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麗 虞滿華
(安徽工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241000)
習近平奮斗幸福觀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幸福觀,其中蘊藏著深厚的人民底色。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切實維護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是新時代中國人民實現(xiàn)幸福生活的行動指南,也是讓每一個中國人過上幸福生活的基本遵循。
任何一種幸福觀都有它的主體,主要包括“這是誰的幸?!焙汀盀榱苏l的幸?!眱蓪雍x,也就是站在誰的立場上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民群眾不僅創(chuàng)造了歷史,而且還推動了社會發(fā)展,成為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耙驗闅v史的活動和思想就是‘群眾’的思想和活動?!盵1]286習近平奮斗幸福觀的主體是人民群眾,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的主要體現(xiàn)。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人民在習近平心中始終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幸福是習近平奮斗幸福觀的鮮明底色。正如習近平所說:“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盵2]只要與人民同甘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這種深厚的人民情懷植根于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鍛煉的經(jīng)歷。習近平曾說:“七年上山下鄉(xiāng)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yǎng)了我的自信心?!盵3]401在習近平擔任梁家河黨支部書記期間,他每天想的就是如何幫助村民改變村莊落后的貧困面貌、提高收入等問題。陜西梁家河,自然條件惡劣、土地貧瘠,生活條件極其艱苦,但是這些困難,并沒有嚇倒習近平,他逐漸適應了知青生活,不斷克服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深刻了解當時農村的實際生活現(xiàn)狀和老百姓的疾苦,幫助老百姓辦成了很多的實事和好事,如辦沼氣池、翻修廁所、辦鐵業(yè)社和縫紉社、打井等,讓村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和舒適。七年上山下鄉(xiāng)的艱苦生活,是一幅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連的生動圖景。在這個過程中,習近平在農村扎深了根基、接足了地氣,為改變鄉(xiāng)村落后的生活面貌、為農民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奮斗,深刻詮釋了“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習近平奮斗幸福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認為人民是幸福的創(chuàng)造者和享受者的統(tǒng)一體,要從實際出發(fā),從老百姓最根本的現(xiàn)實利益出發(fā),實現(xiàn)人民群眾最大的“幸?!保芭υ跒槊駝诱媲?、謀利出實招中,把‘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落到實處”[4]34。
習近平奮斗幸福觀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幸福指南,也是世界人民和全人類追求幸福的價值指引。習近平奮斗幸福觀強調,奮斗著眼于全人類的幸福,擁有著世界的胸懷與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始終認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盵5]545放眼全球,經(jīng)濟衰退、疫情蔓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人類的生存發(fā)展面臨著危機和挑戰(zhàn)。正如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所指出的,生產力的巨大進步推動著人們之間的日益緊密的聯(lián)系和交往,出現(xiàn)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不同國家之間的競爭,使國家和民族之間形成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離的關系,從而推動著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由于經(jīng)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信息多樣化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的交往合作日益密切了起來,在經(jīng)濟、文化、生態(tài)等方面呈現(xiàn)出日漸交融、不可分割的大格局,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lián)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6]。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利于營造中國人民幸福的外部環(huán)境,也有利于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起創(chuàng)造和平安寧美好的世界。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中國秉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理念,積極分享抗擊疫情經(jīng)驗,為20多個國家提供醫(yī)療救助,行天下之大道,與世界人民并肩“抗疫”,展現(xiàn)了為全人類生命健康、幸福負責任的大國胸懷和擔當。馬克思提出:“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盵7]7當前中國所研發(fā)的新冠疫苗,本著全球公共產品的定位,大規(guī)模地援助供給其他國家,大范圍地為民眾接種,給世界人民帶來生存和健康的希望,為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的構建作出了突出貢獻。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古往今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每個人都對幸福有著不同的理解。馬克思認為,幸福要著眼于人的現(xiàn)實世界,通過人的自由自在的活動,獲得個人的幸福進而實現(xiàn)全社會、全世界、全人類的幸福。《辭?!分卸x:“幸福是人們在為理想奮斗過程中以及實現(xiàn)了預定目標和理想時感到滿足的狀況和體驗?!盵8]2570幸福描述的是個人對于現(xiàn)實生活狀況的滿意程度,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幸福觀。但習近平奮斗幸福觀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理念,強調幸福不僅僅是個人的幸福,而是體現(xiàn)“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民幸福觀。它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激勵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奮斗實現(xiàn)幸福。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9],這些表述揭示了奮斗與幸福的辯證關系,是新時代的奮斗幸福觀。奮斗和幸福相生相伴,幸福離開了奮斗作支撐,將會變得虛幻,奮斗沒有以實現(xiàn)幸福作為目標,就會迷失方向。實現(xiàn)目標需要不斷奮斗,只有奮斗才會獲得幸福人生。奮斗本身其實也是一種幸福,人們在奮斗中運用自己的腦力和體力優(yōu)勢,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中不斷地實現(xiàn)個人的目標和理想,這樣他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充滿生機、活力和熱情,獲得的幸福感就會更加真實。在奮斗過程中去感受幸福,才是最懂得享受幸福的人。奮斗幸福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體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價值引領和行動指南。
