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云南昆明 650050)
自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提出實施“健康兒童計劃”以來,發(fā)展幼兒體育工程等青少年體育重點工程,為兒童的健康發(fā)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兒童體質有了較大改觀,但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后社會背景下,兒童體質發(fā)展也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在室內空間中兒童體質發(fā)展如何科學化、全面化,或室內運動器材設計的方法等疑區(qū)。針對這些問題,本研究分析體適能理論對學齡前兒童運動的定位分析及室內運動器材的功能系統(tǒng)設計方法,對探討兒童運動器材更新、發(fā)展的方法和途徑有重要意義。
3-6歲學齡前兒童正處于人體各項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相對快速增長的敏感時期,在此階段從事遵循兒童體質特征規(guī)律的體適能活動,能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的增強學齡前兒童的骨骼強度、心血管功能,養(yǎng)成健康的體魄,促進兒童的生長發(fā)育,預防兒童的心理疾病,為兒童將來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1)室內運動器材輔助學齡前兒童身心健康
學齡前兒童成長過程的健康與否,伴隨著眾多影響因子。此次針對學齡前兒童所設計的室內運動器材,致力于通過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功能性的內容引導,在給學齡前兒童帶來良好情緒體驗的基礎上適度強化身體素質,促進血液循環(huán)、骨骼生長等機能;在健身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抵消和緩解學齡前兒童的情緒障礙,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和團體意識,對兒童開朗性格的養(yǎng)成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2)室內運動器材實現產品與室內環(huán)境融合
此次針對于學齡前兒童所設計的室內運動器材,從三維空間的可融合性、器材的可組合性及風險可預防性三個角度著手分析,致力于設計一款適合于室內空間的“小空間,多趣味”的兒童運動設施,在與空間的可融性方面做可能到“物盡其用”不浪費,為在有限的室內環(huán)境中開發(fā)更為豐富全面的健身功能;從簡便布置運動器材的角度出發(fā),選取輕材料,構建收納和組織便捷性結構;從運動內容的角度出發(fā),注重“低強度”與“低風險”相結合,構建以趣味性、適度鍛煉性為主導的學齡前兒童室內運動器材。
(3)室內運動器材滿足產品風險評估與預防
據長期以來的調查研究顯示學齡前兒童身體機能并不成熟,不能夠像成人一樣進行太劇烈、強度大、時間長的運動。同時,學齡前兒童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身體平衡及控制能力有限,一旦高空跌落,易導致關節(jié)韌帶受損。所以在本次課題設計實踐的運動內容中應更加注重“低強度”與“低風險”相結合,將學齡前兒童室內運動器材設計重點放在安全性、功能性等重心之上。
學齡前兒童對于色彩具有個人喜好的選擇,大都以藍、紅、黃等單色、飽和度較高的色相。本次設計實踐作品“Sport sheep兒童室內感統(tǒng)組裝健身器材”色彩整體以乳白色為主(圖1),其產品部件以純度、亮度較高的活力橙、蘋果綠、丁香紫為輔(圖2),給予產品自然鮮艷的色彩往往更容易吸引兒童的視線以及注意力,同時能夠刺激學齡前兒童視覺神經,對其智力的發(fā)育、情緒的穩(wěn)定都具有重大的影響意義。
圖1 產品整體色彩
圖2 產品部件色彩
學齡前兒童對材料的概念是模糊的,他們認識事物的開始就是通過接觸,通過感官來體驗外界,其中觸覺對于兒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本次室內運動器材產品材料選取從兒童觸覺體驗的角度出發(fā),產品部件多以木材、LDPE材質、防鹿皮絨,天然樹脂等無毒害材料為主,其影響作用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選用綠色低碳環(huán)保材料,減輕對學齡前兒童自身智力、生理發(fā)育的影響,促使兒童逐步建立起保護環(huán)境、合理利用資源的自覺性;第二,產品多種材料的設計運用在一定程度中增強學齡前兒童對不同材質的觸覺感受;第三,學齡前兒童屬于特殊群體,自我保護意識較弱,材料的選取與運用可以減輕或避免兒童使用產品運動時對身體所造成的傷害。
兒童體質發(fā)展已成為當今社會最關注問題之一。以學齡前兒童作為研究對象,以室內運動器材為設計目標,考慮到家庭室內空間運用與產品儲納問題,以及產品健身功能發(fā)揮的重要性,所將其室內運動器材以功能分組拼裝的形式呈現。健身器材功能以促進學齡前兒童生理發(fā)育為主,其具有刺激兒童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促進骨骼細胞活躍發(fā)展等功能作用(表1)。
表1 學齡前兒童室內運動器材健身功能說明(表格來源:作者繪制)
目前國內市場中兒童運動器材種類相對單一且缺乏趣味性,多以公開集中的場所提供給兒童健身鍛煉的機會?,F因新型冠狀病毒所帶來的衛(wèi)生及安全問題,對體適能理論下學齡前兒童室內運動器材進行再設計,使之產品性能更加全面完善。
針對當下的體適能理論與學齡前兒童室內運動器材融合與創(chuàng)新,挖掘兒童室內運動器材中功能要素的特征,可以得出以下啟示:第一,學齡前兒童體適能器材要注重以趣味性為主,低風險運動內容為輔,使得兒童在使用過程中身、心健康同步獲得鍛煉;在器材的設計過程中,要注重器材的空間性、便捷性、可組合性、低風險性等系列因素,把握關鍵設計要素,為學齡前兒童提供較為完備的體適能器材。第二,學齡前兒童室內運動器材功能系統(tǒng)需要在設計因素共同創(chuàng)新下,通過各功能的相互性作用,將體適能理論、學齡前兒童對象、室內運動器材產品有效地組合起來,進而通過設計創(chuàng)新實現學齡前兒童室內運動器材的功能系統(tǒng)化體現。學齡前兒童室內運動器材的創(chuàng)新設計與應用需要科學合理的體適能理論來指導,針對當下兒童體適能的運用與發(fā)展,探索出相應的兒童運動器材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