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成文
摘要:在小學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可以實現(xiàn)學生思想品德的發(fā)展。但也讓學生學習到基本的法律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應適當滲透德育。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高年級;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就是以學生為對象,向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使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品質、精神世界得到進步和提升。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與德育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轉變觀念,認真?zhèn)湔n,重視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不僅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如何將德育滲透到課程教學中,一直是專家學者關注的重要課題。隨著不斷深入的新課程改革大多數(shù)教師也開始積極探索這方面。為了德育教育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方式并提高認識。由于考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重知識輕德育的現(xiàn)象在教學中依然普遍存在。提高教學效率許多老師給學生高分,過分注重傳授知識造成對德育的忽視扭轉這種不利局面,我們必須改變思維并提高認識。作為教師,不僅要“教”,還要“育人”,“教”是工具,“教”是目的。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求知”與“做人”密不可分,相互影響,相互支持。我們必須把德育工作更上一層樓來理解:如果只注重“教”而不注重“教育”。只專注于智育,不是道德教育,那是老師的疏忽,我們只有通過真正改變思想,發(fā)起并盡其所能在教學中專注于道德研究。
二、用案例教學,豐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方式
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用真實案例回答學生問題。幫助學生做出清晰的有價值的判斷。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例如,在教課時《脫離規(guī)則的社交生活》,老師可以舉一個真實案例,比如高鐵霸占事件:在濟南開往北京的高鐵上,一個陌生男人不僅占領女乘客座位,并拒絕歸還座位,盡管高鐵上工作人員曾多次與他談判和溝通。但男人還是不肯回來。最后,乘務員只能將女性乘客重新安排到商務艙。這個人的行為不僅反映了他的素質低下,也無視了公共規(guī)則。講解完案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道德品質的方向思考:這個人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么做,這個人為什么在高速做他想做的事?是什么制止了他的行為?是國家還是高鐵乘務員?為什么要制止這種行為?這個案例是否反映了坐著的男人的道德問題?你們從故事中讀到了什么?在這些問題的幫助下,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讓學生從社會層面看問題。并幫助學生擴大視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課堂上教授道德和法治的案例,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還鼓勵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從表象到本質更深入地鉆研。這將增加學生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三、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許多小學生是他們家中唯一的孩子,受生長環(huán)境影響,缺乏合作。如果設置一個小組,可以為學生討論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不斷提高合作意識并相互合作。其次,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有些學生性格內向而且他們經常獨自一人,容易感到焦慮和自卑。通過合作學習,學生思想開放了,還交到了好朋友。最后,還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在合作討論中,每個人都必須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樣逐漸提高他們的演講能力,使他們的思維更加靈活??梢姡〗M合作學習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十分有益,還能促進學生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知識。因此,討論應該集中在目標上,這反映了非常重要的事半功倍?!敖M織快樂周末”向學生灌輸時間觀念,合理組織周末生活。學生交流他們在周末所做的事情,認真向他人學習。最后,教師應該總結和討論學生所學到的東西,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促進知識吸收。
四、關注學生需求,貼近學生實際
(一)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阻礙教學順利進行的問題。影響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把學生放在首要位置,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根據(jù)學生的需要進行的。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使德育能達到更好的滲透效果。有的同學上小學的時候,他們對生活中的許多事情缺乏基本的了解。比如有一次,某個學生在書店看到了《十萬個為什么》系列??赐曛螅l(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東西,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自那以后他積極地學習新知識,對世界有了新的認識。根據(jù)學生們的討論,我總結道:“如果你想好好地過好這一生,學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在課堂上學習只是吸收知識的一種方式。和教室外我們應該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主動學習從生活中學到更多通過閱讀獲得更多見解。讓生活更完整讓學習與我們一起成長?!蓖ㄟ^分享,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夠客觀地實施教學措施,使教學內容適合學生的需要,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
(二)組織課外活動,優(yōu)化德育環(huán)境。小學教師在講授道德與法治時應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并通過實踐活動擴展知識我們教師應該意識到,小學課堂的德育管理不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它是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需要不斷完善德育模式,除了加強學校和教育家庭之間的協(xié)調還必須包括社會研究,營造完善的德育環(huán)境。有一種說法是“知識來自生活”德育不僅在課堂上進行,還需要現(xiàn)實世界的情況。在他們的生活中,就像我們的老師在課堂活動中所做的那樣。可以安排一些課外活動。例如,組織“參觀療養(yǎng)院”、“參觀紅色文化博物館”等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體會情感,徹底提高學生的品德,促進健康包容發(fā)展。
(三)建立溝通橋梁,滲透德育內涵。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造了與學生的偉大和距離的形象。這讓學生和老師缺乏交流的機會,在新的時代,教師要轉變觀念。架起師生友誼的橋梁。做一個幫助學生的好老師和好朋友。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創(chuàng)造更多德育。為學生提供與老師交流的機會比如在課堂上設置了微信群,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在微信群里自由交流,也可以直接提問。我在微信群里發(fā)了一個小測驗《我們的學?!?,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學校。有些問題相當簡單,例如學校有多少操場和班級?還有一些比較主觀的問題,比如你最喜歡校園的哪個角落?誰是你最喜歡的老師?你在學校最喜歡的時間是什么?這樣教師可以在查看答案的同時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搭建溝通橋梁學生和老師可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互動??梢栽谄降鹊年P系中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并實現(xiàn)互惠互利知識與道德品質。
結語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強調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他們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社交能力在教學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將德育運用于創(chuàng)造性教學中。為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供良好的身心成長。教師應在教學中貼近學生生活,并與學生有良好的互動,使德育滲透到小學德育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段亞麗.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德育研究[J].學周刊,2018(36):43-44.
[2]許冬梅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