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 (洛陽理工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471023)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國家、民族的靈魂。要繁榮文化,樹立文化自信?;ㄎ幕侵袊鴤鹘y(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遠古時代的神農嘗百草至現(xiàn)代社會的花卉園藝博覽會,花文化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現(xiàn)代消費者與產(chǎn)品之間的雙向交流,豐富而高雅的花文化產(chǎn)品在包裝設計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依靠人品與花格互相滲透的交互式信息表達,能夠有效促成“交互式包裝”的形成,有效提升產(chǎn)品競爭力。
花卉文化是以花卉為主題或對象的物質與精神的總和。物質內涵包括花卉本身以及花卉形態(tài)的實物,精神內涵則包括所有以花卉為審美對象而獲得的精神感受。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精神消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ɑ芪幕膬群绾螒糜诂F(xiàn)代消費產(chǎn)品成為一個重要課題?;ɑ芪幕膬群蟀b設計不僅要通過造型與裝潢表現(xiàn)設計者的思想和意圖,更要賦予產(chǎn)品的文化底蘊、情懷、氣韻等與消費者的市場訴求進行交互式溝通。下面將從花卉文化內涵的研究綜述、歷史和民族特性以及對包裝設計的影響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花卉文化的研究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詩經(jīng)》,所謂“讀詩可以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這里的詩指的就是詩經(jīng),說的是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了很多的草木名稱。這些對花卉的認識可以說是我國花卉文化的源頭。我國當代花卉文化的專門研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以花卉界前輩汪菊淵和陳俊愉2位院士領銜,周武忠、何小顏等先生牽頭,程緒珂、王其超、向其柏、劉玉蓮、吳應祥、李鴻漸等眾多教授學者積極參與其中,取得了不少成績。王瑛珞選取了花與詩及酒的關系這一視角,對養(yǎng)花、賞花、誦花的沿革形成及特色做了研究,肯定了花卉文化在中華文化體系中的作用,認為花卉文化具有厚重的審美價值和高度的道德內涵。周武忠從文學、繪畫、食品、醫(yī)學等學科領域為切入點,多層次的解讀了花卉文化的不同形態(tài),歸納花卉文化具有泛人文觀、閑情文化和多功能性3個基本特征,但其深層內涵仍是以人為中心。張鴻翎研究了花卉文化中植物自然屬性及其發(fā)端的人文內涵,認為花卉在詩詞中的人格化是花卉文化的重要內涵,具象的花卉形狀、顏色、味道是人寄托情感、思緒的載體。姚文清通過研究《唐詩鑒賞辭典》和《古今和歌集》兩部作品中的高頻吟誦花卉,發(fā)現(xiàn)花卉在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中顯現(xiàn)的長遠價值。王抗生從歷代花卉裝飾紋樣的風格入手研究,確認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花卉圖案的民族獨特性。從研究現(xiàn)狀來看,我國花卉文化研究領域逐漸出現(xiàn)多樣化的趨勢,并且在不同領域內都出現(xiàn)了越來越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將花卉文化的內涵與精神應用到具體包裝設計中的研究并不多,特別是沒有考慮到設計中花卉自然屬性與人性的關聯(lián)問題。
中國花卉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而且自成體系。先秦為花卉文化的懵懂階段?!吨芤住泛汀对娊?jīng)》這兩部作品中有很多關于花卉的描述,卦辭中說“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這是一卦吉兆,是說當楊樹發(fā)芽、開花時人們就會獲得理想的美好生活。這表明在先秦時期人們已經(jīng)開始把花卉視為一種美好吉祥的象征物。這一階段對花的欣賞很多時候不能稱之為系統(tǒng)的花文化,因為此時對于花卉的認識與理解是分散的、自發(fā)的、偶然的,遠未進入普遍的階段。這是一個植物觀賞意義上混沌初開的階段,實用主義仍占統(tǒng)治地位。
秦漢至盛唐為花卉文化的興起階段。此時期的花卉開始出現(xiàn)在裝飾圖案中,秦朝的代表建筑阿房宮中其瓦當上就出現(xiàn)了八瓣花的紋案,南朝時期甚至出現(xiàn)了極具美顏效果的“梅花妝”,花卉的美被升華到了重要生活領域。魏晉以后隨著佛教文化的影響,荷花、蓮花、天女散花等花卉成了工藝裝飾中較為流行的紋樣,這在洛陽龍門石窟藝術中就可見一斑。此時人們對花卉文化的認知,主要是側重花卉的形象美以及對美好花色的追求,這一時期可以看作是花卉文化的欣賞時代。
