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妙玲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讓我們度過了一個無比漫長的“寒假”,教育系統(tǒng)受其波及只能延遲開學,“停課不停學”的大背景下空中課堂教學也應運而生。西麗學??罩姓n堂教育教學工作在學校生長課程體系的指導和引領下,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校情、學情實際的特色發(fā)展之路。
西麗學校生長課程體系經萌芽、創(chuàng)建、實施到成果推廣已經走過了五年的發(fā)展歷程,且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績。生長課程體系注重課堂教學的生長性,提出了出生長課堂的“五生”標準和“五性”原則,“五生”標準即生活、生成、生機、生態(tài)、生命,“五性”原則即課堂教學的情境性、差異性、過程性、參與性與綜合性,二者息息相關,真正做到了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創(chuàng)建高效生長課堂的教育目標。
經過為期兩個月的空中課堂科學課教學,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特對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探索及幾點思考行文成書,以期對當前及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匯總和反思,繼而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業(yè)務水平。
一、小學科學空中課堂教學探索
(一)增強網課的儀式感
在看不見摸不著的網絡授課過程中,學生從現(xiàn)場課堂能直接與老師確認眼神到面對虛擬的鏡頭想象著老師的動作、神態(tài)。在師生互不接觸的狀態(tài)下,上課的儀式感必然會受到影響,沒有了儀式感,學生就沒有上課的狀態(tài),甚至能在上課期間偷偷喝水、吃水果、溜達上個洗手間。為了增強學生的儀式感,空中課堂教學過程中特意強調了起立、師生互相問好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有一種我依然在教室里上課學習的感覺。同時,在學校的技術支持下,各種“網紅設備”通過無接觸快遞的方式不斷的送到老師家里:手機支架、麥克風、攝像頭等,這樣學生就能看到老師的每一個眼神、動作,讓學生體驗到一種坐在教室上課的“儀式感”,保證了學習態(tài)度,同時了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體會到課堂教學的情境性,讓師生通過網絡手拉手,通過學習成長。
(二)“撿破爛”的科學老師
實驗課是科學課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實驗室里有各種專業(yè)、齊備的模型設備,我們的科學儀器室被同學們譽為“西小百寶箱”,想啥有啥、要啥給啥,就算沒有,科學老師也能給你做出來。在現(xiàn)場上課時,每次上課前只需要往“百寶箱”里一鉆,出來的時候必是滿滿當當、各種神器。在教室里拿出各種神器,能把學生的好奇心撩得癢癢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成為每個孩子最期待的學習時光。
在線上課堂上,老師在家里上課,設備緊缺,怎么辦?首先在內容選擇上,盡量從比較簡單,不需要太多設備、器材的章節(jié)開始。經過備課組的反復討論研究,我們首先放棄了第一章《浮力》、第二章《熱》的學習,這兩章屬于物理學范疇,對于實驗器材的要求比較高,比較專業(yè)。最后我們選擇了較為簡單的《時間測量》。第一課,先給孩子們展示這章節(jié)的器材清單,讓學生從家里的現(xiàn)有的,身邊的物品開始“下手”。收集飲料瓶、紙箱,紙板,習慣,一次性筷子等等,用來制作水鐘、太陽鐘。為了增加學生學習、制作的興趣與積極性,鼓勵家長獎勵他們一瓶飲料,喝完了之后再廢物利用,讓學生體會到課堂教學的過程參與參與性。
從此,科學老師也成為了小區(qū)里“撿破爛”的:回收各種飲料瓶、拆分廢棄物做支架、蹲在快遞小哥旁要紙板……兩個多月的空中課堂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鍛煉了老師的手工,從只能購買教具模型到能利用身邊一切廢棄物,自己動手制作各種器材設備,從生活中要課堂。
(三)組建自己的“私密直播間”
從三尺講臺上的一線教師,到鏡頭前的網紅主播,每位老師都是初體驗,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走進直播間。從四十分鐘的教學時間到二十分鐘的直播空間,從如何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到反復檢查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可行性是否流暢自然、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這時,團隊的力量發(fā)揮作用,備課組、科組之間對每一節(jié)課組建空中集體備課,制定教學計劃。
組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私密直播間”,在這里反復錄課,提前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通過這種形式,不斷學習和成長。第一次錄課,慷慨激昂,熱火朝天地表演了二十分鐘,檢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只有畫面沒有聲音,原來是麥克風沒有打開。第二,不滿意于自己凌亂的發(fā)型,期間各種問題,背景的調整,回音等問題一一在錄課中被發(fā)現(xiàn)。錄課結束,依舊小心翼翼的,悄悄的在夜深人靜的晚上登錄賬號進行現(xiàn)場測試,確認電腦的前置攝像頭的左右是否相反的,還被沒睡覺的同學發(fā)現(xiàn)了老師的獨角戲。在一次次的測試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解決,提高教學質量。最終課堂直播。通過這種形式,老師也是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二、小學科學空中課堂教學思考
(一)硬件設備是保障
“空中課堂”網絡教學的開展不像傳統(tǒng)課堂教學那樣師生面對面,實現(xiàn)知識的傳遞與接收,而是通過網絡實現(xiàn)視頻、音頻、圖片資料的傳輸,常常是全年級甚至全校幾千人同時在線,信息傳遞量非常大。因此,對網絡的硬件設備要求很高,電腦、麥克風、攝像頭、網速等硬件設備必須跟得上。
(二)教師教學水平是保證
“空中課堂”對每一個普通一線教師都是一種新體驗,壓縮教學時間而非壓縮教學質量,空間的距離不能阻礙師生的交流。每位老師都是在摸索著前進,不斷修正,調整教學方法,增強師生間溝通交流。特別是來自科組,備課組的集體力量幫助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課件制作水平,網絡實操水平。這次網課對教師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成長的機遇,提升自己的契機。在工作中迎接挑戰(zhàn),不斷成長。
(三)學生自主學習是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有的科學都來源于生,應用于生活。所有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為了便利生活、工作。課前,給學生推送相關的小視頻資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對這些現(xiàn)象,問題進行思考,埋下興趣的種子,課堂上為這顆種子澆水施肥,讓它發(fā)芽,生長。努力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索。
網課的時間較為固定且有限,要更好的提高課堂效率,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為學生提供相關內容的微課,PPT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和訂正,在根據不同學生的反饋情況進行有區(qū)分的二次探究,以鞏固學習的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