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長鳴 周正平△ 吳玉華
(1.上海市寶山區(qū)羅店醫(yī)院檢驗科,上海 201900;2.上海市嘉定區(qū)中心醫(yī)院呼吸科,上海 201800)
目前,臨床針對心臟性損傷的檢測還是以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T(cTnT)為主。CK-MB特異性較高,其在心臟損傷中水平升高會導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一同升高。cTnT是心肌肌鈣蛋白的一種亞型,半衰期很短,約2 h,但在血液中升高水平持續(xù)較長,且先于CK-MB升高,具有診斷時間窗較長的特點[1]。肌紅蛋白(Mb)只存在于心肌與橫紋肌內(nèi),當心肌受到損傷時,Mb會從細胞中彌散出來進入血液循環(huán),因此當運動員存在心臟損傷時,血清中便會檢測出Mb,且該峰值出現(xiàn)時間要先于CK[2]。氨基末端B型腦鈉肽前體(NT-proBNP)目前多應用于心力衰竭的診斷中,對于心臟損傷的檢測還少有報道。本文旨在分析血清CK、CK-MB、Mb、cTnI及NT-proBNP預測運動性心臟損傷的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到我院體檢的運動員68名,其中男44名,女24名;年齡20~38歲,平均(29.52±5.06)歲;體質(zhì)量50~102 kg,平均(76.51±5.64)kg;其中馬拉松運動員20名,劃艇運動員10名,游泳運動員16名,拳擊運動員13名,負重長跑運動員9名。根據(jù)運動員運動強度高低將其分為一線運動員組(n=38)與非一線運動員組(n=30)。所有運動員訓練前均無身體不適;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外傷、腫瘤、感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2方法 分別采取所有運動員訓練1周結(jié)束后第2天早晨空腹靜脈血約4 mL,待其凝固后,以離心半徑13.5 cm進行3 000 r/min,時間控制在5 min左右,將血清分離,每次采集2管,凝血管與生化管。檢測方法:采用電子化學發(fā)光測定法檢測cTnT水平;借助上海賽默生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的CB-171半自動生化儀采用肌酸顯色法檢測CK、CK-MB水平,CK試劑由中科院中生公司提供;借助沈陽萬泰醫(yī)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OTA-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熒光免疫分析法檢測NT-proBNP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Mb水平,試劑盒均購于上海斐凡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此外采集2.7 mL血液置入0.109 mol/L枸櫞酸鈉0.3 mL抗凝管中,3 000 r/min,離心半徑13.5 cm,將血漿分離,記錄cTnT、CK、CK-MB、NT-proBNP、Mb水平檢測結(jié)果。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血清cTnT、CK、CK-MB、NT-proBNP、Mb水平。并應用ROC曲線評價cTnT、CK、CK-MB、NT-proBNP、Mb水平在預測運動性心臟損傷中的診斷效能。
2.1血清水平 訓練1周后,一線運動員cTnT、CK、CK-MB、NT-proBNP、Mb水平較非一線運動員顯著升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運動員訓練后血清水平比較
2.2ROC曲線 將各血清水平檢測結(jié)果作為檢驗變量,將運動員是否發(fā)生運動性心臟損傷作為狀態(tài)變量,繪制ROC曲線得到cTnT、CK、CK-MB、Mb、NT-proBNP水平AUC均>0.5,尤其CK-MB水平,預測價值較高。見表2、圖1。
表2 ROC分析結(jié)果
圖1 各血清指標對心臟損傷發(fā)生的預測ROC圖
正常人群的血液中基本檢測不到cTnT,因此存在較高敏感度,無需檢測基礎值,當人體心肌受到損傷,cTnT會從血清中游離出來流入血液,因此在血清中會檢測出cTnT升高,cTnT濃度超過0.02 ng/mL則預示著心肌存在不可復損傷[3]。正常情況下,人體CK數(shù)量很少,多由心肌細胞與骨骼肌透過細胞膜進入血液產(chǎn)生,高強度的運動會使CK活性升高,主要原因為人體在運動時缺氧,會導致能量供應不足,代謝產(chǎn)物堆積,引起損傷心肌細胞膜,增加酶釋放,酶進入血液循環(huán),這時便會在血清中檢測到CK[4]。一般認為,適宜負荷運動后人體CK值應在100~200 U,若超過該值則預示運動員心肌受損,運動人員需及時調(diào)整運動量。心肌是CK-MB含量最多的器官,被公認為是診斷心臟損傷的重要指標,當心肌受到損傷后,心肌細胞會快速釋放出CK-MB流入血液,并于心肌受損6 h達到高濃度,因此具有較高特異性[5]。NT-proBNP是具有生物學活性的由心肌細胞合成的天然激素,主要存在于腦組織中,反映心室表達,有助于調(diào)節(jié)心臟功能。若心功能異常增高,心室收縮能力會顯著降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心臟損傷程度。Mb與NT-proBNP相同,其水平升高一定程度上可判斷心臟損傷程度。在心肌受到急性損傷時即從心肌細胞中彌散出來進入血液循環(huán),使血液中的Mb水平迅速升高,因此是一個很好的急性心肌疾病的早期診斷指標[6]。
本文結(jié)果顯示,一線運動員因超負荷運動,cTnT、CK、CK-MB、NT-proBNP、Mb水平均高于非一線運動員,說明這些水平與運動性心臟損傷存在明顯相關(guān)性,可初步判定其水平在運動員心肌功能變化中有一定診斷價值。一線運動員因超負荷運動時,心肌缺氧,心肌細胞代謝障礙,因此造成心肌膜結(jié)構(gòu)改變,肌纖維與線粒體結(jié)構(gòu)損傷,心肌細胞釋放出更多酶,流入血液中,同時激活相關(guān)炎性介質(zhì)活性,發(fā)生炎癥反應,進一步加重心臟損傷,因此各項血清水平升高較明顯,預示心肌處于損傷狀態(tài)。而非一線運動員由于運動強度相比一線運動員較低,心肌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改變則較小,對于心臟損傷程度也相對較小,所以運動強度高低對運動員心臟損傷有密切關(guān)系,這就需要根據(jù)運動員血清水平升高程度結(jié)合具體情況及時調(diào)整訓練方案。進一步繪制ROC曲線結(jié)果顯示,cTnT、CK、CK-MB、NT-proBNP、Mb水平AUC均>0.5,尤其CK-MB水平,預測價值較高,在運動性心臟損傷診斷中具有較高可行性。
綜上所述,CK、CK-MB、Mb、cTnI及NT-proBNP在預測運動性心臟損傷中的應用效果良好,尤其CK-MB,診斷效能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