現(xiàn)如今,我國穩(wěn)居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是全球第一大工業(yè)國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但仍然存在著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親自部署,親自督戰(zhàn),與全國人民共同奮斗在脫貧攻堅的前線陣地。在習近平心中,中國人民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大家庭。哪怕只有極少數(shù)群眾沒有脫貧,小康社會依然不能實現(xiàn)。扶貧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決不能讓某一個人、某一個地區(qū)陷在貧困的循環(huán)圈中。因此,我們要堅持全局的觀念,集中全國全社會的力量,帶領貧困地區(qū)和貧困群眾擺脫貧困,進而實現(xiàn)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雙重滿足。2020年突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為脫貧攻堅的開展帶來挑戰(zhàn),如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來源是外出務工,居家隔離和減少人員集聚等疫情防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貧困家庭的經(jīng)濟收入。要想取得脫貧攻堅戰(zhàn)的勝利,需要在“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標準下,做好貧困戶的思想工作,堅持群眾的主體意識,扶貧要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fā)內生動力。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jù),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積極引導人民主動脫貧、樂于脫貧、勇于脫貧,不是假脫貧,也不是等靠要,而是要靠自己辛勤的勞動去追求幸福、過上人民群眾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皵]起袖子加油干”,讓人民群眾知道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奮斗出來的。2020年我們取得了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今后要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努力奮斗,防止返貧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同時也要與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進行有效的銜接。脫貧摘帽不是實現(xiàn)幸福生活的終點,是開啟幸福生活的新起點。廣大黨員干部要因地制宜,防止返貧,堅持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及時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用實實在在的工作實效來贏得人民群眾的真正贊同和滿意。只有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發(fā)揮鍥而不舍和“水滴石穿”之功,鞏固擴大脫貧攻堅成果,才能與人民群眾共同開創(chuàng)更加富裕美好幸福的新生活。這個過程既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奮斗,也離不開扶貧干部的奮斗。只有通過奮斗,人民才會過上幸福的美好生活;人民幸福感得到滿足,國家才會更好地繁榮發(fā)展;同樣,國家的繁榮富強,就能為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提供堅強的保障。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的成就,黨和國家取得的一次次偉大勝利,都是中國人民矢志不渝奮斗的結果。人民群眾的幸福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民生問題。習近平奮斗幸福觀堅持從本國國情出發(fā),緊緊圍繞著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把實現(xiàn)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第一,推動改革,共享發(fā)展成果。把促進就業(yè)擺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優(yōu)先位置,不斷加大民生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基本醫(yī)療保險覆蓋面,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建設,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農民工待遇,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著力破除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發(fā)展桎梏,深化制度體制改革,積極關注和解決人民切身利益問題。第二,保護生態(tài),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黨中央站在全局的角度,提出要加大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力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嚴格落實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責任制,建設青山綠水、美麗宜人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永續(xù)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環(huán)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盵10]12可見,習近平奮斗幸福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以奮斗為實施路徑,以增進民生福祉為依歸,使人民群眾的幸福感不斷得以提升。
中國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就是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執(zhí)政理念。人民群眾是決定一個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了人民群眾和平安寧的幸福生活環(huán)境而開展的一場偉大斗爭。這場斗爭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諧,保障人民安全,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指數(shù)和幸福指數(shù),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氛圍。黑惡勢力不除,國不寧、民不安?;鶎由鐣卫硎屈h中央政策執(zhí)行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基層治理工作關系著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基層政府要善于利用自己知民情的優(yōu)勢條件,提高基層治理能力,鞏固基層政權,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需求,從人民群眾最深惡痛絕的“黑”和“惡”下手。黑惡勢力是文明之痛、社會毒瘤,要“拔出毒瘤”,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是打響這場“戰(zhàn)役”勝利的根本動力源泉。