中唐至明清為花卉文化的繁榮階段。這一階段呈現(xiàn)出一個不斷發(fā)展并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被觀賞品鑒的花卉種類日益豐富,以人的主觀關照為主導的理學思潮的影響也映照到花卉鑒賞中,花卉鑒賞從“尚色”發(fā)展到“尚德”,“重形”發(fā)展到“重意”,這一轉變奠定了花卉文化發(fā)展的精神趨向。牡丹象征富貴、蓮花象征圣潔、梅花象征堅韌的品格等傳統(tǒng)花卉意象逐漸成熟,花卉符號化色彩更加流行。這一時期可以看作是花卉文化的象征時代。
我國花卉文化在民族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有著有容乃大、兼容并包的民族特征,也正是這些民族特征最終形成了我國璀璨奪目的花卉文化。
當代社會,人們對產(chǎn)品的需求不再是單純的實用性,更多產(chǎn)品被期望是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結合體,人們希望產(chǎn)品的外在包裝設計可以傳遞美感,使人獲得視覺和情感上的享受?;ɑ芤庀蟊蝗谌氚b設計能有效賦予產(chǎn)品生活信念和精神理想,進而提升人們的審美情趣。如果能將中國傳統(tǒng)花卉文化的了解、傳承與現(xiàn)代包裝設計進行有機融合,就能構成具有美感的外觀與內容并獲得設計與消費審美活動相結合的生動案例,進而實現(xiàn)以感情來揭示出包裝的美學特征和社會本質。
“交互式”概念最初是在計算機領域出現(xiàn)的,它指系統(tǒng)接收來自計算機終端的輸入并進行處理,同時把結果返回到終端的過程。所以說,交互式是一種或多種信息的交流。交互式理論在包裝設計領域的運用可以理解為:設計是為消費者購買的產(chǎn)品提供更具美感和實用價值的包裝為目的的。其作用就是讓人們與產(chǎn)品之間更容易進行直接或間接的交流。而這就需要增加產(chǎn)品包裝設計的感性樂趣,滿足消費者的更高期望。本文將花卉文化融入包裝設計中的交互式表達中,構建以花卉文化為媒介的交互式,為從更深層次上理解設計包裝提供一種新視角。
花卉文化交互式的本質是花卉這一客觀存在與外在對象的交流與映照?;ɑ芪幕c設計包裝的交互式是從花卉視角上融入產(chǎn)品包裝設計的表達,其過程是將花卉交互設計從“物理邏輯”發(fā)展到“行為邏輯”最終表現(xiàn)為“精神邏輯”的設計。在花卉文化的交互式表達中無論是花與產(chǎn)品本身還是花意與人意都在進行更充分的交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精神層面上的交流才能更深刻把握花卉文化的交互本質。下面將從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和味覺五個維度,分別闡述花卉文化在包裝設計中的交互式表達。
視覺包裝設計是引發(fā)消費者購買欲望的重要因素。將花卉圖樣或是花卉文化符號融入包裝設計,通過位移、擬人、寫意等方法突出花卉文化與產(chǎn)品的交互式表達,使被動和靜態(tài)的實物變得靈動和豐富,使消費者獲得與自身思想感情相互映照的互動。如洛陽理工學院楊建宏、張櫻櫻團隊設計的結合花卉與地方特色的牡丹酥外包裝盒。在包裝盒上如果只有孤立的牡丹花瓣,可能無法完成牡丹酥外包裝與消費者的精神層面交互。但是,將洛陽的著名景點與花卉符號相結合,就賦予了包裝獨特的視覺沖擊感,有“1+1>2”的效果。身處著名景點的牡丹花所氤氳出來的不僅僅是牡丹花后的無限風姿,還有歷史古城洛陽的文化脈絡,這一設計顯著提高了消費者與包裝設計產(chǎn)品之間的情感互動。
花卉文化的交互式包裝設計還可以應用在嗅覺、觸覺、聽覺和味覺等人體敏銳的感官。仍然以牡丹酥外包裝盒設計為例,用帶有牡丹花香的紙進行包裝,當消費者聞到這種香氣的牡丹酥產(chǎn)品時,會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的花文化交互,牡丹遍地盛開的美景浮于眼前。牡丹酥外包裝盒采用浮雕式設計,使人撫摸牡丹花瓣的觸覺感增強,極大加深了消費者對產(chǎn)品的深刻認識。同樣,在聽覺感官方面,每年洛陽牡丹節(jié)花卉期間,花卉實景視頻及音樂會伴隨著花卉產(chǎn)品的銷售遍布大街小巷,將花卉交互式理念有針對性地應用到聽覺設計中,消費者獲得更真切全方位感受,顯著提高了商品售賣率。利用包裝設計的豐富形態(tài),形成多層次的感官體驗,較好地體現(xiàn)了花卉交互式包裝設計理念。
現(xiàn)在,每當人們想要表達愛情時往往會送上玫瑰花,尤其是情人節(jié),玫瑰更是身價倍增。玫瑰花具備了愛慕之情的文化內涵,這源于古希臘神話中關于玫瑰花的描述,玫瑰花不僅是美神的化身,還溶入了愛神的血液,將愛與美集于一身。久而久之在世界范圍內,玫瑰被賦予了愛情的花語,玫瑰花顏色豐富,不同顏色有著不同的寓意:白玫瑰寓意純潔、謙卑;黃玫瑰寓意歡樂和高興;紫色玫瑰寓意憂郁;粉色玫瑰寓意初戀;香檳玫瑰寓意我只鐘情你一個;藍色妖姬寓意相守是一生的承諾。一般男士在求婚時都送鉆石戒指和玫瑰花,鉆石戒指可以永流傳,但是玫瑰花在使用后就扔掉了。然而,藍色妖姬的戒指包裝盒將玫瑰花的文化屬性直接融入包裝盒,使它可以像戒指一樣永流傳。包裝設計擴大了玫瑰花本身的文化屬性,擴展了商品的交互式體驗。
包裝設計中花卉文化是重要的設計元素,符合當今時代的文化內涵和審美表達,將中國傳統(tǒng)花卉文化的傳承與現(xiàn)代包裝設計進行有機融合,就能并獲得設計與消費審美活動的精神互動性。其過程是將花卉交互設計從“物理邏輯”發(fā)展到“行為邏輯”最終表現(xiàn)為“精神邏輯”的設計。人本文從花卉包裝設計的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和味覺五個維度,全方位深刻把握花卉文化的交互本質。只有這樣才會揭示出包裝的美學特征和文化本質,可以有效縮短現(xiàn)代包裝設計上中國與世界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也許在未來的設計殿堂里也可以看到中國特色的花卉包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