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軍
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第一個聚焦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文件。文件中提出“發(fā)展素質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和教育進步,美育對于基礎教育階段育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出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回信中,明確傳達出要“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做好新時代美育工作”的重要精神。并提出了具體要求是:“把中小學生學習美術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yè)要求,促進學生形成藝術愛好、增強藝術素養(yǎng),全面提升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边@就是我們在小學美術課堂,開展美育教育的“指揮棒”!
課堂是美術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這次《意見》提出一定要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變單純的填鴨式教育為啟發(fā)式、互動式、探究式,推進課堂革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活一點,實效大一點。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擅長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小學美術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僅僅是紙上談兵式,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和實踐的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學生也是無法融入的!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就需要教師采取針對學情,設計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法。
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要對學情有清晰的掌握,對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心理年齡有一定的了解,再有的放矢的進行組織教學,學生就很容易就投入到教學情境中跟著教學的內容進行學習。對教學內容讓孩子先觀察感受,再描繪體驗,再創(chuàng)新操作,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發(fā)揮空間,簡單部分要放手,難點部分要探究,喜歡的事才能做好,才能有創(chuàng)新。例如,要教低年級學生畫人物時,就要引導學生觀察、認識人物的基本動態(tài),以及總結動態(tài)的表現方法。學生有了這些技法作為基礎,才能畫出人物的各種姿態(tài),才能生動地去表現人的生活情景。
二、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每課的教學都不要千篇一律,那樣學生會產生聽課疲勞。所以要求老師用結合教材內容,有目標的組織學生進行靈活多樣的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隨著計算網絡的發(fā)展,多媒體計算機被廣泛的應用到課堂教學,教師將課堂所教的內容做成PPT的形式,再用投影儀播放,如此一來,不僅省事省力,還可以使學生更為直觀的理解所教的教學內容。之外,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在制作PPT的同時,可以將內容做動漫的形式,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三、有效引導發(fā)散思維
教師不能為傳授技法而教技法,在傳授技法的同時要鼓勵學生舉一反三。對于一個主題,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表現,把簡單的技法變成豐富的思維創(chuàng)造工具,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例如,在引導學生觀察的基礎上,學生畫出一個圓形,教師就可以鼓勵啟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意添加,變成各種小動物、生活物件等等,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只限制在一個事物上。
四、課堂評價多種多樣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難點之一在于評價體系的確立,如果不確立,后面的教學就會與目標背道而馳。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學評價改變了以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重教師不重學生的教育觀念。美術課堂評價經常會出現只有個別學生作品得以展示和評價,評價還存在教師一言堂的情況,展示、評價的全體性、全面性不夠,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和全面發(fā)展。因此,有效的評價觀也是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也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兒童繪畫創(chuàng)作的是反映兒童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從某種程度上講,只有兒童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兒童更易從細小的事物中挖掘題材,表現生活。要正確評價一幅兒童畫,就要了解兒童,要以他們的方式和角度去觀察兒童的生活活動,放手讓兒童自己來說說自己的畫,“畫了些什么”“你是怎樣想的”“你覺得畫得怎樣呢”。
學生與學生之間更了解彼此的興趣、愛好,更容易溝通情感。更能讀懂其美術作品的內涵。因此,在兒童繪畫評價中我們可以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其他學生共同評價,讓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對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得到及時的解決。讓學生相互評價,用學生的眼光欣賞學生的作品,是美術老師不可替代的。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yǎng),也是我們美術教育的目標之一。在全面多樣、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評價中,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將有效實現。
五、因材施教提升學習效率
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在美術課堂中,要想盡可能的提升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要因材施教。例如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其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對于一些學習偏差同學,首先要從最為基礎的知識進行教學,在基礎知識打牢的基礎上在對其進行能力培養(yǎng)。
老師在進行備課時,除要參考課程標準和教材之外,還要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小學和初中不同,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還有所欠缺,對于一些晦澀難懂的內容,還不能很好的理解,因而教師需要對其進行調整。
總之,我們的美術教學活動始終要讓學生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在時代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對小學美術課堂采取創(chuàng)意教學的教學方法,利用創(chuàng)意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是美術課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