廣大黨員干部和其他公職人員,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以身作則,做人民的表率,敢于同黑惡勢力作斗爭,依法查辦,毫不含糊,努力揪出黑惡勢力背后的“保護傘”?!袄匣ⅰ薄吧n蠅”一起打,鏟除群眾身邊的腐敗分子,將黑惡勢力暴曬于陽光下,接受人民的審判,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維護國家總體安全,進而不斷推進國家社會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深入推進平安中國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現(xiàn)實的幸福離不開人們從事日常的生活實踐活動。馬克思認為,人應該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幸福,找到自身的存在方式,“廢除作為人民的虛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現(xiàn)實幸?!盵1]4?;貧w生活,尋找此岸世界的幸福快樂。也就是說,馬克思認為幸福是人們通過自身的現(xiàn)實活動而獲得的一種積極和快樂的情感體驗,而實踐就是獲得幸福人生的必然要求和主要途徑。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來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盵11]136只有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解決實踐問題。實踐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自覺活動,人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生活,并在生活中獲得了幸福感,這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顯著表現(xiàn)。幸福的核心是實現(xiàn)現(xiàn)實主體的幸福,讓人民獲得實實在在的最根本的利益。習近平奮斗幸福觀堅持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實踐的基本觀點,認為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就是靠奮斗的實踐來實現(xiàn)的。我們的工作成效也是靠實踐效果來檢驗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盵12]28實現(xiàn)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需要踏踏實實做好民生工程,不要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回應和解決人民群眾最關注、最關心的生活實際難題;敢于啃硬骨頭,下大力氣,增強狠抓落實本領,久久為功,一茬接著一茬干,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習近平總書記將“人民”二字念茲在茲、無日或忘,堅持人民至上。人民始終是黨和國家高歌前進的主力軍,黨員干部要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為人民多干實事、多謀利益。
習近平奮斗幸福觀核心的內容是“為人民謀幸?!钡摹俺跣暮褪姑薄F湔軐W基礎是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的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的幸福思想最早出現(xiàn)在他的博士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中,“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所應遵循的主要方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己的完美”[7]7,體現(xiàn)了馬克思青年時期追求為人類的幸福而奮斗的決心。馬克思畢生都在為無產階級以及全人類的解放而奮斗,具體來說,就是人民群眾的幸福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他強調幸福不是簡單的占有和享受,而是在奮斗的過程中精神的享受和豐富,追求一種更高層次的幸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幸福生活要靠人民群眾自己去奮斗去實現(xiàn)。黨的力量源泉是人民群眾,踐行群眾路線,扎根群眾、時刻不忘群眾、處處團結依靠群眾,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認可和信任,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就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和執(zhí)行。
勤勞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具體體現(xiàn)在廣大中國人民勤于勞作、艱苦奮斗,為了創(chuàng)造幸福美滿的生活,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追求。勞動推動了社會進步,人類歷史無論是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都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叭嗣駝?chuàng)造歷史,勞動開創(chuàng)未來。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盵12]44人們經(jīng)過勞動,獲得了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基本物質資料財富,保障了日常生活所需,這是獲得幸福生活的前提和基礎。同時,勞動也創(chuàng)造出了燦爛的精神財富。在勞動過程中,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而不斷加強對自身價值的肯定和贊賞,逐漸地形成了人們的精神文化財富,人類的智慧和文明在勞動中得以傳承下來。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奮斗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盵9]幸福歸根結底,是一種人的主觀感受,是人的精神的內在體現(xiàn),人們在達到自由自覺狀態(tài)下的勞動過程中收獲了精神上的滿足,就是一種幸福。擁有幸福生活離不開物質財富的積累,物質財富是通過人類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的,而人類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出的精神財富才是體驗幸福人生的真諦所在。馬克思說:“我的勞動是自由的生命表現(xiàn),因此是生活的樂趣?!盵13]38勞動作為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是表達個人思想、意識的自由自覺的活動,享受勞動、體會勞動的苦與樂、學會分享勞動的快樂,不斷地增強自身的滿足感,從而提高勞動的熱情和激情。習近平總書記提倡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基礎上,不僅自己努力工作、夙夜在公,而且?guī)ьI廣大勞動人民要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并且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發(fā)揮艱苦奮斗、勤于創(chuàng)造的作風,全面投身于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yè)中。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調動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讓每一個勞動者感受到幸福的真諦。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古往今來,奮斗是一切成功和幸福的源泉活水,只有在奮斗的過程中才能拓寬人生的格局,掌握幸福的真諦。習近平奮斗幸福觀應時代變化而生,是對新時代何為幸福的思考,是對幸福如何實現(xiàn)這一哲學命題的回答,是對實現(xiàn)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時代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