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新浪,江翠云
由于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器官以及功 能逐漸消退,成為許多慢性疾病的好發(fā)人群,并且許多慢性病屬于終身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同時給家庭、社會帶來經濟負擔。因此,對老年人而言定期健康體檢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對早期防治疾病、提高老年人遵醫(yī)行為、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方面均起到積極作用,能全面提高醫(yī)療服務質量[1]。
康健街道65歲及以上符合免費體檢條件的老年人。
由本街道老齡辦統(tǒng)一安排居委會實名登記自愿參加《65歲及以上老年人體檢》的本街道65歲及以上戶籍居民,登記時間截止2019年3月31日,然后根據所有登記名單分批安排居民參加體檢,此次體檢項目均為免費自愿參加,體檢工作由本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負責完成。主要體檢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血壓、視力、內外科、血常規(guī)、尿糞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心電圖、腹部彩超等,所有檢測儀器均已校正,體檢人員均已參加所負責崗位的培訓并且每個崗位人員相對固定,保證體檢數據的準確性。
體質指數BMI分級標準:針對亞洲人群的體質特點,2003年,“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根據我國20多個地區(qū)流行病學數據與BMI的關系分析,提出了我國成人BMI標準:BMI<18.5,體質量偏輕;18.5≤BMI<24,體質量正常;24≤BMI<28,體質量超重;BMI≥28為肥胖[2]。高血壓診斷標準:是依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修訂版)》對血壓進行判斷[3];采取臺式血壓計測量血壓,收縮壓≥140 mmHg或舒張壓≥90 mmHg為異常。糖尿病診斷標準: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采用空腹靜脈血糖或OGGT 2h血糖檢測[4],空腹血糖≥7.0 mmol/L或OGGT 2h血糖≥11.1 mmol/為異常。血脂的診斷標準:是依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相關標準[5],對血脂進行判斷,血總膽固醇>5.7 mmol/L,甘油三脂>1.7 mmol/L,滿足其中一種條件即為血脂異常。心電圖異常標準:主要包括ST改變、傳導阻滯、束支阻滯、T波低平或倒置等。腹部B超異常標準:主要包括腹部各臟器在超聲影像技術下觀察到的相關病理改變,受檢者肝、膽、脾、胰、雙腎超聲表現異常,以任衛(wèi)東主編第3版《超聲診斷學》為標準[6]。
體檢結果完成后體檢系統(tǒng)統(tǒng)一導出Excel表格,數據整理后運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9年5月—9月,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參加健康體檢的有3,883人,占同期65歲及以上戶籍人口數的24.5%。其中男性1,788人占65歲及以上的男性戶籍人口25.5%,女性2,096人占65歲及以上的女性戶籍人口23.4%。65~69歲、70~74歲、≥85歲居民的體檢參與率性別分布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65~69歲、70~74歲女性參與率明顯高于男性,≥85歲老年男性參與率高于女性。見表1。
表1 65歲及以上老年人體檢參與情況
BMI、血壓、血糖、總膽固醇、心電圖和腹部B超異常的檢出率分別為50.6%、47.1%、21.2%、36.7%、52.9%和79.0%;經年齡標化后,BMI、血壓、總膽固醇、心電圖異常率的性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男性BMI和心電圖異常率高于女性,女性血壓和膽固醇異常率高于男性。見表2。
表2 體檢結果各項指標異常檢出情況
血壓和心電圖的異常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膽固醇異常率隨年齡增長反而降低。見表3。
表3 體檢指標異常檢出率在不同年齡段分布及趨勢分析
3.1 本街道60歲及以上戶籍人參加體檢的僅占24.5%,比文獻[7]報道的定期體檢的老年人占35.7%還低,說明本街道對于健康體檢意識偏低,這也是對社區(qū)醫(yī)療服務的一種資源浪費。其中以65~74歲人群為主占所有體檢人員的70.6%,之后隨著年齡的升高參與人數及比例逐漸減少,可能的原因有:①隨著年齡的升高,老年人口絕對數在減少;②年齡越大可能伴發(fā)的疾病越多,自身因病已經體檢過了,不想再參加體檢;③年紀較大行動越來越不方便,或者有些老年人擔心抽血影響自身健康等因素,導致參加體檢的居民75歲以后逐漸減少。這與李磊[8]等研究的結果一致。
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間體檢參與率分析比較,65~69歲、70~74歲、>85歲在性別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65~69歲、70~74歲女性參與率明顯高于男性,而大于85歲老年人男性參與率反而高于女性??赡芘c年輕女性本身自我保健意識較強,在相同沒有重大疾病的威脅下,她們更愿意定期參與體檢。而男性相反,一般等到有癥狀出現才愿意定期參加體檢,因此年齡越低女性體檢積極性往往比男性高。而隨著年齡變化,男性因病參加定期體檢的人數反而高于女性。
3.2 BMI、血壓、血糖、總膽固醇、心電圖異常、腹部B超異常率分別為50.6%、47.1%、21.2%、36.7%、52.9%和79.0%,其中血壓、血脂、血糖異常率相對較低,可能與有些患者對“三高”的治療率高、依從性較好、藥物的有效控制率較好有關,導致體檢異常率降低,實際患病率較高,然而通過體檢“三高”前期患者也能夠使被更早發(fā)現進而早治療,有效避免后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腹部B超、心電圖、BMI異常率均超過50%,腹部B超異常率最高達79.0%,體現了心臟疾病、體重管理及腹部臟器相關慢性疾病較難干預,并且干預效果不明顯,同時也提示慢性疾病預防的重要性。
各項指標異常率通過年齡標化后,男性BMI和心電圖異常率高于女性,女性血壓和膽固醇異常率高于男性。針對本街道老年人各項指標在不同性別的差異,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干預及健康教育,及有針對性的進行用藥指導。
3.3 分析各項體檢指標異常率在不同年齡段分布趨勢可知,血壓、膽固醇、心電圖異常與年齡的變化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其中,血壓異常率與心電圖異常率隨年齡的變化逐漸升高,可能與年齡的增大老年人血管彈性降低,血壓容易增高藥物治療效果差有關;隨著年齡的變化冠心病發(fā)病率也持續(xù)升高導致心電圖異常率上升;而膽固醇異常率隨年齡變化反而降低,可能與年齡的增大老年人對于油脂及膽固醇攝入量減少有關。
據有關調查表明,老年人慢性疾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種類不斷增多,不少患者在發(fā)現時已出現并發(fā)癥或者進人疾病晚期。因此,定期健康體檢是保證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前提。定期健康體檢不但對疾病進行排查、預防以及治療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人們的生活和健康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9]。本次體檢發(fā)現異常率較高,體現了老年人康健體檢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通過體檢可以更好貫徹疾病預防當中的二級預防策略——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的思想,更好跟蹤自身慢性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的依據,通過不同年齡及性別對應的體檢指標異常率差異,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指導與干預。
本街道老年人體檢參與率還比較低,因此,需要根據本街道的綜合因素進行多部門多途徑多層面進行宣傳指導,提高居民健康體檢意識,尤其是75歲以下男性參與率有待提高,同時加大社區(qū)動員組織居民參與健康體檢,有效提高老年人對社區(qū)健康服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