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哲
開會講評是部署工作、推進單位建設最普遍的方式方法。講評應來源真實,立足全面客觀的實際,才能因地制宜,推動問題解決、工作進步、單位發(fā)展。
在會上講評工作,表揚先進、批評后進,如果來源真實可靠,情況掌握客觀全面,就會起到好的效果。反之,如果只是到基層轉了一圈、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一點情況就“如獲至寶”,“管中窺豹、略見一斑”便講評,就可能說出片面的話、失準的話或是空話套話,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上毫無用處,不僅耽誤時間精力,還可能會損害領導機關公信力,傷害基層官兵的感情和干勁。
開會講評并非小事易事,能否做到準確、科學、有效,要看思想認識,懂不懂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首先運用實事求是這一我黨的思想路線;要看工作作風,肯不肯放下身段、撲下身子,深入基層一線進行經(jīng)常性的調(diào)查研究,掌握足夠的情況資料;要看能力水平,會不會將耳中聽到的、眼中看到的、心中想到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作以加工、概括;要看斗爭精神,敢不敢拋去干擾因素、直面矛盾問題,根據(jù)事實的真面目,講實話、道實情、辦實事。
《呂氏春秋》記載了“顏回偷食”的故事。孔子得知顏回吃的米是掉了灰的,并非自己所看所想的“偷吃”,感慨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可見,準確地了解一個人并不容易。只了解事物的局部而缺乏宏觀把握,認識上的片面性會導致認識狹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開會講評要做到全面客觀,要聯(lián)系地看,就是既要看當今,也要講過去,把了解到的情況同單位或個人一貫的表現(xiàn)聯(lián)系起來思考,把個體的表現(xiàn)與整體的情況聯(lián)系起來研究;要深入地看,像扁鵲看病一般,僅僅觀氣色還不行,還要聽聲息、問癥狀、摸脈象,聯(lián)系全身器官健康狀況,才能把情況摸清摸透,做到準確開方、對癥下藥;要發(fā)展地看,要把一般性與突發(fā)性、普遍性與偶然性區(qū)分開來,善于立足實際,客觀分析,認清發(fā)展變化的趨勢。這樣方可避免以偏概全,進而形成客觀、全面、準確的分析認識,開會講評便得“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