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鐸
腎病綜合征是腎內科常見疾病,臨床高發(fā)。腎病綜合征是由免疫異常和腎血管疾病、腎毒性藥物中毒等引起的疾病。脾腎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患者臨床表現(xiàn)血尿和水腫,并伴有終末期腎功能衰竭。主要表現(xiàn)為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的腎小球濾過率增高。目前,臨床治療腎病綜合征長期應用激素等西藥會導致臨床療效下降而不良反應大。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中醫(yī)藥在治療脾腎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方面具有優(yōu)勢。該病根據(jù)臨床癥狀在中醫(yī)學中歸于“水腫”“虛證”等范疇,其中脾腎陽虛為臨床的常見證型。主要為陽氣在腎乃是腎之基礎,陽氣很脆弱并難以康復[1],腎陽氣不足,使五臟六腑全失,陰陽損無所不在。因此治療上采取溫陽的方法非常重要,筆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脾腎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患者給予溫陽利水方進行治療,對其臨床療效進行了系統(tǒng)的觀察,為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沈陽市骨科醫(yī)院承基醫(yī)院的90例脾腎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患者,按照信封法隨機分組。對照組45例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31~73歲,平均年齡(56.2±3.1)歲;體質量指數(shù)23.7~26.8 kg·m-2;病程2.5~4.1年,平均病程(3.1±1.0)年;基礎疾?。焊哐獕?0例,糖尿病10例。試驗組45例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48.9±3.6)歲;體質量指數(shù)24.1~26.9 kg·m-2;病程2.6~3.5年,平均病程(3.1±1.1)年;基礎疾?。焊哐獕?1例,糖尿病12例。2組患者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以及病程、基礎疾病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以比較。
1.2 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的相關標準。西醫(yī)診斷按照第9版《內科學》[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進行。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患者符合診斷標準,年齡20~70歲,符合脾腎陽虛型脾腎陽虛型腎病綜合征診斷標準,且都自愿參加這項研究;患者均為激素依賴性并有激素抵抗;患者半年內復發(fā)1次。排除標準:繼發(fā)性脾腎陽虛型腎病綜合征以及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合并慢性肝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不愿意參加的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利尿消腫、減少蛋白,抑制免疫與炎癥反應等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治療。試驗組在此基礎上配合溫陽利水方:炮附片(先煎)20 g,黃芪20 g,白術30 g,澤瀉15 g,茯苓30 g,干姜10 g,黨參30 g,炙甘草30 g。隨癥加減,如果患者腹部脹滿加車前子利水消腫,如果患者皮膚黃疸加大黃、茵陳利膽退黃,如果患者夜不能寐加酸棗仁安神。以上水煎服,100 ml,日2次口服。2組患者總療程為4周。
1.4.2 觀察指標比較2組患者的24 h尿蛋白、肌酐、尿素氮的情況。
1.4.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接受治療后24 h尿蛋白、肌酐、尿素氮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24 h尿蛋白、肌酐、尿素氮對比 (例,
腎病綜合征為臨床上的常見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該病發(fā)病率比較高,并且較難治愈,反復發(fā)作,糖皮質激素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雙重作用,是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腎病綜合征的一線藥物。雖然,近年來出現(xiàn)的多種新型免疫抑制藥物仍無法替代其臨床地位。激素治療腎病綜合征應遵循初始劑量充足、停藥慢、維持時間長的原則,長期治療所引起不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外源性糖皮質激素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抑制,導致人體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變化,也將呈現(xiàn)患者激素變化,不良作用眾多。近幾年,隨著中醫(yī)藥的發(fā)展,中醫(yī)藥治療腎病綜合征被廣泛應用起來,中醫(yī)中藥治療不僅被臨床所接受,而且療效卓越,減少疾病復發(fā),以及能顯著降低激素的不良作用,降低激素并發(fā)癥。該病在中醫(yī)學中歸于“水腫”和“虛勞”范疇,該病主要是機體水液代謝障礙導致的,在機體中脾腎兩臟與水液代謝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脾主運化,是水液代謝的樞紐,為后天之本,如果脾的功能失常會導致水液代謝失常,發(fā)生病態(tài)的停止。腎為先天之本,水液依靠腎的氣化作用進行輸布和排泄,如果腎臟功能失??梢詫е滤捍x失去平衡,發(fā)生水液內停[4]。在臨床上,腎陽虛則會出現(xiàn)氣化功能失司,輸布和排泄津液受阻,脾陽虛則會出現(xiàn)水液代謝異常,因此脾腎陽虛為臨床上常見的證型,腎陽虛衰,則脾陽難以得到溫煦,同時脾陽不足也可以導致腎陽虛衰。因此臨床上經(jīng)常采取溫陽利水法進行治療,炮附片為君藥,可以起到溫壯元陽、益火消陰的作用,補充機體腎氣,干姜為臣藥,入脾胃經(jīng),起到溫中祛寒、健運脾陽的作用,不僅溫煦脾陽同時還有溫腎之功,附片、干姜合用,起到雙補脾腎之陽的作用。茯苓利水滲濕、澤瀉通利,兩藥合用起到利水滲濕的作用,消除體內積聚的水液。白術健脾益氣,黃芪升陽健脾,黨參健脾益肺,以助通調水道,以上藥物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如果患者腹部脹滿加車前子利水消腫,如果患者皮膚黃疸加大黃、茵陳利膽退黃,如果患者夜不能寐加酸棗仁安神,以上藥物合用起到溫陽利水、健脾助腎的作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附片可以調節(jié)大鼠的脂代謝,清除氧自由基,使激素水平提高,有抗氧化、抗衰老,調節(jié)體溫、抗炎、鎮(zhèn)痛的作用,還可以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茯苓增強機體免疫力,在腎臟病過程中,保護腎組織,抑制腎小管的重吸收,有類醛固酮拮抗作用,并且可以維持電解質平衡。澤瀉抗氧化,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有效抑制腎小管重吸收,利尿作用顯著。此外,澤瀉還有降低蛋白尿的作用。黨參具有抗氧化、抗疲勞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蛋白尿,消除水腫,改善腎臟血液灌注等。白術具有保護胃黏膜、抗炎癥、抗衰老的作用,并且還可以減輕尿蛋白,保護腎功能[5]。黃芪提高免疫力,有持續(xù)利尿作用,減輕蛋白尿癥狀,保護腎功能。綜上所述,對脾腎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患者來說,溫陽利水方治療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腎功能和24 h蛋白尿,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