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禾
就在日前,威騰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威騰電氣”)科創(chuàng)板首發(fā)過會,但依靠會計手法維持盈利的威騰電氣會給投資者帶來多少回報呢?
威騰電氣原本在新三板掛牌,公司近些年來雖然收入保持增長,但盈利增長乏術。多年來公司的凈利潤基本在5000萬元上下,鮮有亮眼表現(xiàn),而這還是部分依靠會計手法調節(jié)的結果。與同行相比,威騰電氣應收賬款的計提比例明顯偏低;同時就在2019年公司還將部分研發(fā)費用資本化以增厚利潤。更加奇怪的是,威騰電氣的主要供應商接連注銷,甚至上半年還采購上千萬元,下半年就消失不見了。
輸配電系統(tǒng)通常采用母線或電纜來傳輸電能,威騰電氣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母線產(chǎn)品為主營業(yè)務,產(chǎn)品包括低壓母線、涂錫銅帶和中低壓成套設備等。
此次上市,威騰電氣計劃發(fā)行不超過3900萬股,募資4.06億元用于4個項目的建設,其中1.63億元用于母線車間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1.42億元用于年產(chǎn)2000套智能化中壓成套開關設備及63000臺智能型(可通信)低壓電器項目,5031萬元用于建設研發(fā)中心,剩余5000萬元補充流動資金。
不難發(fā)現(xiàn),此次科創(chuàng)板上市威騰電氣的募資仍瞄準了主業(yè)的產(chǎn)能擴張,寄希望于帶來理想回報。
2019年,威騰電氣高低壓母線產(chǎn)能為28.8萬米,中低壓成套設備2880臺,此次募投項目達產(chǎn)后,公司將新增21.1萬米高低壓母線產(chǎn)能和2000臺智能化中壓成套開關設備、63000臺智能型(可通信)低壓電器的產(chǎn)能。
募投項目達產(chǎn)后,威騰電氣的產(chǎn)能將大幅提升,近幾年公司中低壓成套設備銷量雖有增長,高低壓母線基本沒有太多表現(xiàn),產(chǎn)能能否消化將是個大問題。
產(chǎn)能大幅擴張會給公司帶來盈利的同步增長嗎?答案或許是否定的。威騰電氣原本是新三板掛牌公司威騰股份(836970.OC),公司于2017年年底摘牌,轉而選擇科創(chuàng)板上市,新三板期間公司盈利就沒有明顯的增長。
彼時的年報顯示,2013-2016年,威騰股份分別實現(xiàn)營收5.54億元、6.32億元、6.55億元和6.34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692萬元、4287萬元、4892萬元、4729萬元。公司營收的復合增速還不到5%,歸母凈利潤8%左右的復合增長率略好但也遠不到兩位數(shù)。
此次登陸科創(chuàng)板,威騰電氣正好公布的是2017-2019年的營收和凈利潤情況。2017-2019年,公司實現(xiàn)營收7.37億元、9.35億元和9.0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330萬元、5067萬元和5470萬元。
以2016年為基數(shù),威騰電氣2017-2019年營收復合增長率達到兩位數(shù),接近13%,收入終于有了像樣的增長;歸母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勉強接近5%,與之前幾年相比,增速不但沒有隨著營收的改善而改善,甚至下降明顯。
威騰電氣招股書(上會稿)中預計2020年將實現(xiàn)主營收入9.17億元,較2019年增長約2.67%;實現(xiàn)扣非凈利潤4000萬-4200萬元,同比下降約20%-25%。
即便是如此乏善可陳的盈利表現(xiàn),也是威騰電氣“努力”的結果。以2019年為例,這一年公司實現(xiàn)營收9.08億元,歸母凈利潤5470萬元,同比增長近8%,即盈利比上一年增加了400萬元出頭。
威騰電氣是高新技術企業(yè),近幾年一直保持著2000萬元以上的研發(fā)支出。在2019年年末,威騰電氣的開發(fā)支出為277萬元,在此之前,公司的開發(fā)支出一直為零元。
研發(fā)投入既可以資本化,也可以費用化。費用化的研發(fā)支出計入利潤表,直接減少當期利潤;資本化的研發(fā)支出計入資產(chǎn)負債表,后續(xù)轉化為無形資產(chǎn),并不在當期利潤中扣除,可以直接增加當期損益。
2019年,威騰電氣較上一年增加的利潤不過400萬元出頭,公司開發(fā)支出就多出了近300萬元,如果沒有新增開發(fā)支出,而是將這部分研發(fā)費用如前一樣全部費用化,威騰電氣的利潤基本就沒有增長了。
2020年上半年,威騰電氣的開發(fā)支出進一步增加至419萬元,全年金額公司還沒有公布。原本一直全部費用化的研發(fā)費用在上市前夕突然部分資本化,威騰電氣這樣做顯然是有利于提振利潤的。
