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翔宇
摘要:基于新課改視域下,為提升教學有效性,教師應關注對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在高段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具有寫作思路,能夠情感真摯、筆觸生動的展開習作,教師應重視對他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應加強對思維導圖的應用,化解傳統(tǒng)習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诖?,筆者依托工作實踐經驗,立足于“思維導圖”概念及其在小學語文高段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意義,淺議具體教學實踐策略。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高段;習作教學;具體應用
引言: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努力的為學生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使其進行學習實踐,形成語文素養(yǎng)[1]”。習作既是高段語文教學中的難重點內容,也將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當促進學生認知意識、思維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使其具有語文學習興趣,逐漸地掌握習作方法。
一、思維導圖概念及其在高段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通過模擬人類大腦的思維方式,以發(fā)散思維為基礎,最大限度的激發(fā)使用者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導圖有助于展示各層級間的關系,以圖文并茂的方式揭示復雜關系,又具有色彩豐富、活潑生動的特點,適合在高段習作教學中推廣。
繪制圖文并茂思維導圖的具體步驟如下:首先,選取核心詞,并將其繪制在中央,以便展開逐級發(fā)散;其次,從中心主題向四周延伸出第一層分支主干,用線條連接中心主題與第一層分支主干,并在線條上寫出關鍵詞;其次,對于任意一個第一層分支主干,繼續(xù)向四周放射生成第二層分支主干(需選用不同的線條、色彩進行表達),同樣用線條連接并在線條上寫出關節(jié)字,且越往外發(fā)散,線條越細;最后,重復上述步驟,直至第N層,分支主干不能再延伸為止。
(二)應用意義
新課改的核心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2]”。在小學語文高段習作課堂中,還存在班級習作千篇一律,師生均對習作教學深感頭痛的問題。教師滔滔不絕的向學生講授習作技巧、修辭手法,為其布置大量的習作任務;學生對習作學習存在疲乏感,即便不斷練習,學習水平也未能得到顯著提升。因寫生的的寫作結構松散、言之無物、內容空洞等,造成作文的難教、難學“頑疾”。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展開施教,將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促進其發(fā)散思維發(fā)展,并使其形成記憶鏈。這樣以來,在循序漸進的引導中,有助于師生一同繪制思維導圖、充實其內容。在拉近師生距離中,使教師了解學情;讓高段小學生形成寫作思路,能夠進行習作的謀篇布局,以便寫出情真意切、詳略得到、結構合理的文章。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高段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關鍵字具體化,拓展教學
思維導圖雖然是在精簡、總結知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會縮減知識量。相反,思維導圖是對知識的整體概括、關系梳理,通過精煉的語言、多樣色彩形成知識鏈條。因此,作為高段語文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模式進行教學,通過對核心詞的延伸、具化,實現(xiàn)教學拓展,讓學生掌握寫作方向、消化要點知識。繼而,使他們進行行文構思、內容篩選,寫出生動感人、具有可讀性、內容充實的文章。例如:在部編《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教學中,可結合學生對故鄉(xiāng)的印象,運用思維導圖、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調動其內心積極地情感。繼而,以建設美麗家鄉(xiāng)為出發(fā)點,讓大家說說自己的個人夢想、未來能夠為家鄉(xiāng)做怎樣的貢獻、那時候的家鄉(xiāng)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讓習作教學更加具化,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概括意識與表達水平的同步提高。
(二)寫作內容結構化,文思流暢
寫作難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段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但是知識儲備量不足,缺乏清晰的思路,導致表述相對混亂。此外,在文字堆砌中,也會產生表達的“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問題。要想有效改善這一問題,思維導圖的運用將起到關鍵性作用——其有助于將知識體系結構化,使所要表達的內容更加清晰,將其富有條理性地逐一呈現(xiàn),有助于使學生更好的把握行文思路,優(yōu)化文章結構。例如:在部編《夏天里的成長》施教中,可以結合思維導圖,使學生感受作者的構思精巧、語言質樸,并使其結合“夏天的啟示”這一習作主題,進行構思、展開練筆。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形式,討論交流
造成“教師教的費力、學生聽得漫不經心”的主因,便是師生角色定位過于分明。為優(yōu)化課堂效果,提升學生習作水平,應促進師生間的角色互換、密切雙方的交流。為此,在對思維導圖的應用中,可引入翻轉課堂。例如:在《習作:__讓生活更美好》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自主預習,使其在課下結合教師給出的思維導圖框架,選擇核心詞。接著,將一件事物/事情的特點具體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在課堂中,讓學生作為“小老師”,輪番分享自己的習作思路,教師可適時提出問題,密切師生互動。通過思維導圖,優(yōu)化施教效果,使學生明確寫作主旨,具有邏輯、巧用修辭的開展習作。
(四)運用多媒體展示,激發(fā)興趣
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使小學高段語文習作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在對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教師可以將其與信息化教學有機融合。一方面,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另一方面,可省去板書環(huán)節(jié),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少年閏土》的教學中,教師可促進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故鄉(xiāng)》,并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在課堂中,先讓大家展示自己的閱讀思維導圖,再結合“友情”話題,進行習作練筆。在以讀促寫中,營造生動課堂氛圍,讓學生加深學習印象、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
三、結語
綜上,在小學語文高段教學中,寫作既是學生運用語言及文字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也是他們語文素養(yǎng)高低最直接的表現(xiàn)[3]。學生在寫作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往往與其思維發(fā)展水平相關,思維導圖則是有效的思維訓練工具。應用思維導圖教學,具有傳統(tǒng)寫作教學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其有助于高段小學生掌握良好的寫作學習方法,以便為他們邁入中學展開高層次的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高迎迎.思維導圖在小學高段習作教學中應用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5):19.
[2]劉洋,秦曉倩.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C].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專業(yè)委員會,2018(12):1.
[3]楊玉梅.借力思維導圖,優(yōu)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C].2019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論壇年會,20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