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亭
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環(huán)節(jié),其重點在于對幼兒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是對幼兒知識的啟蒙。幼兒教育強調(diào)科學教育、觀察教育、實踐教育。發(fā)揮幼兒的主體價值是快樂教學的宗旨,也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實踐體現(xiàn)。本文以幼兒科學實踐活動“孵小雞”為例,探討如何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引導幼兒觀察實踐與思考,實現(xiàn)科學教育,旨在為幼兒教育實踐提供科學指導,推動幼兒素質(zhì)教育改革。
陶行知先生倡導“學中做,做中學”,并用自己的教育實踐驗證了這一教育理論的正確性。我們將其“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等理念合稱為生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對于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當前幼兒園雖大力倡導科學實踐、科學觀察,但幼兒自主觀察與實踐的機會并不多。教師在教學中更側(cè)重書本知識的講解,幼兒往往被限制在課堂或校園內(nèi)。
1.教師方面:考慮到幼兒自身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發(fā)展不完善的群體特征,教師往往不讓幼兒親身體驗科學教育活動,這導致幼兒在活動中觀察不仔細,思考不深入,知識掌握不到位。
2.幼兒方面: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受其思維限制,很難將科學與生活相關聯(lián)。對于幼兒來說,生活觀察與科學教育處于分離狀態(tài)。生活觀察對幼兒起不到教育作用。
生活教育思想要求教師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大膽放手,適當引導,真正給予幼兒鍛煉體驗的機會,讓科學觀察、實踐與教育思考相結(jié)合。
科學教育活動作為幼兒園教育中的特定內(nèi)容,力求讓幼兒在觀察、實踐中掌握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某一具體事實形成科學的認知,肯定幼兒個體價值,讓幼兒在生活中鍛煉自己、豐富認知、強化體驗,使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生活教育思想理應在教育實踐中發(fā)揮價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diào),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必須緊密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展開,這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高度契合。幼兒園和自然環(huán)境中都有著豐富的教育素材,教師應基于生活教育思想,抓住教育契機,讓幼兒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與思考、比較與分析,讓幼兒解放雙手,解放大腦。生活教育思想倡導“活”的教育,倡導以“幼兒為主體”進行教育,倡導“教學做合一”,其賦予教育更鮮活生動的氣息。
(一)“創(chuàng)”自由環(huán)境,提高教育溫度
教師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為幼兒打造具有生活氣息、輕松自然的觀察學習氛圍,能激發(fā)幼兒觀察探討的熱情,使其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去思考。幼兒往往不能理解復雜抽象的概念,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幼兒由淺入深地感知相關概念,讓幼兒在觀察實踐中自主完成知識框架的建構(gòu)。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上,教師要弱化自身角色,少干預,多放手。此外,教師要善于借助現(xiàn)有教學設備和材料,給幼兒提供非限定性的探究空間,給予幼兒合作探討的機會。例如,在“孵小雞”觀察教學中,筆者準備了幾個待孵化的雞蛋,并向幼兒提問——怎樣才能讓雞蛋變成小雞?!靶‰u要有一個家?!庇變好摽诙觥S谑?,筆者開啟小組孵蛋計劃,要求幼兒以小組為單位給待孵化的雞蛋做一個溫暖的窩,對雞蛋的大小、雞窩的材料和形狀等不做要求,同時將各小組制作的雞窩和待孵化的蛋放在觀察區(qū),要求幼兒每天觀察、記錄雞蛋的變化。這樣將生活場景搬到課堂,激發(fā)了幼兒觀察的熱情。
(二)“拓”思考空間,擴展教育寬度
教師基于生活教育思想指導科學實踐,可鼓勵幼兒深入探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生活教育思想倡導讓幼兒在觀察中感受樂趣。教師應換位思考,與幼兒共同探討,基于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體驗去引導幼兒的觀察與思考,拉近與幼兒的距離。在“孵小雞”觀察教學中,對于幼兒產(chǎn)生的疑問“什么樣的環(huán)境最適合孵蛋”,筆者讓幼兒自主思考探討,有的幼兒說需要將雞蛋裝在塞滿棉花的被子里,有的幼兒說需要把雞蛋放在封閉安靜的紙盒里,有的幼兒說需要把雞蛋放在陽光下,還有的幼兒說需要把雞蛋放在彩泥做的漂亮小房子里。幼兒各抒己見,課堂氣氛活躍。對于幼兒“五花八門”的建議,筆者沒有直接做出對錯的判斷,而是讓幼兒動手實踐。于是,各小組紛紛改進自己的雞窩,有的用棉墊子做了個溫暖的窩,有的用紙盒子做了個安靜的窩,有的用盆盛放雞蛋并將其放在窗臺上沐浴陽光,有的用彩泥捏了漂亮的小屋,之后,筆者讓幼兒繼續(xù)觀察。
(三)“點”觀察要點,促進教育深度
生活教育思想強調(diào)幼兒在科學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但考慮到幼兒認知的限制,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該適當點撥,比如,幫助幼兒明確觀察目的、維護觀察實踐秩序、把控大局等。在一些觀察活動中,幼兒需要做觀察記錄,教師可以教幼兒做觀察記錄的方法,引導幼兒在觀察中有所側(cè)重。教師也要做好幼兒觀察學習過程的記錄,了解幼兒在觀察活動中的個體表現(xiàn),明確其觀察態(tài)度等,并以此作為科學教育指導的參考。教師在引導幼兒做觀察記錄時不可過于刻板,可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記錄,如圖畫、文字、照片、視頻等方式。在“孵雞蛋”活動中,幾天過后,小雞沒有孵出來,幼兒開始懷疑,有的說只有雞媽媽才能孵蛋,有的說可能是孵化時間不夠長,還有的說小雞可能已經(jīng)死在蛋殼里了。對此,筆者引導幼兒去了解孵雞蛋的條件,他們有的向父母求教,有的去養(yǎng)雞場觀察。在幼兒初步了解孵蛋條件的基礎上,筆者組織他們探討什么樣的雞蛋可以孵化小雞、孵化小雞的最佳溫度是多少、孵化小雞需要多長時間等問題。很快幼兒就得出了答案,孵化小雞的雞蛋必須是已受精的雞蛋,孵化溫度必須在35℃~40℃,孵化周期約21天,人工孵蛋需要用到孵蛋器。于是,筆者引導幼兒把雞蛋放進孵蛋器里,繼續(xù)觀察,并讓幼兒記錄雞蛋的孵化過程,比如,哪一天幾點第一個蛋殼破了、蛋殼什么時候露出薄膜、小雞什么時候出來了,等等。幼兒紛紛用文字、圖畫等記錄著,觀察得興致勃勃。
(四)“升”情感體驗,提升教育實效
一次觀察活動是教育的一個契機或縮影,教師應立足長遠,引導幼兒基于直接性的觀察去收獲更多的科學認知。組織觀察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提高幼兒的觀察思考能力,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借助科學教育活動讓幼兒深入體驗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奧秘。生活教育理念指導下的科學觀察活動最終要回歸到能力的培養(yǎng)、意識的啟發(fā)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教師須借助生活讓其體驗感悟,并適時點撥和啟發(fā),以培養(yǎng)幼兒的能力、科學思維等。生活教育思想要求教師抓住生活中的契機,充分利用生活資源,以幼兒為主體,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探索欲,引導幼兒去探究思考,豐富幼兒的認知和體驗。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光福中心幼兒園)