除了突然出現(xiàn)的開發(fā)支出外,寬松的應收賬款計提同樣有利于威騰電氣的利潤表現(xiàn)。
招股書(上會稿)顯示,2017-2019年年末,威騰電氣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3.99億元、5.42億元和5.81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54.09%、57.99%和63.95%。2020年上半年末,公司應收賬款余額為5.53億元,占營收的比例達到84.02%。
應收賬款占比明顯提高,在應收賬款計提上,威騰電氣卻十分寬松,公司對一年以內(nèi)的應收賬款計提2%,威騰電氣列出的其他同行多數(shù)都在5%;1-2年應收賬款計提10%,與多數(shù)公司基本一致;2-3年20%的計提標準又明顯低于多數(shù)公司30%以上的計提水平。
在3年及以上賬齡的應收賬款計提上,威騰電氣同樣寬松,如4-5年的應收賬款多數(shù)公司計提比例都超過了70%,威騰電氣計提僅有50%;只有5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威騰電氣才與同行一樣100%計提。
威騰電氣本就應收賬款高企,寬松的計提標準無疑會增加公司的賬面盈利。僅以2019年為例,威騰電氣年末一年內(nèi)的應收賬款為4.43億元,公司計提壞賬887萬元,如果按照5%的計提標準,公司一年內(nèi)的應收賬款計提金額將達到2217萬元,增加1330萬元的壞賬準備。
按照賬齡分類的應收賬款如果與絕大多數(shù)同行的計提標準相一致的話,2019年威騰電氣需要增加約1600萬元左右的壞賬計提,加之近300萬元的新增開發(fā)支出。通過會計手法,威騰電氣合計“增加”了約2000萬元的賬面盈利。對于全年歸母凈利潤僅僅約5500萬元的威騰電氣來說,這樣的增加大有裨益。
頂著高新技術企業(yè)光環(huán)的威騰電氣產(chǎn)品毛利率只有25%左右,凈利率6%上下,這樣的盈利能力已經(jīng)說明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如果嚴格計提以及將研發(fā)全部費用化的話,其凈利率將直線下滑,威騰電氣登陸科創(chuàng)板的科創(chuàng)屬性含金量是否要打上大大的問號呢?
威騰電氣的主要客戶包括隆基、晶澳等光伏巨頭,也有通用電氣、ABB等跨國公司。與之相比,公司的主要供應商就沒有這么大的名氣了。奇怪的是,這些供應商前腳還在給威騰電氣供貨,后腳就注銷了工商登記。
威騰電氣的主要產(chǎn)品母線等用于輸配電系統(tǒng)來傳輸電能,因此公司的采購以金屬為主,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電解銅、鋁棒、銅材、鋁材等,占采購總額比重約75%以上。
在采購對象上,威騰電氣對主要供應商較為依賴。2017-2019年,公司從前5大供應商合計采購分別為2.67億元、3.78億元和2.98億元,占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5.44%、57.8%和50.7%,占比都在半數(shù)以上。
2020年上半年,威騰電氣從前5大供應商處合計采購1.33億元,占比為54.35%,仍然在半數(shù)以上。在這些主要供應商中,絕大多數(shù)供應商都是合作多年的伙伴,并沒有頻繁更換主要供應商的情形。
新出現(xiàn)在前5大供應商名單的企業(yè)卻疑點重重。上海鎢都實業(yè)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鎢都”)是威騰電氣2020年上半年的第4大供應商,威騰電氣從其采購了1933萬元的金屬鎢。在此之前,上海鎢都并沒有出現(xiàn)在威騰電氣的主要供應商名單中,金屬鎢也沒有出現(xiàn)在主要采購標的中。
工商信息顯示,上海鎢都注冊于2017年年初,公司目前的狀態(tài)是“注銷”,原因是“決議解散”,時間是2020年12月初。
雖然在2020年上半年才進入公司前5大供應商名單,上海鎢都在此之前已經(jīng)是威騰電氣的主要供應商之一了。上海鎢都是威騰電氣原材料鎢的供應商,2018年和2019年交易金額分別為495.01萬元和3097萬元,2019年是威騰電氣第6大供應商。
上海鎢都成立于2017年,也就是說公司在成立后很快就成為威騰電氣的主要供應商之一了,2020年上半年還獲得威騰電氣近2000萬元的采購,不到半年后就注銷不見了,這其中是否還有其他隱情?
不僅如此,上海鎢都的工商年報顯示,公司社保繳納人數(shù)僅為1人,即便上海鎢都僅僅是一家貿(mào)易商,公司僅有一人,也能完成給威騰電氣近2000萬元的供貨,這也需要公司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