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惠萍
作者單位: 361022 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杏林分院藥劑科
藥物不良反應是影響治療安全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影響治療效果,給患者帶來不適,且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可能給患者帶來嚴重損傷,甚至危及生命[1]。資料顯示[2],抗菌藥物在臨床治療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隨著抗菌藥物的使用率增加,其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逐漸增加。頭孢菌素類藥物是常用的抗菌藥物之一,抗菌效果較強,但存在一定不良反應,若臨床用藥不合理,可導致其發(fā)生率增高,影響用藥安全性[3]?,F(xiàn)分析嚴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原因,并探討處理措施,以期為頭孢菌素的合理用藥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杏林分院收治的頭孢菌素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患者75例設為研究組,同期選取無用藥不良反應的頭孢菌素類藥物使用患者75例為對照組。研究組男36例,女39例;年齡18~56(34.69±2.77)歲。對照組男34例,女41例;年齡19~57(34.81±2.62)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以回顧性分析方式收集、分析納入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制定用藥不良反應調查表,統(tǒng)計分析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包括藥物過敏史、飲食習慣、是否過敏體質、飲酒情況及合并基礎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等,并記錄用藥嚴重不良反應患者的類型、處理對策等,分析頭孢菌素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原因與處理措施。
2.1 研究組患者嚴重用藥不良反應類型 研究組患者的嚴重藥物不良反應以皮膚反應和消化系統(tǒng)反應為主,分別占38.67%和25.33%。見表1。
表1 研究組患者嚴重用藥不良反應分型
2.2 頭孢菌素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的影響因素分析 2組患者性別、年齡、飲食習慣、是否合并基礎病等因素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期間飲酒、過敏體質、具有過敏史患者占比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頭孢菌素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的影響因素分析 [例(%)]
3.1 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嚴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原因分析 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在臨床治療中應用十分廣泛,屬廣譜抗菌藥物,對細菌具有高選擇性,抗菌效果確切[4]。近年來,醫(yī)院普遍存在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頭孢菌素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5]。因此,明確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發(fā)生原因,并積極采取措施,規(guī)范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十分重要。
本文對頭孢菌素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過敏反應、神經系統(tǒng)反應、消化系統(tǒng)反應及血液系統(tǒng)不良反應等,以皮膚過敏和消化系統(tǒng)反應最常見,分別占總數(shù)的38.67%和25.33%;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對照組患者相比較,研究組治療期間飲酒、過敏體質、具有過敏史的患者明顯較多??梢姡颊咧委熎陂g飲酒、具有藥物過敏史、過敏體質均為引起頭孢菌素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許多患者有飲酒的習慣,但在拉氧頭孢、頭孢哌酮等大部頭孢菌類抗菌藥物的用藥期間,飲酒可導致乙醇與藥物作用產生雙硫樣反應,甚至部分患者在治療期間采用醫(yī)用酒精對傷口進行消毒也可能發(fā)生雙硫樣反應,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胸悶、呼吸困難、頭痛及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可引發(fā)過敏性休克,導致死亡[6]。酒精與頭孢菌素類藥物共同作用引發(fā)不良反應機制在于頭孢菌素可通過降低乙醛脫氫酶活性抑制乙醇在肝臟內的生物轉化,導致乙醛無法轉化為可自動分解的乙酸,使機體內乙醛濃度不斷增高,引發(fā)乙醛中毒,導致核酸、蛋白質等物質失活,進而引發(fā)一系列的不適癥狀[7]。
3.2 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處理措施 患者是否為過敏體質及其過敏史對頭孢菌素類藥物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開具藥方前,醫(yī)師和護士均應對患者的過敏體質進行詢問和核實,并注明是否存在過敏史,若患者屬過敏體質且存在用藥過敏史,則需謹慎選擇藥物類型、用藥劑量,以減少不良反應。用藥過程中,醫(yī)務人員需積極觀察和防護,定期檢測患者生命體征、用藥情況,并監(jiān)測患者肝腎功能和血常規(guī),以免發(fā)生腎損傷或凝血功能障礙,并詢問患者是否有皮膚不適、腸胃不適及呼吸不暢等情況,若患者采用靜脈滴注給藥,則需觀察穿刺局部是否出現(xiàn)發(fā)紅、腫脹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則需立即停止用藥,若患者癥狀嚴重,需立即開展搶救治療,快速給予機械通氣,進行降壓、補充血容量等治療,依據(jù)患者具體情況考慮是否手術治療。
治療期間飲酒是導致頭孢菌素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的重要因素。因缺乏用藥安全知識,部分患者在用藥期間難以做到調節(jié)飲食、忌煙酒的要求,導致嚴重不良反應。因此,治療時,醫(yī)師和護士需先了解患者的日常飲食、生活習慣,詢問患者是否有飲酒的習慣,告知患者飲酒對身體的危害及在頭孢菌素類藥物治療期間飲酒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提醒患者在治療開始前3天至治療后1周內不可飲酒、不可食用含酒精食品、不可使用酒精消毒傷口、不可使用含酒精類藥物,提高患者對用藥安全的了解和重視度。對于意外飲酒導致雙硫樣反應的患者,醫(yī)務人員需立即評估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給予催吐、洗胃等治療,依據(jù)患者情況給予升壓藥、中樞神經抑制劑、體征維持及機械通氣等治療,護理人員需讓患者保持“V”型體位臥床休息,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心率、呼吸及血壓等生命體征,并備好吸痰器、除顫儀等急救物品,以防緊急情況。
醫(yī)務人員需重視頭孢菌素類藥物的合理應用,重視用藥安全,明確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藥物不良反應及藥物互相作用等,以便于依據(jù)患者情況合理地選擇更安全有效的藥物,提高治療安全性[8-10]。
綜上所述,患者治療期間飲酒、過敏體質及藥物過敏史是引起頭孢菌素類藥物嚴重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醫(yī)務人員應在用藥前明確患者的飲酒情況和過敏情況,加強患者的用藥安全教育,嚴禁患者治療期間接觸酒精,并加強對患者的觀察和監(jiān)測,以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不良反應,并迅速采取措施進行救治,減輕嚴重不良反應對患者的損傷,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