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楊蔚,吳劍鋒
作者單位: 524000 廣東省湛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張美玲、楊蔚) 524000 廣東省湛江市,廣東省農墾中心醫(yī)院檢驗科(吳劍鋒)
肺癌作為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發(fā)生率相對較高,且病死率居于各類惡性腫瘤的前列,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危害極大,有效發(fā)現(xiàn)及診斷肺癌對后續(xù)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目前,肺癌診斷的金標準為病理學檢查,但由于操作的有創(chuàng)性,不利于作為疑似人群的常規(guī)篩查手段。腫瘤標志物是機體在惡性腫瘤細胞刺激的條件下釋放的一類物質,可為惡性腫瘤的臨床鑒別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2]。本研究選取肺癌及肺部良性結節(jié)患者共8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腫瘤標志物CA125、CA153在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廣東省湛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收治的肺癌患者40例作為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31~80(52.06±5.21)歲。同時選取同期收治的肺部良性結節(jié)患者40例作為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0~76(50.36±4.96)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觀察指標與方法 CA125、CA153檢測:清晨在患者的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靜脈血3 ml,使用離心機分離出血清后,在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儀(羅氏Cobas8000)下檢測血清CA125及CA153水平,各項指標均檢測2次后取均值。所有操作均按相關要求執(zhí)行,所用試劑及質控品均為電化學發(fā)光儀的配套產品。
1.3 血清CA125、CA153標準判定 CA125的正常值為0~35 U/ml,CA153的正常值為0~25 U/L,血清CA125及CA153水平超過正常范圍,即為陽性,聯(lián)合檢測時有其中一項為陽性即為陽性,否則記為陰性。通過實際肺癌與良性結節(jié)患者中的陽性及陰性例數(shù),計算CA125/CA53兩項檢測手段單獨檢測與聯(lián)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靈敏度=指標診斷的陽性例數(shù)/肺癌患者的總例數(shù);特異度=指標診斷的陰性例數(shù)/肺部良性結節(jié)患者的總例數(shù);陽性預測值=指標診斷為陽性且明確為肺癌的患者/指標診斷為陽性的所有患者;陰性預測值=指標診斷為陰性且明確為肺部良性結節(jié)的患者/指標診斷為陰性的所有患者;診斷正確指數(shù)=靈敏度+特異度-1。
2.1 2組患者血清CA125和CA153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清CA125和CA153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血清CA125和CA153水平比較
2.2 2組患者CA125、CA153的定性結果比較 CA125單一方法檢測的靈敏度為80.00%、特異度為82.50%、陽性預測值為82.05%、陰性預測值為80.49%;CA153單一方法檢測的靈敏度為52.50%、特異度為85.00%、陽性預測值為77.78%、陰性預測值為64.15%;2種方式聯(lián)合檢測靈敏度為90.00%、特異度為70.00%、陽性預測值為75.00%、陰性預測值為87.50%。見表2。
表2 2組患者CA125、CA153的定性結果比較
肺癌是較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tǒng)惡性腫瘤,早期發(fā)現(xiàn)及早期診斷對后續(xù)治療起到至關重要的意義[3]。然而,肺癌早期的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明確的影像學及病理學檢查多為已發(fā)生轉移中晚期患者,后續(xù)治療難度極大[4]。因此,需要一種無創(chuàng)、簡便的操作手段,可在簡單易行的條件下盡可能早期明確診斷肺癌。CA125和CA153作為一種糖基抗原,在血液中代謝速度極快,常用于婦科腫瘤的篩查,臨床工作發(fā)現(xiàn),肺癌患者血清CA125和CA153水平亦存在改變,故本研究將CA125和CA153用于肺癌與肺部良性結節(jié)患者的臨床觀察。
CA125是源自于胚胎體腔上皮細胞的一種糖類抗原,通常情況下,血液中含量較低,當組織出現(xiàn)惡變或有惡性腫瘤侵襲導致原有的細胞結構及連續(xù)性遭到破壞,原存在于細胞組織中的CA125便會釋放至血液中,使血清CA125水平明顯增高[5]。故血清CA125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病情的惡變。然而,由于CA125存在的廣泛性,其特異度并不高,容易造成假陽性情況[6]。
CA153則源自腺體組織,主要由多形上皮黏蛋白分泌,當腺體組織發(fā)生惡性腫瘤或侵襲性改變時,CA153水平便會明顯上升,目前臨床上多用于乳腺癌等腺癌類的檢測,是診斷該類疾病的主要憑證[7-10]。伴隨研究對于CA153的認識深入,不斷有學者認為,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亦顯示上升趨勢[11]。
本研究將明確肺癌診斷的觀察組及肺部良性結節(jié)的對照組血清CA125及CA153水平進行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肺癌患者的觀察組CA125和CA153水平高于對照組;比較2種檢測手段單獨使用及聯(lián)合使用在肺癌與肺部良性結節(jié)患者的檢測準確率發(fā)現(xiàn),CA125單一方法檢測的靈敏度80.00%、特異度為82.50%、陽性預測值為82.05%、陰性預測值為80.49%;CA153單一方法檢測的靈敏度為52.50%、特異度為85.00%、陽性預測值為77.78%、陰性預測值為64.15%;2種方式聯(lián)合檢測靈敏度為90.00%、特異度為70.00%、陽性預測值為75.00%、陰性預測值為87.50%。證明,單純使用CA125的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明顯高于CA153單獨檢測,而二者聯(lián)合檢測則能達到更高的靈敏度,但特異度相對較低,證明CA125及CA153聯(lián)合檢測對于肺癌患者可達到較高的靈敏度,但其特異度相對較低,不建議作為診斷的金標準。
綜上所述,CA125和CA153聯(lián)合檢測在肺癌患者的檢測中靈敏度較高,但特異度相對較低,可以作為肺癌篩查診斷的主要手段,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