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榮強 楊小平
(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9)
嘉靖《保寧府志》是在巡檢司僉事楊瞻的主持下編修的,嘉靖二十二年(1543)在閬中付梓。該志從嘉靖年間流傳至今多有輾轉,僅剩原卷孤本珍藏在臺灣省。作為一手語料,極難輕易見到,大多數(shù)學者更是無從進行研究,故而嘉靖《保寧府志》在社會、歷史、地理、文字等研究領域基本是空白的。本文擬從文字學的角度出發(fā),依據(jù)《說文解字》《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干祿字書》《宋元以來俗字譜》等辭書,以嘉靖《保寧府志》為材料,對“”“”“”“”“”“”“”和“”8個俗字進行研究,分析其產生原因,追溯其演變源流,描述其演變過程,以填補這方面的研究空白,同時可以為嘉靖《保寧府志》的輯錄和整理、大型辭書的修訂提供參考。
“削崖古洞繡莓苔,無數(shù)名花雜洞開。金耳啣江爍日月,錦屏斷靄拱樓臺。竹因破石等將去,鶴為喬松飛下來。不是老僧貪入定,老僧愛白云堆。(嘉靖《保寧府志》卷二《輿地紀下》)
逼梵千年洞,臨門尺五泉。乍游三寶地,別是一番天。銀竅分明出,珠巖不用穿。高峰獨占后,巨直流前。(嘉靖《保寧府志》卷二《輿地紀下》)
“坐近白鷗芳草綠,丹隨驄馬翠微通。雙鳧暗識尚書履,丹鳳遙帝子宮。舟楫江光晴瀲滟,樓臺樹色曉蔥蘢。午橋帝宅多元宰,莫謾襟期憶洛巾。”(嘉靖《保寧府志》卷三《建置紀》)
嘉靖辛丑冬,蒲坂舜原楊公以分憲駐閬,適祝釐于觀音寺。庭燎既設,凡文武百執(zhí)事,或憩僧房,或立跛倚。(嘉靖《保寧府志》卷十三《藝文三》)
嘉靖《保寧府志》中有些俗字或者構件是承古而來,有些俗字歷代字書雖未收錄,看似書手偶然筆誤,但放在俗字群中進行歸納、比較、分析,亦可窺得演變規(guī)律,有利于認識漢字演變規(guī)律,也形成對漢字簡化的正確認識。嘉靖《保寧府志》中有的俗字又極具特色,比如上述所考釋的俗字“”“”“”“”“”“”“”和“”,未見于歷代字書與傳世文獻,前人未曾進行過研究,故希望本文拙見對推動漢語俗字研究發(fā)展盡一份綿薄之力,同時《漢語大字典》《中華字?!芬嗫蓳?jù)此增收本文所研究的8個俗字,以求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