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曄華,李德軍,葉蒙雪
(臺州市腫瘤醫(yī)院兒科,浙江 臺州 317502)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兒童常見的慢性炎癥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1-2]。支氣管哮喘主要是由于嗜酸性粒細胞、白三烯、肥大細胞等炎性細胞及炎性介質誘發(fā)氣管平滑肌痙攣,引起氣道反應性增高后引發(fā)的哮喘發(fā)作[3-4]。支氣管哮喘的顯著臨床特征是反復喘息、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咳嗽并伴隨肺部哮鳴音,如果長時間沒有得到處理,病情加重會導致肺部慢性阻塞性疾病[5]。而吸入布地奈德治療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明確,但應用時間長短不同對療效、后期生長發(fā)育的影響也不同[6]。因此,本文研究旨在進一步探討布地奈德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的時間長短對療效及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臺州市腫瘤醫(yī)院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兒60例為研究對象,依據(jù)《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進行疾病診斷[7]。納入標準:①明確診斷為支氣管哮喘,年齡6~12歲;②同意參加本試驗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具有較好依從性,能夠堅持按規(guī)定方法治療并能配合醫(yī)生的治療調查。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心、肝、腎和肺等疾患,影響療效觀察的患兒;②既往有嚴重藥物過敏史患兒;③明確生長激素缺乏的患兒;④有發(fā)生胃腸道出血或穿孔病史,有活動性消化道潰瘍或胃腸道出血的患兒;⑤患有精神疾患,難以配合治療患兒。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兒分為觀察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觀察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兒年齡6~12歲,平均(9.35±1.46)歲。對照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兒年齡6~12歲,平均(9.19±1.5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兩組患兒入院后進行抗感染、吸氧、化痰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給予布地奈德氣霧劑(國藥準字:H20010552,規(guī)格:200μg×100掀)200μg/次,每日2次,持續(xù)3個月;觀察組:給予相同的布地奈德氣霧劑,200μg/次,每日2次,但持續(xù)應用6個月。
①顯效:患兒哮鳴音體征及患兒喘息等癥狀消失;②有效:患兒哮鳴音體征及患兒喘息等癥狀改善;③無效:患兒哮鳴音體征或患兒喘息等癥狀無改善。
①觀察兩組肺功能變化:采用捷斯特肺功能儀測定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xiàn)VC)和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 1 second,F(xiàn)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②觀察兩組日間和夜間癥狀積分變化:按照癥狀嚴重程度積分為0~3分,積分越高癥狀越明顯;③觀察兩組患兒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變化:采集患兒3mL外周靜脈血,3 000r/min,半徑15cm,離心10min,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IGF-1水平;④觀察兩組患兒1年后身高增長率和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變化。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09,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FVC和FEV1%均高于治療前(t值分別為17.384、19.310、8.287、9.989,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FVC和FEV1%均高于對照組(t值分別為9.597、9.430,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變化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日間癥狀積分均低于治療前(t值分別為20.002、20.410,均P<0.05),夜間癥狀積分也均低于治療前(t值分別為11.209、10.714,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日間和夜間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t值分別為10.824、10.237,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日間和夜間癥狀積分比較分)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血清IGF-1水平較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IGF-1水平比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IGF-1水平比較分)
兩組患兒1年后身高增長率和BM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兒1年后身高增長率和BMI比較
支氣管哮喘主要是由多種細胞、細胞組分共同參與作用的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具有較高發(fā)病率,且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8-9]。兒童支氣管哮喘常伴反復性或持續(xù)性打噴嚏、鼻塞、流涕及咳嗽等癥狀。我國兒童支氣管哮喘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導致兒童出現(xiàn)如肺心病、胸廓畸形、肋骨骨折、肺氣腫等多種并發(fā)癥,甚至可能導致心律失?;蛐菘说劝Y狀,嚴重危害患兒身體健康[10]。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
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是兒童支氣管哮喘主要治療藥物,主要通過吸入的方式對肺組織及氣管直接產(chǎn)生作用,且能夠有效減少嗜酸性粒細胞,有效降低細胞黏附因子和白細胞激素等炎性介質,發(fā)揮抗炎作用[11-12]。布地奈德的抗炎效果較佳,對炎性細胞有強烈的抑制作用,既穩(wěn)定了平滑肌細胞、內(nèi)皮細胞,又抑制了黏附因子的表達,阻斷了哮喘的發(fā)作[13-14]。本文研究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布地奈德維持6個月治療療效優(yōu)于維持3個月;觀察組治療后FVC和FEV1%高于對照組,提示布地奈德維持6個月治療改善肺功能更為顯著;觀察組治療后日間和夜間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布地奈德維持6個月治療減輕日間和夜間哮喘癥狀更為明顯。
激素吸入性治療時間的長短對兒童生長發(fā)育的影響研究較少。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是非勻速的生長,受環(huán)境、遺傳等多方因素影響,并且不同年齡段生長特點也存在差異。因此,明確吸入性糖皮質激素對兒童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尤其是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影響意義重大。本研究中的兒童年齡在6~12歲,平均9歲左右,對該年齡段兒童的研究表明,布地奈德維持治療3~6個月,1年后身高增長率和BMI比較無明顯差異,提示布地奈德維持3個月或6個月對患兒生長發(fā)育影響不大。兒童的生長主要受生長-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的影響,而其中生長-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軸的促生長作用經(jīng)IGF-1介導,故而IGF濃度變化能夠反應生長-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狀態(tài)。本文研究表明,布地奈德維持3~6個月治療血清IGF-1水平比較無明顯變化,與上述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維持6個月治療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顯著,且可顯著改善肺部功能,但對患兒生長發(fā)育影響不大,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