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昆侖 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
引言: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和發(fā)展,中國一直在為全球各項工作做出貢獻。在此過程中,許多國家出于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向中國給予援手,留下了許多動人的事跡和感人的表達。這些表達應該被翻譯成英文向全世界傳播,以便世人銘記。而為了應對新形勢,各國都開始采取措施出臺文件,這些也可以成為我們觀察國外文化的窗口。
比利時修辭學家帕爾曼指出,“任何一種話語都必須以受眾為轉(zhuǎn)移,增強人們對某個論點的認同和信服”(Perelman,1969:45)。信息傳遞的成敗關(guān)鍵在于受眾是否認同,而在外宣翻譯領(lǐng)域,文字轉(zhuǎn)換只是翻譯的表象,能夠讓受眾理解并接受才是我們要重點思考的。
在今年初,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向中國捐贈了許多物資,上書“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在網(wǎng)絡上走紅,也引起了國際的關(guān)注。這八個字出自東渡日本的唐朝僧人鑒真大師的佛偈,表面上在描寫風景,實則情景交融。中文里幾個名詞的排列即可營造出氣氛,譯成英文時如果受困于字面,以直譯的方法排列名詞,那無論是句法還是效果上,都會不倫不類。原文的情感效果也會在 “mountains, rivers, wind, moon”這一串單詞中消耗殆盡了。因此不妨用那首膾炙人口的英文老歌Right Here Waiting里的一句歌詞 “oceans apart”來翻譯“山川異域”?!皁ceans apart”常用來表示“相隔很遠”之意,這是英文的“形象化表達(figurative)”。另外中日兩國在地理位置上剛好隔海相望,以此句來翻譯,恰如其分。
至于“風月同天”,以月寄情是中日兩國文學的特點之一,月亮也是兩國文學作品中很常見的意象。問題在于,英文中的“moon”是否也可以寄情?有一些觀念認為中英文之間的意象是截然不同的,并不能相通。但是美國有一部流傳甚廣的電影名為Under the Same Moon, 講述了一位9歲的孩子歷盡艱辛尋找母親的故事。電影的名字也暗示了主題,在艱辛的路上母子雖然身在異地,但是同在一輪明月之下,月亮也象征著母子心意相通。而“風月同天”的象征意義也是如此,所以保留 “moon”一詞,可以似原文一般形神兼?zhèn)?。因此全句可譯為:Though we are oceans apart, the same moon connects our heart. 在翻譯時不要受困于文字的外殼,而應著重傳達語言背后的含義和情感。
費孝通先生指出,生活在迥異的文化環(huán)境中的人,要在對自身文化有深刻認知的基礎上,了解其他文化與自身文化的關(guān)系;學會處理在文化交流和接觸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2005:370)。新形勢下,各國都采取了很多措施。隨之也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表達,這些表達就是文化差異的體現(xiàn)。
有這樣一句話經(jīng)常見諸報端,同時出現(xiàn)在官方的文件和宣傳材料中?!耙獔猿秩珖槐P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決服從黨中央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調(diào)度,做到令行禁止?!睂τ凇叭珖槐P棋”這樣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一味直譯必然會導致譯文不易讀懂 ,宣傳工作受挫??梢話伻フZ言的外殼,傳達背后的含義和實質(zhì)即可。官方對外的新聞稿一般處理為: “ensure a coordinated national response”. 筆者認為,另一個表述更為直白明確:take a whole-of-nation approach.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于3月13日呼吁,要采取一種 “a coordinated, science-based and whole-of-government response”. “wholeof-government”的意思就是“多部門聯(lián)合行動”。把 “government”改成 “nation”,與“全國一盤棋的”內(nèi)涵更為接近。
由于中美的體制和文化不同,美國應對事態(tài)的做法和力度注定會和中國不一樣。在美國聯(lián)邦體制下,各州相對獨立,聯(lián)邦政府很難進行中國式的“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調(diào)度”。雖然聯(lián)邦政府可以在國家進入緊急狀態(tài)時動用一系列的緊急權(quán)力,但“聯(lián)邦權(quán)”和“州權(quán)”之間的緊張平衡關(guān)系始終存在。因此即便在如此緊急的狀態(tài)下,美國的舉措也要平衡好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
一個國家的舉措與其政治體制是分不開的。中國的“全國一盤棋”扎根于我們獨特的政治文化土壤。美國或許可以借鑒中國的部分有效舉措,但終究無法全部照搬。同樣都是 “whole-of-government”,中美的做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美國的舉措也是我們觀察美國政治文化,認識中美文化差異的窗口。認清文化差異,在對外宣傳中就更事半功倍。
結(jié)語:在外宣翻譯中,我們面對的是西方受眾,他們的政治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與我們有著巨大的差異。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拘泥于文字,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表達不可硬譯,否則往往事與愿違。在尊重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尋找到文化之中的共同點,傳達文字背后隱含的信息和情感,也許可以在樹立我國的國際形象道路上走得更輕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