以百姓們對蝦、蟹、魚等海鮮的喜愛就像是農(nóng)民對于糧食一般。蝦舞蟹肥,代表的是漁民喜獲豐收,凝結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蝦蟹簍》成為最能代表潮州木雕藝人工藝水準和潮州木雕工藝特色的作品。多層次鏤空的立體雕刻,將“通雕”的絕技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因此讓潮州木雕形成獨樹一幟的流派。盧進文的《蝦蟹簍》剔透纖薄,簍里簍外雕刻著活靈活現(xiàn)的蝦蟹,它們形態(tài)各異,或相爭相斗,或相依相偎,動靜相稱,疏密有序。
要創(chuàng)作一件潮州木雕作品,要經(jīng)過選料、畫圖、打坯(打上手)、修坯(打下手)、打磨、上漆等多個復雜的過程。16歲從藝,30多年過去,盧進文對這一切都已了然于心。
層層推進“打上手” 細致入微“打下手”
“我們家族四代都是木雕藝人,從小我就生活在木頭的世界里?!?972年,盧進文出生在潮州著名的木雕之鄉(xiāng)意溪鎮(zhèn)西都村,那時候的木雕對他們家來說,是生活的手段,是“又苦又累”的活兒。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后受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傳統(tǒng)建筑萎縮,使得木雕這門耗時費力的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陷入了銷路不暢、人才凋零的困局,不少藝人紛紛改行。“我也想過轉行,但干熟了的活兒,怎么也舍不得丟下?!睘榱瞬换膹U技藝,他開始幫別人做木雕加工,然而不講信用的老板,不是挑毛病就是克扣工錢,“做最好的活兒,拿最低的錢,不能這樣了,我要走自己的路。”
2003年,盧進文萌生了自己開一家木雕店的想法,家里幾乎沒有人支持,他只好一邊接活,一邊籌備開店。2009年,盧進文的木雕店終于在市區(qū)開張了,事業(yè)起步階段步履維艱,接不到客戶訂單,他就專心搞創(chuàng)作。漸漸地,他獲得了客戶的認可,第一件木雕作品賣了7 000多元,之后有客戶一次性將店里的作品全部買走,這讓盧進文受到極大鼓舞。長期的摸索和實踐,“花鳥魚蟲”成為他的拿手題材,潮州木雕首選香樟木,其木質柔潤,紋理細密,特有的芳香使其不易被蟲蛀。香樟木耐浸、耐濕、不易變形,適宜多層鏤雕。在處理眾多景物時,通過前與后、左與右、上與下、動與靜、遠與近合理有序地安排,使畫面上的物件既飽滿繁復又協(xié)調統(tǒng)一,要互相掩映還需不露痕跡。
圖案密集排滿畫面是潮州木雕的特點,但盧進文想讓整個畫面疏密有致,表現(xiàn)中國畫那種有想象余味的美。這樣構圖就要講究空間布局、比例協(xié)調、點線面之間和諧相融。但疏比密更難?!俺敝菽镜竦膫鹘y(tǒng)形態(tài)已成固定模式,是特點但同時也制約了技藝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在《鳥語花香》的創(chuàng)作中,他特意營造虛實相生之感,使作品既充滿古樸典雅的傳統(tǒng)氣息,又具有生動真實的現(xiàn)代感。
潮州木雕一般要在一塊木板上雕出七八層甚至更多的畫面,這意味著畫稿時,必須想好如何雕出層次感。第一層肌理扎實,第二層巧妙過渡,第三層猶抱琵琶,第四層呼之欲出……所有的元素都要優(yōu)雅有序地相互映襯、自然呼應,這樣木雕畫稿才不只是平面圖,而是一張有著3D視角的立體畫。
“難度在于從外往內雕刻,特別是進行內層雕刻時,全憑在腦海中勾勒形象,心中沒數(shù)不行?!焙蛡鹘y(tǒng)的木柄刻刀不同,盧進文所用的木雕工具沒有刀柄,他說,這是為了便于深層次的鏤空雕刻,“鐵柄細而長,再深的地方刀口都能進去?!痹谥谱魍瓿珊?,還要對其“穿衣鍍金”,即髹漆后貼上金箔,從而使木雕作品金碧輝煌,熠熠生輝。上漆要反復多次,講究薄厚必須均勻,漆上得好不好直接影響作品的整體視覺效果和保存年限。他把薄如蟬翼的金箔輕輕地覆在木雕上,小心翼翼地用毛刷把金箔壓緊,鍍金后的木雕作品華光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